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子宫内膜癌专委会学术会议等顺利举办

2023年11月04日

深秋盛京,美景如画。11月4日,由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心、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殷东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殷东风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共同承办的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子宫内膜癌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殷东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辽宁省名中医殷东风传承工作室培训班、辽宁省级中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顺利举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形式举办,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江苏及我省中、西医肿瘤学专家及同仁相聚线上,共享学术盛宴。会议聚焦中西医肿瘤领域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进展,努力让更多肿瘤患者享受高质量生活,为健康辽宁和健康中国大战略贡献力量。线上学术互动积极热烈,吸引了约9700人次线上观看。

一、大会开幕

11月04日上午9:00,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立江教授主持,介绍与会领导、嘉宾及专家,并对按时上线参会的各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与热烈的欢迎。

周立江教授主持开幕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吕静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致辞,吕院长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首先回顾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肿瘤科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并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通过搭建的学会平台,推进全省中西医肿瘤治疗的高效协作,进一步提升我省肿瘤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水平,为健康辽宁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吕静院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致辞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是中国肿瘤防治的特色之一,中医药学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占重要的地位。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作为我省中西结合防治肿瘤的领跑者,更要在新的时代潮流下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发展中医理论,同时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发扬各自中西医特色及优势,拓展中西医协同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疾病的能力,从而推动我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宏教授致辞

二、学术交流

专题一:南北大咖,异曲同工

本专题主持嘉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立江教授(左)与潘玉真教授(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殷东风教授作了题为《肿瘤诊疗切入点的区别及中医治疗对策》学术报告,殷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恶性肿瘤治疗分类,随后通过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及典型病例阐述恶性肿瘤不同阶段中医药治疗策略,同时以肺癌为例,从“常用中草药”、“辨证分型”、“症状论治”等角度向听众说明肿瘤中医治疗与西医抗肿瘤、康复、姑息治疗的关系,最后总结了肿瘤中医药治疗中“扶正祛邪”原则指导抗肿瘤、姑息、康复治疗的衔接与转换原则与方法。殷教授指出,“扶正祛邪”作为中医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需要形神医学指导协调中医与西医、抗肿瘤与姑息/康复的关系,进而指导辨证施治汤药的选择,从而实现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疗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体系顺畅地转换及兼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造福广大患者。

殷东风教授作学术报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作题为《以毒攻毒法治疗肿瘤》学术报告,程海波教授基于癌毒病机理论,从历史溯源、学术内涵、应用原则、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以毒攻毒法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程教授认为需在符合癌毒亢盛、正气充实的原则下,根据肿瘤分期、分类的不同,使用具有抗癌作用的有毒中药祛除癌毒。程教授指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时应以癌毒病机理论为指导,聚焦恶性肿瘤,坚持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科研与产业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优势。

程海波教授作学术报告
专题二:“食”路漫“肠”,上下求索

本专题主持嘉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潘琳教授(左)与朱颖教授(右)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怀民教授作了题为《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与思考》学术报告,他列举了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介绍了食管癌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演变及现状,通过研究食管癌病机演变从经方化裁形成了一系列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并从基础研究层面探讨食管癌经验方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最后提出了食管癌中医药治疗预防术后复发转移、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的筛选、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分子机制及考虑到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梗阻,中医药新剂型研发等问题的思考。

刘怀民教授作学术报告

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敬东教授作题为《晚期肠癌治疗进展》报告,张教授指出现阶段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以分子标志物表达、肿瘤部位为决定因素,并通过最新指南介绍了晚期结直肠癌标准治疗方案。随后,张教授通过TRICE、AtezoTRIBE、BBCAPX、DESTNY-CRC02、MOUNTAINEER、CodeBreak101、 CodeBreak300、KRYSTAL-1、KRYSTAL-10、D-1553等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肯定了抗HER-2、三药化疗、免疫、抗KARS-G12C突变等治疗在晚期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张教授还通过多项临床试验数据介绍了“免疫+抗血管小分子TKI”、“西妥昔单抗再挑战”、“免疫+西达本胺+贝伐单抗”等方案在MSS(微卫星稳定)型晚期肠癌后线治疗中的优势。张教授最后总结到晚期肠癌的治疗是以基因的分子特征为依据、治疗手段为武器全程中西医结合MDT指导下的精准化个体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张敬东授作学术报告

专题三:总结经验,传承创新

本专题主持嘉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邢向荣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郑红刚教授作了题为《调气解毒-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理论与实践》报告,郑教授首先大体介绍了肝癌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症状、西医治疗等现代医学对肝癌认知。随后郑教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提出肝癌中医病因主要有“正气不足”、“气机不畅”、“疫毒”等,进而详细介绍了肝癌“调气解毒”的中医治疗原则。最后郑教授通过分享一晚期肝癌病例个体化成功治疗经验再次验证了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特色与优势。

郑红刚教授作学术报告

专题四:不“妇”众望,砥砺前行

本专题主持嘉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君(左)、李夏平(中)、张惠子(右)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康玉教授作题为《遗传性妇科肿瘤的临床处理特点》学术报告, 遗传性妇科肿瘤的临床处理 康教授首先介绍了遗传性肿瘤临床特点以及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遗传性非息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等与妇科肿瘤相关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中康教授详细讲解了PJ综合征基因突变位点、发病年龄、临床特征、病理演变、患癌风险、精准治疗及预防等。最后康教授通过分享4例PJ综合征患者“诊断、治疗、预防、筛查”经验向听众介绍了遗传性妇科肿瘤临床诊治特色、遗传咨询重要性以及可防、可治、可不遗传特点。  

康玉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高嵩教授作题为《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放射治疗》学术报告,高教授首先介绍了Ⅰ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放疗的适应症,随后高教授通过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阐述了Ⅰ-Ⅳ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依据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的辅助放化疗方案选择,高教授特别介绍了肉瘤等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策略。最后高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最新分子分型特点及对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

高嵩教授作学术报告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宏教授作题为《ADC药物靶向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新进展》学术报告,高教授首先介绍了ADC类药物定义与结构,并指出由于ADC类药物的多种优势引领了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新方向。高教授随后通过DP-02、MIRASOL、STRO-002-GM1等最新临床试验结果,明确了以“HER2”、“叶酸受体α”为靶点的ADC类药物在改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ORR、PFS、OS中的确切疗效,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最后,高教授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恶心呕吐”、“皮疹”、“周围神经病变”等肿瘤相关并发症的优势与特点,她强调中西医整合治疗肿瘤更能起到减毒控瘤、增效护体的作用,是恶性肿瘤全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宏教授作学术报告

专题五:实战演习,展示风采
在本专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晓东及崔钰珠教授各自分享一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病例。病例研讨气氛热烈,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引经据典,从不同角度剖析病例,观点全面、新颖、犀利,为医师救治提供新思路。 

王晓东教授进行病例分享

钰珠教授进行病例分享

最后肿瘤专委会主委高宏教授对当日会议进行总结,高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为从事中西医肿瘤防治领域的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流、学习、展示成果的平台,展示了近年来中西医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进一步弘扬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并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我省中西医肿瘤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未来,本学会亦将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与交流,分享实践经验,实施与推广适宜技术,培养中西医肿瘤专业人才,推动我省中西医肿瘤学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肿瘤防治与康复治疗水平,惠及更多的百姓,助力健康辽宁建设。

高宏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

来源:辽宁中医肿瘤科


评论
2023年11月04日
雨夜
钦州市中医医院 | 肿瘤内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