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与氏界,愈未来 | 罗氏肿瘤论坛巅峰新会话:展望“后ADC时代”探索方向,探讨临床用药指导策略

2023年07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魔法子弹”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概念提出一个世纪以来,逐渐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T-DM1、DS-8201等ADC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正值2023年7月15日,罗氏肿瘤高峰论坛·乳腺癌专场于上海盛大召开。会中,由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主持的讨论中,与会专家围绕“新治疗格局下乳腺癌ADC药物的未来发展,及临床未被满足需求和研发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肿瘤资讯】特别整理讨论内容精华,以飨读者。

图片1.png

刘真真教授

图片2.png

左起:姚亮教授、陶中华教授、王珂教授、刘真真教授

ADC药物是目前乳腺癌治疗领域的讨论热点,您认为不同靶点的ADC药物会给乳腺癌带来哪些变化?在“后ADC时代”,有哪些新的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力教授:目前应用于临床实践的ADC包括靶向Trop-2、HER2的药物,靶向HER3等靶点的药物正在研究中。ADC药物的问世改变了乳腺癌治疗格局,特别是针对HER2靶点,由T-DM1至DS-8201、RC-48,这些药物显著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DS-8201对于HER2低表达患者的拓展也进一步拓宽了药物覆盖人群。TROP-2 ADC在HR+、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后线治疗中也具有一席之地。在当下思考后ADC时代的用药选择很有必要,无论是新药的研发还是对ADC有效载荷、抗体、连接子三个关键部件的改进,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中。联合治疗也是后ADC时代的重要思路,目前ADC多以单药形式使用,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尝试联合治疗也正在探索,包括与免疫治疗、抗血管、靶向治疗的联合等。在ADC治疗进展后的后续治疗药物的选择同样值得探索,本届ASCO大会中便有相关研究报告。

图片3.png

陈力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中华教授:ADC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该类型药物问世百年来,自T-DM1成功解决连接子问题开始,乳腺癌中的ADC应用成为热点,如今DS-8201进一步改善了结构,使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更为优异的表现。最初对于ADC,普遍认识为一种靶向治疗,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但DS-8201的表现体现出新的特点,提示ADC不止可以阻断信号通路,而更多地通过精准输送有效载荷至肿瘤区域来杀伤肿瘤,减少对靶区外的损伤。可见,不同ADC由于靶点不同及有效载荷不同,适应症也存在差别,未来还需对ADC适用人群进行进一步筛选。而在后ADC时代,联合用药将是其中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同时也需关注精准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

图片4-压缩.png

陶中华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珂教授:在后ADC时代,ADC与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药物的联合使用值得深入探索,此外,不同ADC之间的联合应用或也具有应用前景。肿瘤细胞存在异质性,或许可尝试依据肿瘤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ADC药物联合应用,但同时也需关注毒性反应。对于目前ADC单药的毒性管理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虽然T-DM1已经在临床中取得广泛运用,但其血液学毒性等方面仍然不容小觑。在长期用药中减轻毒性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有重要影响。

将药物使用便捷化也同样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ADC仍然以注射形式使用,患者仍需长期来院接受治疗。未来,皮下制剂的发展是否可以用于ADC,甚至开发口服剂型?这些都值得期待。

图片5.png

王珂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姚亮教授:ADC为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改变。在后ADC时代,考虑ADC为基于大分子靶向药物与小分子治疗药物的联合,除了TROP-2、HER2等成熟靶点外,是否一些小分子药物作用的靶点或激素受体也可作为ADC的靶点?或可尝试创新ADC的合成,为这部分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方案,例如尝试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

图片6.png

姚亮教授

在随着临床药物开发进程的加速,临床研究数据海量增加,药物选择的增加凸显了临床决策证据的不足,对满足药物临床开发需求和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力教授:基于临床需求,对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后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或可弥补临床决策证据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需技术、伦理相应的进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中华教授:未来在临床药物研发、临床用药决策中,类器官数据将会是重要的指导,目前类器官数据已经可作为审批依据,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已加速药物的批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珂教授:目前临床实践中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指导用药,临床医师会关注研究中的关键指标如PFS、OS,但仍然缺乏更全面的药物评价体系,使得部分很可能有效的药物在临床用药时可能因为循证医学不足时而无法选择,或引发争议。未来期待相关机构开发建立一套更实用的新药评价工具/平台。 

山西省肿瘤医院姚亮教授:临床实践时怎样更好地利用临床研究数据是临床医生思考的问题,可尝试通过荟萃分析、系统性分析进行整理,或在临床研究数据不足时通过体外研究数据等获取数据,但总归需要更多机构参与,积累足够多、级别足够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按照“先分型再治疗”的思路,从人群中筛选合适的治疗优势人群,进行精准治疗。

讨论总结

本场讨论会中,四位专家从AD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探索入手,展望了后ADC时代的探索方向,并就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肯定了精准治疗作为乳腺癌未来发展方向、AD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期待建立一套全新的新药评价标准,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之外的重要指导。

*请上下滑动填写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He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7月24日
张彦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 妇科
展望后ADC时代探索方向
2023年07月24日
陈清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3年07月22日
周晓春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 乳腺外科
最初对于ADC,普遍认识为一种靶向治疗,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但DS-8201的表现体现出新的特点,提示ADC不止可以阻断信号通路,而更多地通过精准输送有效载荷至肿瘤区域来杀伤肿瘤,减少对靶区外的损伤。可见,不同ADC由于靶点不同及有效载荷不同,适应症也存在差别,未来还需对ADC适用人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