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主任讲科史】血液内科

2023年10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在建院65周年之际,医院开展“医脉相承 薪火相传”主任讲科史活动。 主任们的讲述,凝结了一个科室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医疗技术突破、科研难点攻关、教学模式创新、人才队伍拓展······
下面,让我们随着彭宏凌主任的精彩演讲,一同走进血液内科的峥嵘岁月。

薪火相传

始建于1962年的血液内科,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血液专科之一。

凌柱三教授(左)               卢汉波教授(右)

老湘雅学人沈泽霜教授是血液科的奠基人。湖南医学院首届57级临床血液病研究生凌柱三教授及卢汉波教授,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专注于血液病的诊疗和实验研究,在血液学界率先招收了79、81届硕士研究生,为血液学科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输送了很多血液学和肿瘤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率先在省内开展血浆置换、骨髓移植,于1995年成立分子血液病研究室等。

经历代代血液人艰苦奋斗,湘雅二医院血液学科已成为湖南省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疾病诊疗中心,是中南大学分子血液病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规范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血液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长沙市青年文明号、芙蓉标兵岗。

学科目前共有医护技人员97人,其中医师21人,技术员10人,专职科研人员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高级职称13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学科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现有编制床位138张,共设置三个普通病区,一个层流病区,一个日间病房,每年平均收治血液病患者5000余人次,年接受地市级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转诊600余人次,年均门诊病人22000余人次。此外,科室还拥有先进而完备的血液病临床及科研实验室,湘雅二医院流式细胞平台,为血液病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保障。

春华秋实

六十余载辛勤耕耘,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

张广森教授自1997年开始担任血液科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孜孜不倦耕耘在临床一线,带领学科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血液病完备的MICM分型检测体系;发展疑难血液病特色诊疗,在国内首诊首报30余种疑难罕见病,完成致病基因鉴定。先后诊断和报道了14种遗传获得性少见出凝血疾病,获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奖项10余项。获得首届“湘雅名医”称号。如今,张老师已年近古稀,仍时刻不忘血液科学科发展,谆谆教导青年学者砥砺前行。

彭宏凌教授

时光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血液人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传承并发扬脚踏实地的刻苦钻研精神,守正创新,昂首前进。目前,血液科在学科带头人彭宏凌教授的引领下快速发展,积极推行规范化诊疗,编写规范化诊疗临床路径,向同质化管理迈进;推进亚专科建设,在国内成立第一个省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并认证成为中国CLL规范中心,在省内推进CLPD患者全程规范化管理;执笔惰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专家共识,参与中国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astleman病等专家共识编写。同时,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发展,年均完成百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CAR-T细胞疗法,是血液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科室坚持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发表了中国血液学领域的第一篇《柳叶刀》,并获纽约时报报道。发现并克隆5个白血病致病基因,注册人类基因库。在Lancet,leukemia、Cancer Communication等行业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科室长期重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学科成员先后在世界知名学府学习深造。现拥有首届湘雅名医1名,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1人,海外优青1人。张广森教授入选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杰出贡献荣誉奖。

勇担使命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二院血液人逆行武汉、支援河南、出征海南、奔赴张家界,在“医疗界最硬的一块鳞片”上,一笔笔镌刻我们的印记。

同年,科室有3人当选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宣传专业委员会委员,收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优秀作者一等奖、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作品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发表百度科普词条近十条,多次做客新华大健康、湖南经视等平台科普健康知识。

湘雅二医院血液人,将铭记六十余载征途上的每滴汗水、每次坚持、每份收获。以激越昂扬的姿态,以“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 共同创建学科发展的美好前景。

讲述人:彭宏凌

图片来源:血液内科

编辑:范憬怡

审核:赵晓华

责编: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