您好,欢迎您

【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3期)︱吴俣教授:1q+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思考

2023年11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异质性较大的血液恶性浆细胞疾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MM预后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分层诊断和治疗。过去十年间,随着新型药物和连续治疗方法的应用, MM的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改善。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抗 CD38 单克隆抗体在内的新药的应用,为符合移植条件(TE)和不符合移植条件(TNE)的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疗效。然而,对于合并1q+的MM患者,预后不佳,治疗效果仍然不容乐观。本期【肿瘤资讯】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俣教授,就“1q+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思考”展开精彩讲解,详情如下。

吴俣
血液科主任医师

日本免疫学会会员
美国血液学会国际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MDS/MPN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罕见浆细胞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血液肿瘤分委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罕见病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点击视频,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合并1q+MM患者预后不佳

染色体1q异常的定义是指1号染色体(1q) 长臂任何部分的额外拷贝。在临床上需要区分以下几个概念:1. Gain(1q) 是指染色体1q仅增加1个额外拷贝(共3个拷贝数);2. Amp(1q)是指1q“扩增”,染色体1q至少有2个额外拷贝(≥4个拷贝数);3. Trisomy 1是指1号染色体双臂(包括1p在内)扩增1个额外拷贝(三体);4. C1A是指“1号染色体异常”,包括1q和/或1p中的任何异常信号;5. Isolated gain1q/ amp1q是指除了伴有gain/amp(1q) 外,没有其他高风险细胞遗传学异常。因此,无论在临床研究的亚组分析还是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区分不同的概念。

2006年国外一项研究479例NDMM患者中,1q21拷贝数≥3患者占42%。2015年中国血研所研究显示约半数中国MM患者具有1q异常。2019年一项中国多中心研究表明39.3%MM患者存在1q amp。因此,讨论1q+ MM的诊疗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新诊断 1q+ 患者的整体预后不良,如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患者预后则更差。这项研究分析了201例NDMM患者,其中1q+患者(N=91)相比无1q+患者PFS(41.9 vs 65.1 月,p = 0.002)与OS均显著缩短(NR vs NR,p = 0.003)。在中国,1q+在患者中的比例高达50%以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报道了248例NDMM患者中1q+的比例高达54.4%,多因素分析显示1q21gain/amp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1q+亚组的结局较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项研究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中心治疗且有FISH状态的新诊断MM患者,FISH检测包括del(13q)、de l(17p)、t(4;14)、t(11;14)、t(14;16) 和gain/amp(1q)。中位随访20.7个月,结果显示,1q+患者的 PFS比非1q+患者更短(36.0月 vs. 71.1月,p<0.001)。OS方面也呈现同样的结果,1q+患者的 OS比非1q+患者更短(53.0 月 vs. NR,p<0.001)。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来自全球包括中国不同中心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了合并1q+MM患者预后不良。

另一方面,1q+MM常合并存在其他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2019年美国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01例NDMM患者,包括94例1q+患者,28例同时发生 gain(1q) 和 t(4;14); t(14;16) 或 del(17p)患者,以及61例Amp(1q) 患者。可以看到,与标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相比,同时伴有gain(1q) 和 t(4;14); t(14;16) 或 del(17p)的患者PFS更差。

1q+导致MM患者预后不良的机制

导致1q+ MM患者预后不良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例举几个可能的机制:1. 1q+MM患者可能含有硼替佐米耐药相关基因,例如PSMD4、UBAP2L、UBE2Q1、CLN3等基因;2. 1q21扩增导致多个与内质网反应相关基因的高表达;3. lq21扩增可以增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单位1B(CKSlB) 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增强耐药性并降低长期存活率;4. lq21的扩增导致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 MCL-1高表达并与 MM不良预后相关。

合并1q+MM患者预后分层分期系统

MASS分期系统中加入了细胞遗传学因素和临床因素。在这个分期系统中高危因素包括高危IgH易位,Gain/amp(1q),17号染色体异常,ISS III期,LDH > ULN。可以看到,MASS分期系统突出了伴有gain/amp(1q) 对预后的影响,提供了对临床结局更准确的预测。从OS方面看,MASS I、II、III期患者的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牵头的中国7个中心的研究证实了 MASS分期系统在NDMM预后的价值。

另一个分期系统是国际分期系统二次修订(R2-ISS),新增了1q21拷贝数改变,预后分层趋于完善。该系统对于高危因素的分值计算,ISS II 为1分,ISS III为1.5分,del(17p) 为1分,高 LDH 为1分,t(4;14) 为1分,gain(1q) 为0.5分。根据分值,将MM危险人群分为低 (0分),低中 (0.5–1分),中高 (1.5–2.5分),高 (3–5分)四组。这四组人群在OS方面也能得到准确分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则验证了R2-ISS评分模型在中国的真实人群中可以有效预测现实世界中MM患者的预后,尤其在中高危患者中,在生存率分层方面得出与国外一致的研究结果,为R2-ISS中1q21+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q+ NDMM患者的治疗进展

对于传统的三药联合治疗MM方案,RVd方案治疗1q+患者PFS更短,相较于无1q+患者,PFS为41.9 vs 65.1 月, p = 0.002, HR = 1.90。并且,随着拷贝数的增加,PFS呈缩短趋势,中位PFS在2拷贝数为65.1个月,在3拷贝数为55.9个月,在≥4拷贝数为34.6个月(p=0.0063)。这项研究说明了RVd 不可避免早期复发,1q+ 拷贝数与疾病进展风险相关。

FORTE研究中使用的是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这项II期研究,患者在第一次随机时分别进入三组不同的治疗:接受KCd 4周期-ASCT-巩固4周期;KRd 4周期-ASCT-巩固4周期;KRd 12周期治疗。之后第二次随机接受R或KR维持治疗。在亚组分析中可以看到,1q gain人群总生存接近1q正常人群,这说明了基于卡非佐米的方案可改善1q gain人群的总生存(图1)。

image001.png

图1  FORTE 研究设计及1q gain人群与1q正常人群的总生存

FORTE研究在KRd-ASCT组,可以看到KRd-ASCT改善了1q21 gain的不良风险,1q21 gain vs. 无1q21 gain的HR为1.25,P=0.565,1q gain人群和1q正常人群无差别。另外KRd-ASCT 组 PFS明显高于KRd12组、KCd-ASCT组。 KRd12或可替代KCd-ASCT这样的移植方案,两组PFS接近(34.2月 vs 28.4月)。说明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可改善1q21 gain的不良风险,后续如果连接ASCT治疗,则可以获得最大的PFS获益(图2)。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KRd方案更是优于KCd方案。

image003.png

图2  FORTE研究KRd-ASCT组 Vs KRd12组 Vs KCT-ASCT组的PFS

FORTE研究在维持治疗阶段显示,KR 较 R 维持可延长 1q gain患者 PFS。两组在3年的PFS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图3)。

image005.png

图3  FORTE研究维持阶段,KR Vs R的PFS

1q+ RRMM患者的治疗进展

美国一项研究共纳入MGUS, SMM, NDMM以及复发MM患者,结果发现amp1q21发生率随疾病复发而升高,且与复发时无Amp1q21的患者相比,有Amp1q21的复发患者5年复发后生存率较低(15% vs 53%,P=0.027)。根据新诊断MM和复发MM患者1q21间期FISH结果汇总(根据1q21拷贝数)显示,复发患者较初诊患者1q21拷贝数增加。

随着1q 拷贝数增加,复发患者预后更差,表现为死亡率的增加。1q 的2个拷贝数,3个拷贝数及4个以上拷贝数患者的死亡风险逐渐增加,说明1q 拷贝数的增加与复发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III期ICARIA-MM( Isa-Pd vs Pd)和 IKEMA试验( lsa-Kd vs Kd)都比较了含CD38单抗与不含CD38单抗的方案,在亚组分析中研究了1q21亚组患者的生存获益。结果显示Kd方案在IKEMA 1q+亚组患者中PFS为16.2个月,与无1q21+患者的20.3个月无显著差异。说明含卡非佐米对的方案能够对抗部分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在不同1q亚组中,尤其是合并其他细胞遗传学高危因素或者是≥4个拷贝数的患者,则是在卡非佐米方案的基础上加入CD38单抗能获得最高的PFS获益(图4)。

image007.png

图4  1q21+ Vs 无1q21+患者的PFS以及不同1q亚组中lsa-Kd vs Kd的PFS

细看随机III期IKEMA研究, 评估了CD38单抗Isatuximab联合卡非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RRMM的疗效。研究共入组了302例患者,按3: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Isa-Kd组和Kd组,在44.2个月的随访时,在标危、1q21+、Isolated 1q21 + (w/o HRCA) 、Gain (1q21)和Amp(1q21)的不同亚组,ISA-Kd相比Kd,在VGPR、CR、MRD-、MRD- CR率均更高(图5)。说明Kd 联合 Isa 可加深 1q21+ 患者缓解,改善生存。

image009.png

图5  不同亚组中ISA-Kd Vs Kd的疗效对比

1q+MM研究展望

由于传统三药联合方案治疗MM对部分患者仍存在治疗不足,PFS仍较短的情况,因此,针对耐药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认为靶向DNA修复蛋白DNA2可以克服1q21+MM的代谢重编程,使得DNA2或可成为未来MM治疗新靶点。另外,蛋白酶体亚基PSMB4 和 PSMD4在1q+SMM和MM患者体内表达显著上调,或可成为治疗1q+MM患者药物的新靶点。

总结

·  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合并1q+MM患者预后不佳,拷贝数越多预后越差。1q+MM常和其他高危因素并存。目前MASS和R2-ISS等系统均将1q +纳入不良预后评分系统。

·  V-base方案对初治1q+患者疗效不佳,新一代PI卡非佐米在初治1q+患者显示出了较佳效果。

·  RRMM合并1q发生率更高,且预后不佳。Kd联合CD38单抗能进一步改善1q+患者生存。


往期精彩回顾:

【1】【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1期)︱丁凯阳教授:深入解读FORTE研究细胞遗传学的亚组分析

【2】【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2期)︱张曦教授:高剂量卡非佐米(CFZ)或可提供更优的抗MM效果

【3】【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3期)︱夏忠军教授:真实世界中KRd方案治疗RRMM疗效佳且安全性好

【4】【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4期)︱景红梅教授:KRd较VRd一线治疗MM可改善PFS

【5】【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5期)︱侯健教授:KRd序贯二次移植是首次复发MM的有效治疗策略

【6】【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6期)︱安刚教授:与初诊时相比,复发时出现的细胞遗传异常不良影响更大

【7】【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7期)︱安刚教授:优化卡非佐米剂量递增策略有助于延长治疗持续时间并改善OS

【8】【髓文共话·MM新文献】与大咖共话(第8期)︱孙春艳教授:KRd维持治疗加深移植后NDMM缓解,改善MRD阴性率和PFS

【9】【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1期)︱王一教授: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选择

【10】【髓文共话·MM微课】与大咖共话(第2期)︱姜华教授:功能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enn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k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