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圣青教授:多维度提升综合实力,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更佳诊疗

2023年11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建科已有60余年,自其建科以来,不断拓宽诊疗服务范围,创建和引进先进技术,建立多个临床亚专科,提升自身专业学术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团队,为全国患者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呼吸科多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奖项,2018年,呼吸科获得了国家优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培基地称号。【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华山医院呼吸科李圣青教授就科室发展、特色、专长以及临床诊疗方面的宝贵经验进行倾情分享。

李圣青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200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年半;2011年初赴美国Rochester市Mayo医院进修半年;2017年在美国MD. Anderson进修肿瘤多学科诊疗;2018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进修危重症医学。
2020年获中国医师协会优秀呼吸医师奖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理学会 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
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兼肺血管病学组组长
上海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6项
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1项
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
主持军队2110重大课题1项
主持上海市超限制造子课题1项
主持上海市申康临床技术提升重大项目1项
主持上海市科委医学创新研究专项1项
发表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和肺癌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5余篇。
主编专著7部,参编专著6部。
申请发明专利4项。
主攻呼吸危重症、肺癌与肺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建立亚专科,创建新技术,关注人才培养,多方位成长造就不凡实力

李圣青教授:近年来,呼吸科建立了多个亚专科,包括呼吸危重症亚专科、呼吸气管镜介入诊疗亚专科、肺血管病亚专科,以及呼吸睡眠间质病、呼吸慢病、戒烟等亚专科,各亚专科均配备专业队伍。针对呼吸慢病等特色病种,建立了呼吸慢病门诊和呼吸专病门诊;针对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病种,建立了肺癌多学科诊疗门诊。其中,多学科诊疗门诊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门诊和优秀学科建设的荣誉称号。

多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有关危重症传染病,尤其是呼吸系统传染病诊疗的需求,呼吸科一直致力于呼吸诊疗技术的开展,重点开展了呼吸危重症疾病诊疗的系列技术,包括有创呼吸支持技术、床旁超声技术、各种介入诊疗技术,以及呼吸康复技术等。为呼吸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全疗程的诊疗服务。对于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呼吸科成立了由多位专家参与的亚专科专业团队,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应用,包括气管内的介入诊疗技术,CT引导下肺穿刺,胸腔镜,以及ROSE病理和病原学诊断技术,通过气管镜的镜下诊疗实现患者的全方位治疗。

肺血管病也是呼吸科的一大特色,在此方面,呼吸科不仅承担了上海市的三年临床提升计划项目,还编辑、建立了肺血管病标准数据集、肺栓塞专病队列数据库。同时,呼吸科还申请了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领域的国家级课题。在肺血管病领域诊疗方面,科室发表了20余篇SCI论文。在肺血管病领域,不仅追求学科建设,在技术创新上亦不断开拓。例如,积极开展肺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包括肺栓塞的介入溶栓取栓技术和肺动脉的球囊扩张技术等。未来还将开展肺血管领域的OCT引导下的系列介入诊疗技术。肺血管病领域是未来学科发展重点和热点之一。

此外,科室开展了呼吸睡眠监测技术,使用的是最先进的多导呼吸睡眠监测。通过多导呼吸睡眠监测,为患者提供呼吸治疗以及后续的康复诊疗。对于楔切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控制,呼吸科与华山医院康复科进行上下游合作,为楔切患者的封管和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最佳帮助。

在肺癌诊疗领域,从肺癌的诊断到介入治疗,到射频消融治疗,以及支架植入等,科室正积极的开展全方位的肺癌多学科诊疗。

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临床人才的培养,通过专科培训,具备资历的呼吸专科医生再进行亚专科能力的培养。呼吸科的每一位年轻人都有各自重点关注的亚专科,通过此类措施,使得呼吸科各亚专科的实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第二,科研人才的培养,又分为临床科研人才和基础科研人才的培养。临床科研人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把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包括文章和专利等;基础科研人才,科室目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20余名,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肺癌、肺血管病、间质性肺病等目前诊疗难度较大的、严重限制患者总生存的重大疾病领域。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未来能够实现临床转化。

技术过硬,能力超凡,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李圣青教授:新冠肺炎以及其它重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国家政府高度关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不仅需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还要精通呼吸危重症的诊疗。因此,在专科医生培养中,科室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一位呼吸专科医生在呼吸ICU轮转,并掌握各种技术,包括高流量吸氧、氧疗技术、无创通气技术、有创通气技术;各种气管插管气道管理;呼吸危重症领域所涉及到镇静、镇痛、营养支持;肺部感染性控制;有创通气条件下,肺泡盥洗;CT引导下肺穿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学的诊疗以及疾病鉴别诊断等等。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随着VV-ECMO、呼吸与危重症RICU、介入诊疗技术、呼吸支持技术以及床旁超声等系列技术的提升,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将发挥重大作用。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期间,华山医院危重症救治团队抵达现场,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症患者。正是因为拥有过硬的呼吸支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才能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呼吸科医生挺身而出,救人民于危难之中。

早诊早筛,多学科诊疗,最大限度预防与诊治不良反应

李圣青教授:目前,肺癌在我国属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第一的恶性肿瘤,因此,肺癌的诊疗,确保肺癌患者的根治、或晚期肺癌的长生存,是从事肺癌临床实践专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的广泛应用,超过1/3的晚期肺癌患者获得了五年以上的长生存,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免疫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的希望,但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的患者,其不良反应更加显著。

目前,华山医院呼吸科对所有入院肺癌患者尽可能做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每位医生均应提高临床警惕性,为入院患者做系统的基线筛查,并在每次诊疗过程认真询问和筛查。早诊早治可使患者的不良反应在一级、二级时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从而能够继续免疫治疗,保留获取长生存的机会。对于发生了三、四级不良反应的患者,科室成立了由心脏内科、消化科、肾内科、风湿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多学科诊疗门诊,其可为IRAE患者提供多学科的最佳诊疗支持,极大地降低了四级以上不良反应的死亡率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IRAE的患者,尤其三、四级的患者,科室为其保留了门诊和住院的绿色通道。即该类患者在门诊诊疗时,可第一时间 收入病房,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多学科的诊治。

继小分子靶向药物,生物大分子在呼吸系统精准诊疗中未来可期

李圣青教授:华山医院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医院,来呼吸科诊治的患者,绝大部分是疑难和危重症患者,其次是肺癌患者。患者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科室对每一位疑难患者进行全科诊疗大讨论,部分甚至启动全院大会诊。解决一个疑难疾病,科室的诊疗水平就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提升。

华山医院也是国家疑难少见病诊疗中心,呼吸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支柱单位之一,接诊了来自全国的患者,积攒了大量的病例,也积攒了非常丰富的疑难疾病诊疗经验。呼吸科出版了《呼吸与危重症疑难病例集》系列丛书,并每隔2~3年对该系列丛书进行更新,供广大呼吸同道一起讨论学习,共同提高。

在生物诊疗方面,肺癌、哮喘以及免疫相关间质性肺病三大领域,生物制剂使用最为广泛。肺癌领域,有各种人源化靶向PD-1、PD-L1、CTLA-4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免疫治疗;哮喘领域,有靶向IgE的奥马珠单抗、靶向IL-4、IL-13的达必妥、靶向IL5的美泊利珠单抗等生物制剂;免疫相关间质性肺病领域,尤其对于CTD、IL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利妥昔单抗等单抗的应用为患者病情带来了极大的缓解。

在过去三四年,在呼吸系统精准诊疗中出现更多的是小分子靶向药物,例如EGFR TKI,ALK融合蛋白抑制剂等;现在,呼吸系统精准诊疗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生物大分子药物。未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精准治疗方面,生物大分子药物一定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相信其一定能够大展宏图,进而更好的推动呼吸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 Olivi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