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万象更新 精彩飞扬 | 2023首场GI YOUNG国际沙龙成功召开

2023年01月31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引入,使得消化肿瘤的治疗模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得到刷新,愈来愈多的患者亦从中受益。为了促进消化道肿瘤诊疗呈现更快、更好发展,在北京癌症防治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CGCA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了GI Young Club/激扬论坛,并在2023年1月14日,召开了GI YOUNG 国际沙龙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中青年消化肿瘤专家围绕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标准、胃癌微环境、胃癌靶向和免疫治疗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在此,【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042c4ae86a1ca8d9fd4545a364f3f6f.jpg

会议伊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Manish A. Shah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两位专家指出本次GI YOUNG国际沙龙主要是为了促进中青年消化肿瘤医生交流而设立,将围绕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标准、胃癌微环境、胃癌靶向和免疫治疗等议题进行深入沟通,希望大家能够从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进而造福消化肿瘤患者。

邱红教授

Manish A. Shah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对于针对中国处于困境儿童的免费午餐的慈善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表示该项目关注儿童健康成长,为其日常营养提供重要支持。

3.png

免费午餐项目

学术分享

卓尔不群-中国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长生存选择

讲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

对于晚期胃癌而言,传统一线化疗面临生存获益瓶颈,纳武利尤单抗折桂使免疫治疗带领肿瘤患者跨进新时代。但胃癌一线免疫治疗举步维艰,亟待新的突破。CheckMate649研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晚期胃癌一线全人群免疫治疗Ⅲ期研究,为中国晚期胃癌一线患者带来五星获益,打破晚期胃癌长期生存困境。纳武利尤单抗是唯一发布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Ⅲ期临床研究两年长生存随访结果的免疫肿瘤药物,两年生存率较化疗翻倍40%。纳武利尤单抗的研究质量和数据、疗效、安全性和进口品质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综合获益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助力中国上消化道肿瘤治疗真正进入“三全时代”。

4.png

第一篇章-真知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的主持下,中外专家围绕胃癌微环境的识别、胃癌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中国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1675065060313.jpg

邱红教授

胃食管交界癌的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演化

讲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Sandipto Sarkar教授&Manish A. Shah教授

对于胃食管交界癌的治疗,紫杉烷类需要通过微管结合才能有更好的疗效。CLIP-170s蛋白质变体的发现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辨识更适合患者的免疫治疗。虽然在美国帕博利珠单抗已经被批准用于PD-L1阳性胃癌和胃食管交接癌患者的三线治疗,但其应答率仅为10%~15%,依然有许多胃食管交界癌患者难以对于免疫治疗进行应答,这可能与不同患者之间具备不同的免疫微环境有关。通过对胃癌微环境进行解析,我们发现不同的胃癌亚型具备特应的肿瘤微环境,因此胃癌肿瘤微环境或将对患者治疗预后具重要预测作用。未来,Sandipto Sarkar教授及其团队将继续进行更多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胃食管交界癌患者预后。

6.png

Sandipto Sarkar教授

Manish A. Shah教授

Q&A

在Q&A环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Manish A. Shah教授Sandipto Sarkar教授以及Pashtoon Kasi教授参与了讨论。
 
Q-张俊教授:对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免疫联合治疗,哪些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A-Manish A. Shah教授: 诸如T细胞一类免疫细胞的亚型,对于化免联合治疗之后患者预后,具备更佳的预测性。
A-Sandipto Sarkar教授: 个人认为应该关注三方面,其一是T细胞的微环境;其二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状态;第三方面是肿瘤代谢枯竭。
 
Q-何义富教授:对于免疫治疗应答预测,CPS还是TPS更为重要? 
A- Manish A. Shah教授: 对于胃癌和肺癌这两个瘤种,联合阳性分数(CPS)不仅涉及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还会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间质细胞PD-L1的表达,而这些表达都是可以关闭和启动T细胞的表达。在鳞癌中,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仅涉及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
 
Q-何义富教授:对于部分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ICI治疗亦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疗效,您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
A-Manish A. Shah教授: 这是由于PD-L1的表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会进行多次活检,以监测患者PD-L1的表达情况。
 
Q- Manish A. Shah教授: 通过液体活检技术进行PD-L1表达的检测,是否对于肿瘤微环境和治疗预后具备预测性?
A- Pashtoon Kasi教授:目前消化道肿瘤中暂无最佳预测生物标志物,但ctDNA液体活检技术能提供一个选择,因此对于消化道肿瘤可使用ctDNA进行治疗预后预测。
 
Q-邱红教授:诸多研究显示FGFR2过表达可以促使弥漫性胃癌的发生,您是如何看待该问题的呢?
A-Manish A. Shah教授: 目前,对于该问题的现存数据还不充足,未来需要更多研究结果公布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胃癌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中国实践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邱妙珍教授

由于人种、国情的不同,中国胃癌的临床诊疗相比欧美等国家具备特殊性。在过去10年,中国的胃癌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靶向治疗方面,除了HER2之外,针对VEGFR、Claudin18.2的颇具潜力的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在中国涌现。而在免疫治疗方面,免疫治疗已经迎来“免疫+”时代,其中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特异性抗体以及新的联合模式的探索。

邱妙珍教授

Q&A

在Q&A环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邱妙珍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Manish A. Shah教授Sandipto Sarkar教授以及Pashtoon Kasi教授参与了讨论。
 
Q-Manish A. Shah教授: 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如果已知患者能够从Claudin18.2药物的治疗中获益,那么应该选择单抗还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AR-T)治疗呢?
A-邱妙珍教授:虽然对于Claudin18.2高表达的患者,这些治疗都能给患者带来获益,但是不同药物具备不同的安全性,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治疗选择。此外,还可以观察Claudin18.2的表达程度,根据Claudin18.2表达程度选择治疗药物。
A-张俊教授:CAR-T治疗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尚待考量,而且安全性和持续时间也值得关注。
 
Q-何义富教授: EB病毒阳性的胃癌患者,为何也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呢?
A-邱妙珍教授:EB病毒阳性的患者,免疫微环境是治疗选择非常重要的考量点。在更大样本量的II期研究中,EB病毒阳性患者对于免疫治疗,仅有1人产生应答。当然,在该研究中,那些胃癌患者具备非常大的异质性,需要别的生物标志物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的亚组,再进一步研究。
 
Q-何义富教授: 在化免联合的治疗中,如何选择免疫治疗药物的剂量?
A-邱妙珍教授:根据既往的习惯,化免联合时,免疫治疗药物的剂量主要采取化免联合研究中的固定剂量。对于是否需要更改药物剂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明确。
 
Q-何义富教授: 腹膜转移在胃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腹膜转移的患者是否有好的治疗方案呢?
A-邱妙珍教授:腹膜转移的患者都是弥漫型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当然,这些患者具有更高的Claudin18.2表达的比例,因此,采用针对Claudin18.2的治疗可能对于此类患者更有效。
 
Q-邱红教授:对于一线采用化免联合治疗失败的患者,二线应该如何进行治疗选择?
A- Manish A. Shah教授: 目前,临床观察显示免疫治疗在二线、三线具有更高的应答率。众所周知,免疫治疗及化疗将影响患者的免疫微环境,个人所在团队也在进行相关研究,以明确对于具备稳定疾病的患者,在一线使用免疫治疗后,二线使用化疗的有效率。

第二篇章-畅言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的主持下,中外专家围绕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免疫治疗抵抗研究进展以及PD-1单抗治疗MSI-H胃癌案例进行了学术思辨。

曲秀娟教授

MSI-H免疫治疗抵抗研究进展

讲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菊教授

对于dMMR/MSI-H的胃癌患者,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免疫治疗的耐药性。对于具备AKT1或CDH1突变的dMMR/MSI-H的胃癌患者,更容易对免疫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此外,在一项纳入了16患者的研究中,通过对于基因和免疫微环境进行多模态分析显示。在ICI耐药的患者中,相比ICI应答的患者,具有更高的CTNNB1、EGFR以及B2M的突变率。在ICI应答的患者中未发现双等位ARID1A突变,而双等位PTEN突变在ICI耐药的患者中占主导地位。

111.png

杨菊教授

国际病例研讨

讲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Manish A. Shah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Pashtoon Kasi教授

两位教授分享了一例接受了胃癌根治术的HER2阴性的T3N3的老年女性患者病例。患者在术后数月发现了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该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旁,直径约为1.7cm,相比术前的1.1cm明显增大。随后,专家们分享了FOLFOX方案对于老年胃癌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随后,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给予患者FOLFOX方案化疗,后续患者由于乏力和神经毒性而中断治疗。2015年12月,患者再次出现疾病进展,腹膜后和肺部都出现了转移灶。患者接受了1个月的紫杉醇+Ramucirumab治疗,患者感到疲惫和虚弱,随后疾病继续进展。根据ATTRACTION-2研究,免疫治疗的三线治疗相比安慰剂可以给患者带来生存和疗效获益,因此患者在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现已94岁,未再接受治疗。从本病例可见,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Manish A Shah教授

Pashtoon Kasi教授

PD-1单抗治疗预后不良MSI-H胃癌案例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雅坤教授

王教授分享了一例69岁的预后不良MSI-H胃癌的病例。该例患者的临床分期为cT3N2M0,病理分期为pT3N2(IIIa),遂予手术治疗。根据既往研究显示,对于接受了手术的MSI-H胃癌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加入免疫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获益。随后于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给予了CAPOX*4周期方案的治疗后,又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给予了免疫治疗。患者在2022年3月,肝S8区发现了复发病灶,于当月进行肝脏射频消融治疗。2022年7月,患者恶性的腹水并腹膜累及。根据第二代测序(NGS)分析,该例患者虽然MSI-H,但是肿瘤突变负荷(TMB)低。患者遂在2022年7月被纳入了AK109+AK104+紫杉醇的临床研究,患者在经历了4周期的治疗之后,疾病依旧进展。患者随后转入姑息治疗阶段,并给予了药物敏感度测试,根据结果给予了哌柏西利治疗,患者最后因新冠感染去世。

王雅坤教授

讨论

在该环节的讨论部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吕静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俊丽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Manish A Shah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Pashtoon Kasi教授围绕两个病例的临床诊疗得失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将会议氛围引向高潮。

大会总结

大会最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Manish A. Shah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她指出当前免疫治疗在胃癌的治疗中占据了愈发重要的地位,这要求领域内学者需对于胃癌亚型有更为清晰分类和了解。本次会议是GI YOUNG 国际沙龙的2023年首场分享,未来期望中美双方团队能针对消化肿瘤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耐药性等热难点问题进行更多深入学术交流,进而在消化道肿瘤基础转化及临床研究上创获佳绩,最终惠及广大消化肿瘤患者。

123.png


(审批编号:1506-CN-230004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nth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