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老年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

2023年11月20日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

老年(年龄≥70岁)乳腺癌很少被临床研究所覆盖,同时老年人多伴发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实践中对于老年乳腺癌的诊治存在较多争议和不确定因素。2018年,中国老年乳腺癌诊疗共识专家组曾就老年乳腺癌的治疗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后发布了《中国老年乳腺癌治疗共识2018》。此后,基于学科发展和对本病认识及诊治方面的新进展,中国老年乳腺癌诊疗共识专家组对共识进行了更新。本着“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争议问题上求同存异”的原则,在老年乳腺癌的诊断和筛查、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等问题上形成了本新版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屏幕截图 2023-11-20 204519.jpg

林燕,孙强,宋雨等.中国老年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3,10(05).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老年(年龄≥70岁)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年增加[1]。但老年乳腺癌的诊疗依据通常是一般年龄人群证 据的扩展与应用。证据多数建立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缺乏Ⅰ类证据。

老年乳腺癌特点鲜明,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甚至自然年龄相同的人也会有显著的生物学年龄表现差别。此外,相对于较为年轻的患者,老年乳腺癌患者常常表现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阴性的分子类型[2]。上述因素都会影响临床决策。所以,临床上亟需针对老年乳腺癌特点的诊疗指南或共识。中国老年乳腺癌治疗共识专家组经多次讨论,于2018年首次形成了中国首部老年乳腺癌治疗共识。

本次共识更新建立在2018版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新进展、新证据的出现,补充了老年乳腺癌诊断相关内容。建立共识的初衷是为老年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临床可行的诊疗选择。尽管这些选择尚缺少Ⅰ类证据的支持并存在一些争议;但可以改善按照一般常规指南治疗,使老年患者因不耐受而导致治疗不足的状况。本次更新依然遵循建立共识的初衷,即“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争议问题上求同存异”的原则,力争形成一个对临床诊疗切实有帮助的新版共识。

本共识参考2012版、2021版国际老年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riatric Oncology,  SIOG)与欧洲乳腺癌专家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Cancer Specialists, EUSOMA)发布的老年乳腺癌诊疗指南,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年龄≥70岁的患者定义为老年乳腺癌[3]

一、老年乳腺癌的诊断

老年乳腺癌的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与一般常规相似[3]。对于肿瘤体积较大,难以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的患者,可以采取空芯针穿刺获取病理诊断及分子分型,从而开展后续的手术或新辅助治疗;对于肿瘤体积不大,局部麻醉下可以完整切除并获得病理诊断的患者,肿瘤切除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治疗手段。

二、老年乳腺癌的局部治疗 

(一)保乳手术

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较少是为了美观目的,更多考虑的是手术创伤小、易于恢复、对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影响较小。所以,在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应充分告知患者保乳手术的利弊和可行性。保乳手术常用治疗方案如下。

1.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手术:

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老年患者,保乳手术时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分期历来存在争议。部分临床研究结果提供了免除腋窝分期的安全性证据。如:Martelli等[4]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中位时间60个月的随访,显示腋窝手术组和不手术组的腋窝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复发率分别为0、0.18%);中位随访时间延长至15年,两组的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在将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腋窝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的IBCSG 10-93研究中,经过中位时间 6.6年的随访,腋窝清扫组和不清扫组的无病生存率(rate of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66%),而不清扫组的QOL有明显改善[6]。Zhong等[7]对481例未进行腋窝处理[免除腋窝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保乳手术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随访时间5年,结果显示腋窝处理组和不处理组在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乳腺癌相关病死率和总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以上临床研究证据,SIOG和EUSOMA在2012版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共识中,提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者可以免除腋窝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理由为:(1)目前研究结果尚无支持此类患者从腋窝分期中生存获益的证据;(2)此类患者后续腋窝肿瘤事件概率极低;(3)腋窝分期并不改变此类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者进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8]。2021版的共识更新中,将不进行腋窝处理的老年患者限定为cT1N0或预期寿命有限者[9]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如果肿瘤特点符合保乳手术指征且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腋窝触诊及影像检查均无淋巴结可疑转移表现),免除腋窝分期和放疗,仅行单纯乳腺肿瘤扩大切除也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式选择。

2.标准乳腺癌保乳根治术:

患者年龄≥70岁,但生物学年龄表现较年轻,并发疾病少、预期生存期长,可以采用标准的保乳根治术及对应的治疗流程,即局部扩大切除加腋窝分期并辅以术后放疗。

标准的保乳根治术治疗应在指征范围内实施,对病灶的大小、与乳头距离,是否存在结缔组织、心肺疾病等放疗禁忌证均需全面评估,对手术、放疗等治疗的获益、风险、费用情况及复发风险在术前充分告知患者,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进行治疗。

整体上,老年患者对于单侧乳房部分缺如的顾虑和美观效果的预期低于年轻患者,而对手术创伤大小、恢复快慢方面更加关心。所以,在首次手术治疗时,应尽可能采取较宽的肿瘤切缘,避免切缘阳性、肿瘤残余而导致再次手术。乳房原发灶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及周围的乳腺组织及瘤床深面的胸大肌筋膜。对于术前行穿刺或手术活检的患者,病灶切除范围应包括穿刺针道、活检残腔及乳房表面的皮肤瘢痕。对于保乳标本的切缘取材,无论是垂直切缘放射取材还是离断取材,均应做到切缘无肿瘤,即“切缘阴性”。

若术中冰冻组织或术前穿刺标本病理检查提示病变为导管内癌,根据美国外科学会2016版规范[9]和NCCN 2023版指南[10],应进一步扩大切缘,达到病理上切缘距离肿瘤>2 mm。

3.保乳手术后放疗:

对于老年患者保乳手术后是否需要放疗尚存在一定争议。对年龄>70岁、受体阳性的低复发风险患者,免除全乳放疗争议较小;而对受体阴性存在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免除放疗是否可行争议较大。

CALGB 9343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的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全乳放疗与否对5年、10年的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影响,对乳腺癌10年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无明显影响[11]

迄今最大规模的老年乳腺癌低复发风险亚群患者放疗对局部及总体生存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PRIME Ⅱ研究[11],纳入了1326例低 复发风险老年患者(年龄>65岁、肿瘤最大径<3  cm、激素受体阳性、低分化或有脉管瘤栓)。在5年中期分析中,放疗组与不放疗组的同侧乳腺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组为1.3%、不放疗组 为4.1%);但区域转移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两组乳腺局部肿瘤复发率绝对值都较低,影响生存的区域和远处转移率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别,从生存获益及放疗不良反应全局考虑,免除放疗依然是可以选择的。

对于老年患者保乳术后是否需要放疗,2021版的国际老年乳腺癌共识也补充了4条保乳后放疗方案。虽然新版共识比2012版共识细化了很多,但仍难以涵盖老年乳腺癌复杂的疾病特点[3]。其总原则与本共识推荐一致,即基于肿瘤复发风险和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价,权衡放疗的局部获益和放疗不良反应风险,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肿瘤复发风险较低或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可以考虑免除放疗;而对于身体素质佳、局部复发风险较高者应建议按标准的放疗方案治疗。 

(二)改良根治手术

对于体质尚可、腋窝淋巴结可疑转移的患者,如有明确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穿刺或开放活检)结果支持,也可以选择改良根治手术。术前须经麻醉科、内科、ICU等相关科室会诊评估全麻耐受情况,明确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诊疗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乳腺癌的潜在生存风险、手术获益及麻醉风险等信息。 

(三)免除或局部手术

经对激素受体阳性的可手术患者仅行内分泌治疗安全性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预期寿命>5年的患者,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单独内分泌治疗相比,在局部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方面均有获益。但是,对于预期寿命<5年的患者,如果初始内分泌治疗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则中位进展时间为5年[12-14]。因此,2021版的国际老年乳腺癌诊疗共识对2012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将免除手术仅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预期寿命由<2年改为<5年[3]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是否免除手术,首先要评估是否有免除手术的必要。乳腺癌的局部切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即便是有并存疾病的患者也多数可以耐受。所以,对于预期寿命2~5年的患者,通过简单手术可以去除病灶、获得诊断,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建议优选局部切除手术;对于预期寿命有限(<2年)、不耐受麻醉、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仅行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措施。

三、老年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一)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已毋庸置疑。同时,已经有多个临床研究验证了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的作用明显优于三苯氧胺,无论是一线用药、二线用药还是序贯疗法[15]。虽然目前尚无年龄<70岁与年龄≥70岁女性患者用药方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但上述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中老年患者占5%~20%,所以目前老年患者治疗策略基本与一般人群相同[16]

关于延长内分泌治疗(至7年或10年)的问题, 虽然MA.17R研究证实绝经后患者完成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5年(初始或序贯)与治疗延长至10年相比,延长治疗时间可以提高DFS(延长组95%、未延长组91%),并降低健侧乳腺癌发生率;但是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延长组93%、未延长组94%)[17]。 同时,NSABP B-14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10年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并不优于5年治疗,提示对于低复发风险患者内分泌治疗5年即可[18]。所以,对于老年患者是否延长内分泌治疗,首先要遵循常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 、病理结果、分子分型等指标评估复发风险;同时,结合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耐受情况综合评价。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如果老年患者一般状况佳、病理分期较晚且对内分泌治疗耐受良好,可以个体化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个体化的延长方案可以是延长原有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治疗时间,也可以结合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考虑改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类的药物。

选择治疗时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三苯氧胺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别,根据药物疗效可优选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不良反应方面,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骨质丢失事件更多见,而三苯氧胺发生血栓形成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更高。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基础状况综合评估决定[19]

 (二)靶向治疗

目前无证据显示,Her2基因过表达的老年患者的靶向治疗获益与风险与整体患者不同。Her2原癌基因过表达的判断标准同一般原则: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显示(+++),或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 FISH)阳性,或色素原位杂交法(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CISH)阳性。对于IHC检查Her2(++)的患者应进一步行FISH或 CISH检查。采取靶向治疗的患者应明确既往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病史且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50%。

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可显著降低Her2基因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曲妥珠单抗是临床应用20余年的生物靶向制剂,不良反应小;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停药后一般可缓解。应用曲妥珠单抗需要每3个月做一次心功能检查(心脏超声或核素扫描)。老年患者心脏功能普遍较年轻患者稍差,治疗前须充分告知患者治疗的风险和获益,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曲妥珠单抗治疗注意事项:(1)可选择6 mg/kg(首剂8 mg/kg)每3周一 次方案,或2 mg/kg(首剂4 mg/kg)每周一次方案;推荐治疗时间1年。首次治疗后观察4~8 h,与非蒽环类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疗可以同期应用。(2)每3个月监测一次LVEF。(3)治疗过程中如LVEF<50%,应暂停治疗,并跟踪监测 LVEF,直至恢复>50%方可继续用药;若LVEF不能恢复、或继续恶化、或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则应终止曲妥珠单抗治疗。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注意密切观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帕妥珠单抗是2019年在中国上市的另外一种抗Her2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曲妥珠单抗联用可增加抗肿瘤作用,辅助治疗阶段可用于Her2阳性高复发风险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年轻患者中二者联用并未增加心脏不良反应,所有级别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单用曲妥珠单抗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均约3%;但是在>65岁老年患者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比单用一种药物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加了1.5倍[20]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老年患者的靶向治疗可采用一般治疗原则,即低复发风险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1年,高复发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但治疗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风险和获益, 治疗过程中须更加密切观察与监测心脏储备功能 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作出调整或停药。

四、化疗 

(一)化疗前评估

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降低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但化疗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等。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大。因此,应重视化疗损伤与患者耐受性。临床医师可通过生理年龄、体能状态、伴随疾病、认知状态评估患者生物学年龄,综合评判其预期寿命和化疗耐受性。

2012版欧洲老年肿瘤学会的老年乳腺癌诊治指南中,推荐采用综合老年评估系统(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21]评估老年患者一般状况和预期生存。但该评价系统操作耗时久、需专科医师参与,临床应用较为困难。简化版的CGA (abbreviated CGA, aCGA)评估方法尚在试验阶段, 国内也在进行相应的aCGA评估研究。近期有望开发出针对老年患者的简明临床评估工具[22]。2021年更新的国际老年乳腺癌共识中,针对CGA操作耗时久的问题提出了另外的可选择方案,即采用癌症和老龄化研究小组(Cancer and Aging  Research Group ,CARG)的化疗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高龄患者3~5级化疗的不良反应风险[23]

老年患者可从化疗中获益,也承担了更高风险,应对此充分评估。在评估方法尚未成熟的现阶段,可以采用已在临床应用的CARG的化疗风险评估量表评估;也可以在CGA评估基础上适当简化。要对化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全面慎重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再确定治疗方案。如采用化疗,建议首次化疗前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肺功能、心脏功能,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的风险和获益情况,并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化疗反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在乳腺癌常规诊疗模式中,辅助化疗先于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待化疗结束后可同时或先后进行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有:基于蒽环类的方案,例如环磷酰胺(C)、阿霉素(A)、氟脲 嘧啶(F)联合的CAF方案、AC方案、FEC方案(E为表柔比星);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例如多西紫杉醇(T)联合AC的TAC方案;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例如AC→T或紫杉醇(P)或FEC→T。不含蒽环类的联合化疗方案,更适用于老年、低风险、蒽环类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常用的有CMF方案 (M为氨甲喋呤)、TC方案等。如果是淋巴结阴性、Her2阳性的小肿瘤患者,还可以考虑单药紫杉醇化疗联合靶向治疗[24]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对于一般情况佳、无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可遵循指南给予标准方案及疗程的辅助化疗;对于一般情况差,可综合考虑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但一般不低于推荐剂量的85%.

卡培他滨单药口服虽未被列入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但对于老年患者,也是可以考虑的辅助化疗方案。CALGB 49907研究结果证实,在卡培他滨治疗组虽治疗有效率稍低,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标准化疗组[25]。目前虽然无针对老年患者应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但FINXX研究和CREATE-X研究[26-27]均间接提示,卡培他滨用于后续强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DFS和总生存率,显示出其有效性。英国的TACT2研究也显示,辅助治疗中卡培他滨替换CMF方案并不缩短肿瘤缓解时间,还明显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28]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尽管目前尚需更多证据支持卡培他滨在老年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但根据卡培他滨现有的不良反应小、易耐受且有效的客观证据,可推荐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老年患者应用。 

(三)老年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和新辅助治疗

1.解救治疗:

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参照一般常规,2020年欧洲肿瘤学会的第5版晚期乳腺癌诊治指南[29]和中国抗癌协会的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30]均支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初诊Ⅳ期的乳腺癌进行综合管理和多学科合作的诊治流程。秉承个体化治疗、心理关怀、支持治疗、症状干预的综合治疗理念,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及经济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激素受体阳性的老年转移性乳腺癌首选内分 泌治疗,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分泌治疗药物,疗效评价间隔周期推荐为2~3个月。对于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一线治疗首选内分泌药物联合CDK4/6抑制剂;也可以选择氟维司群、SERM类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13个月。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FALCON)的临床研究[31]显示,既往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一线治疗采用氟维司群500mg/个月,与阿那曲唑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6.6、13.8个月,P<0.05)。该研究中,应用氟维司群组患者年龄≥65岁者占47%。 而CDK4/6抑制剂的问世更是将这部分患者中位PFS延长至24个月以上。二线内分泌治疗可以根据既往用药史和间隔时间重新组合前述的一线药 物,也可以选择依维莫司、西达本胺等。如果应用CDK4/6抑制疾病进展,根据SOLAR-1研究[32], 对存在PIK3CA突变的患者还可以考虑PI3K抑制剂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如果连续三线内分泌治疗无效,通常提示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应更换为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对于内分泌治疗耐药、肿瘤快速进展、脏器广泛转移或症状明显,需要快速减轻肿瘤负荷的患者应给予化疗等更快速有效的治疗,化疗的疗效评价间隔时间应为2~3个周期。

适合化疗的老年患者,优选单药化疗,其不良反应轻、耐受性更好。常用药物包括紫杉类、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意静脉化疗的患者,口服化疗药物也是选择之一,如口服卡培他滨片、长春瑞滨胶囊、足叶乙甙胶囊、环磷酰胺片等。

对于老年转移性乳腺癌这种较为特殊的患者,当疾病进展到需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应权衡利弊,重点评估生存期获益、生活质量及耐受性间的关系。对该类患者治疗情况的证据有限,2014年发布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OMEGA试验提示,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单药脂质体阿霉素和口服卡培他滨的生存获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因口服卡培他滨更加便利、且利于管理,推荐卡培他滨作为晚期老年乳腺癌化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2.新辅助治疗: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用药指征大致等同于一般常规,用于肿瘤累及皮肤、胸壁或腋窝淋巴结,而难以实施手术切除的老年患者。相对于年轻患者,新辅助治疗较少用于降期保乳的目的。以辅助手术为目的的新辅助治疗,应在肿瘤范围缩小或腋窝淋巴结缩小,能够施行手术时及时手术,以免丧失手术机会。对极少数新辅助治疗后效果佳的老年患者,原发肿瘤消失,甚至辅助检查也不能探及,从而不愿再行手术的情况也可以个性化处理,但应严密随诊观察。(2)新辅助治疗用药。相对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明显,可优先考虑;但激素受体阴性者只能选择细胞毒性药物。对于一般状况评估良好、并存疾病少的老年患者,如耐受良好可选择标准化疗方案;一般情况差、耐受化疗困难的也可采用单药口服化疗,具体根据前述的辅助治疗及解救治疗方案。对于任何方案,均应每个疗程评估疗效。化疗者每1~2周评估一次,内分泌治疗者每个月评估一次。应从体检和影像两方面全面评价治疗反应,包括乳房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达到手术条件后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后应根据初诊分期继续完成预期的完整治疗方案。对于2个疗程无效的患者建议暂停原方案,改用其他全身治疗措施。对于Her2基因过表达的晚期老年患者,可以在充分沟通后参考辅助治疗指南,选用化疗联合单个靶向药物或双靶向药物治疗;对于化疗难以耐受的患者,可以根据激素受体情况选择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3)新辅助治疗注意事项。新辅助治疗前的基线影像评估至少包括乳房超声和钼靶检查,治疗前应精确测量并记录乳房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最长径(多个肿块时取最长径之和)。局部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患者还需行全身骨扫描、胸腹部CT检查。一般状况检查应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肝脏超声检查。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行必要的心功能检查(如心脏超声)。对于乳房原发灶应行空芯针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以采用细胞病理诊断。

五、老年乳腺癌筛查

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
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权威的乳腺癌筛查指南的发布者,其中2003年版应用最为广泛[34]。该版中建议40~55岁女性每年行乳腺钼靶和乳腺专科触诊检查,>55岁的尽量每年行钼靶筛查。而新的2015年版ACS筛查指南则建议>55岁的女性应每2年接受一次钼靶筛查,或者按照自主意愿1次/年[35]。如果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10年,均应坚持按上述频度进行钼靶筛查。

目前我国政策层面尚未实现全民覆盖筛查,老年人的筛查更多需要的是加强筛查意识,这与提高全社会乳腺癌早查、早诊意识是一致的。我国人群的筛查策略不同于国外,目前更需要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加强筛查力度、提高全民抗癌意识、从而提高我国的早诊、早治水平。

就此,本共识专家组推荐: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乳腺筛查和专科触诊检查,可采用彩色超声与钼靶相结合的方式,现阶段也鼓励女性自查。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张薪媛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张薪媛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11月22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新知识。
2023年11月21日
李洪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老年人乳腺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