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杜驰教授:着力自身突破,整合多方发展,在时间的见证下,基层医院终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当前,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大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我国幅员辽阔,对医疗的需求非常大,尤其基层医疗数量占比很大,然而基层医疗水平相对有限,学科发展仍有长足上升空间。为助力基层医院学科发展,资源配置等,政府提出“千县工程”计划方案,推动县域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这期间,基层医疗机构如何从自身出发,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科室发展?【肿瘤资讯】特别邀请资中资州医院·内江肿瘤医院院长杜驰教授就基层医院肿瘤科学科发展和建设的理解与感悟进行倾情分享。

杜驰
副院长,肿瘤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资中资州医院·内江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船城名医
四川省卫计委第十二批肿瘤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内江市卫计委肿瘤学学科带头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肿瘤影像与康复治疗学组 委员
西部放疗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 常务委员&秘书
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 常务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基层肿瘤防治专委会 常务委员
发表SCI论文及中华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标准与规范制定1项,发明专利1项,参编《放射治疗急性副反应临床诊疗手册》。参加《四川省防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专家共识》编写。

不畏艰难,善于探索,基层医院也可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应打破“基层医院不能搞科研,不好搞科研”的固有观念。通过此次基层医院学术成果在WCLC POST展示可知,基层医院也可以找到合适的视角,收集数据,开展肿瘤相关的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可以在相关学术平台上进行展示。县域医疗机构有县域医疗机构的特点,即更贴近老百姓。中国有很多县级医疗机构,能够收集到的数据也很多,且比较适合开展相关的多中心研究。我国有40%左右的农村人口,如何通过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的业务、服务能力,解决这一部分人群的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一直是国家计划推进的工作。“千县工程”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处于上升的阶段,加强肿瘤防治迫在眉睫。患者一旦确诊肿瘤,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抗肿瘤治疗、康复以及终身的随访,患者及家属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付出经济成本,还需要付出精力成本。如何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到社区,患者就近能够得到便捷和同质化的诊疗以及随访,是政府和从医者的心愿,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问题就是课题”,解决问题本身即是一种探索,亦是一项项课题。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需要打破做科研的畏难情绪,找到打开科研工作的钥匙,并坚持持续做下去。科研可以探索未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着乐趣,并促进大家终身学习和不断的成长,收获幸福的医路人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基层医疗机构肿瘤学科发展仍需多方攒力

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应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发展亦不均衡,东西部县域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医疗上,均差别很大。尤其是在健康素养上,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度、基本认知是不一样的。老百姓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低,导致患者外流到省市医院。加上基层医院肿瘤专科人才缺乏及业务能力不足,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信任度,其次,基层医院肿瘤专科的业务技术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当地患者就医的需求。

从宏观上分析,经济观念、人才和技术相互影响,要提升基层医院肿瘤学科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需要政策的引导,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有步骤的推进肿瘤防治中心建设。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启动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进一步制定了肿瘤防治临床服务为“五大中心临床服务”之一。在此过程中,条件成熟和基础较好的县域已在积极推进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肿瘤防治业务能力也取得了快速的提升。

第二,要加大科普力度和深度,让老百姓正确认识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一种慢性疾病,不能谈癌色变,更不能讳疾忌医,错失诊疗的黄金机遇期。

第三,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肿瘤多学科团队建设,快速改变肿瘤医疗的观念,提升肿瘤诊疗的水平,实现技术的突破和普及。在给予患者便捷的同时,做到与大医院的同质化医疗。

第四,要推进肿瘤学科的科、教、研融合和良性发展,加强科教意识,提高科研成果产出,进而提升学术影响力,赢得同行和社会的信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基层医院肿瘤学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努力的方向,需要不断的沉淀, 从每一个肿瘤患者的规范诊疗和长期管理做起。与时间做朋友,去见证基层医院肿瘤学科的不断进步和成长。久久为公,厚积薄发,共同见证基层医学肿瘤学科的成长与发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 Olivi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