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青年论剑,决战紫禁之巅 | SCIENCE POWER青年研说家总决赛盛大落幕

2023年06月1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临床科研是攻克疾病难题的必经之路,科学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源泉。科研的海洋中,有人已掌舵航母巨舰,有人则刚刚拔锚起航,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中,中青年医师逐渐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成为划破碧蓝航线的闪耀新光。
为了帮助胸外科中青年医师开展肺癌临床研究,促进全国各层级胸外科医生和专家深入交流,分享肺癌科研经验,助力青年医师成长,中国抗癌协会(CACA)于2023年3月正式开启了SCIENCE POWER青年研说家活动,希望通过优秀科研课题的演讲、交流,促进临床与转化研究思路培养,推动优秀课题转化落地,推动全国肺癌诊疗规范化建设与发展。
历经多场鏖战,大赛迎来最激动人心的巅峰时刻。2023年6月17日,SCIENCE POWER青年研说家总决赛在北京盛大召开。6位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医师登顶总决赛的舞台,各自展示了精心准备的科研课题设计,并与评委团老师进行了答辩交流。
最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修远医生获得总冠军,荣获“巅峰研说家”称号及研究基金支持。以下为本次大会精华内容整理。

启动仪式

大会伊始,大会执行主席杨帆教作精彩开场辞,对成功晋级总决赛的6位中青年医师送上了美好的祝福。临床医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更应具有优秀的学术思维,对于年轻医师来说,需要类似“青年研说家”的高质量学术舞台任君驰骋,希望在“青年研说家”的支持下,各位中青年医师可以加强交流,引领创新研究,取得更大成功。随后,在评委团专家们的集体见证下,青年研说家总决赛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内容

主持人:李晓 教授、燕翔 教授

3.png

总决赛6位参赛选手

选手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贺明 医生
课题:肺肉瘤样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与转化应用研究

4.jpg

李贺明医生基于其建立的CSV-CTC检测平台,尝试探索肺肉瘤样癌(PSC)这一类罕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免疫逃逸分子机制,尝试寻找针对PSC的最佳免疫治疗策略。团队通过检测平台成功筛选出新型免疫检查点FGL1,并探索了其转录介导PSC免疫逃逸的机制,尝试构建PS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
 
答辩环节中,评委团肯定了李贺明医生选择PSC这一难治疾病作为研究防线,表示该研究发现了新的免疫检查点FGL1,为后续PSC的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科学性、逻辑性值得肯定。

选手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陈修远 医生
课题:精细入微,以简驭繁——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肺癌手术方法初探

5.jpg

当下,我国医疗体系以超高负荷运转,大量可手术切除肺癌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手术,现有手术模式也亟需效率提升。基于此,陈修远医生尝试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肺癌手术开展,通过全自动化三维重建、肺动脉段主动命名及语音控制术中交互三段式目标,帮助医师快速提升对患者的精细解剖认知,更高效开展手术。
 
答辩环节中,评委团高度肯定了陈修远医生结合创新技术的研究理念,表达流利,幻灯制作精美。在当下低剂量螺旋CT普及后大量微小肺结节被早期发现以及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使更多肺癌可切除的新疾病谱背景下,将带来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浙江省肿瘤医院  金莹 医生

课题:逆转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抵抗策略研究

122.jpg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标准治疗策略是放化疗,金莹医生尝试通过组织样本WES、血浆游离cfDNA、肿瘤组织样本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探索LS-SCLC对放化疗抵抗的机制,指出放化疗抵抗获得性基因变异富集在PI3K/AKT通路,并在体外实验中重复了该机制,为探索SCLC放化疗抵抗后的新治疗策略打下了基础。此外还开展了系列相关研究。
 
答辩环节中,评委团表示SCLC在放化疗后的抵抗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和挑战,该研究从多角度揭开了放化疗抵抗机制,为SCLC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演讲语言流畅,充满自信。

选手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倪建佼 医生
课题: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脑部放疗最佳模式探索

2Z3A1269-opq472345590-(1).jpg

EGFR突变NSCLC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第三代EGFR-TKI虽然可以很好地抑制脑转移,但缺乏第三代EGFR-TKI治疗患者接受脑部放疗的相关研究。基于此,倪建佼医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系列、真实世界研究,尝试探索脑部放疗的最佳时机、人群及技术优选,并得到了初步研究结论。后续将开展一项前瞻性、干预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这将是首个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脑部寡残留SRT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答辩环节中,评委团表示倪建佼医生的演讲体现了其多年来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针对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找到科学方法予以解决,缜密的研究思维值得肯定与学习。

选手⑤: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段鸿涛 医生

课题:阿替利珠单抗联合EP方案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小细胞肺癌的开放、单臂研究

123.jpg

段鸿涛医生开展了一项探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EP方案新辅助治疗LS-SCLC的单臂临床研究,研究纳入的17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8例达到pCR,12例达到MPR,ORR达到94.1%,1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2例接受了R0切除。段鸿涛医生还介绍了投稿过程中的修改意见与针对处理策略,并更新了该研究长期生存结果等数据,18个月OS率达到82.5%,其中pCR患者全部存活。

答辩环节中,评委团指出段鸿涛医生研究思路清晰,演讲逻辑明确,该单臂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为LS-SCLC的治疗新策略打下了基础,期待后续的随机对照研究。

选手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赵晓亮 医生

课题:基于免疫微环境和临床病理特征分类的小细胞肺癌精准化治疗研究

333.jpg

赵晓亮医生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10年来SCLC手术患者的整体生存情况,尝试进行常见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多因素预后分析,了解手术治疗的SCLC的免疫微环境情况。研究指出部分病理II期的SCLC也可以从手术中获益,而标准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有助于提高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复合型SCLC预后较单纯SCLC更差。

答辩环节中,评委团表示SCLC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走向关注热点,体现了SCLC在临床中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从外科医生探索了可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免疫微环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体点评&颁奖仪式

6位选手的讲演结束后,评委团代表陈海泉教授与汤传昊教授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213.jpg

陈海泉教授表示,作为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临床医学崛起的一代研究者,中国临床实践相较数十年前,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极大缩小。但如何将临床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则是所有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次青年研说家体现了参赛者们以临床问题为驱动开展研究的正确理念,希望看到青年医师继续成长,未来引领全世界的临床前沿。

123341.jpg

汤传昊教授表示,本次大赛中有幸领略多位中青年医师的学术讲演,选手们意气风发的表现令人追忆起自己青年时的模样。希望各位中青年医师在未来持续关注临床中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开展更多转化研究,取得更多学术成果。

666.jpg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倪建佼医生斩获“人气研说家”,金莹医生、倪建佼医生、段鸿涛医生与赵晓亮医生荣获“优秀研说家”,李贺明医生荣获“卓越研说家”。

777.jpg

陈修远医生最终摘得桂冠,获得“巅峰研说家”称号,并得到王俊院士亲手颁奖。发表获奖感言时,陈修远医生感谢了各位专家的鼓励与支持,并对国内胸外科事业的发展送出祝福。

结尾总结

颁奖仪式过后,大会临近尾声,大会荣誉主席王俊院士代表大会作总结致辞。王俊院士首先感谢了各位参赛选手及专家的支持,表示希望参赛选手们继续研究工作,并努力将其转化至临床实践,在未来持续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奔向更加美好的光荣前程。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565.jpg

责任编辑:Nydia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6月18日
韩月仙
寿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优秀的年轻医生,托起医学的未来
2023年06月18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临床科研是攻克疾病难题的必经之路,科学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灵魂
2023年06月18日
梁留峰
叶县人民医院 | 消化内科
临床科研是攻克疾病难题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