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D5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系列研究之一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特征:一项来自中国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2年09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640.png                
桑威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徐医附院细胞研究和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

徐医附院血液科科副主任,淋巴瘤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EBV相关疾病工作组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慢淋工作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骨髓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

图片4.jpg                
马瑜晗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背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0%,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细胞起源、分子遗传学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经一线免疫化疗后仍有40%的患者复发难治。CD5 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 DLBCL)占所有DLBCL的10%,临床表现为高度侵袭性,老年化、分期晚、伴随B症状、多发结外病变、伴有骨髓和中枢受累。免疫组化多为Non-GCB亚型,伴MYC, BCL-2、MYC/BCL-2等分子的高表达。研究发现CD5+DLBCL与CD5-DLBCL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CD5+ DLBCL与ABC DLBCL的基因谱有重叠。当前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强化免疫治疗以及挽救性自体或异体移植等均不能改善其预后。

研究目的

CD5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5+ DLBCL)在现今免疫化疗时代预后较差。准确的基因的分型和预后分层有助于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因此,亟需阐明 CD5+ DLBCL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特征,以准确的评估预后和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研究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来自淮海淋巴瘤协作组(HHLWG)的7家医疗机构的771例初诊DLBCL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通过计算样本量确定61例CD5阳性和60例CD5阴性患者。通过NanoString技术分析55例DLBCL样本中mRNA基因表达水平差异,Lymph2Cx聚类法用于确定细胞起源(COO)。利用二代外显子测序技术(NGS)对基因芯片的 DNA 拷贝数分析,以确定基因突变及遗传亚型。SPSS及Graphpad 软件用于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Log-rank检验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用于生存分析。

结果

与CD5- DLBCL 相比,CD5+ DLBCL的临床特征为发病年龄大、Ann Arbor分期(III/IV期)、伴随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CCN-IPI)高,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发生率较高。病理上,高表达MYC、MYC/BCL-2、P53和Ki-67(P<0.05),同时伴有BCL-6、CD10等蛋白的低表达(P<0.05,表1)。

1.png

注: ECOG PS ECOG体能评分系统, LDH 乳酸脱氢酶, IPI 国际预后指数, NCCN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BM骨髓, CNS中枢, HBV乙肝病毒,Non-GCB非生发中心亚型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Lymph2Cx检测结果,在CD5+ DLBCL 患者中,39/61例(64.0%)患者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17/27例(62.9%)患者为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P<0.05,图1)。

图片1.png

图1. 基于NanoString技术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热图及其细胞起源分型:A示Lymph2Cx 模型以及基因表达热图,图B示CD5+和CD5-DLBCL之间细胞起源的差异分布情况

二代测序结果显示,CD5+ DLBCL中基因突变频次较高的前4位基因依次是:PIMI(67%)、MYD88(63%)、CD79B(50%)、KMT2D(41.7%),CD5- DLBCL中基因突变率较高的前4位基因依次为DUSP2(48%)、SOCS1(30%)、TBL1XR1(30%)、BTG2(26%)。CD5+ DLBCL组中MCD亚型的比例高于CD5- DLBCL组(54.2% vs. 13.0%,P = 0.005,图2)。

图片2.png

图2. 基于二代测序 (NGS) 的 CD5+ 和 CD5- DLBCL 遗传亚型分析:图A突变热图显示了 47 个 样本中最常发生改变的基因,图B示CD5阳性和CD5阴性组之间的遗传亚型分布,分别为 MCD、BN2、N1、EZB。

生存分析显示CD5+ DLBCL和CD5-DLBCL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9.0%和79%(P < 0.001),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0和70.9%。亚组生存分析显示:不论细胞来源、 MYC/BCL-2、P53 和 BCL-6 蛋白表达状态如何,CD5阳性组中两组的OS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图3)。

图片3.png

图3. CD5+ 和 CD5- DLBCL 中 COO 和生物标志物的预后意义:CD5联合细胞起源(IHC)和其他免疫组化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A图示CD5阳性/Non-GCB,CD5阳性/GCB,CD5-/Non-GCB,CD5-GCB四组的OS和PFS差异;B图示不同CD5与MYC/BCL-2双表达情况四组的OS和PFS差异;C图示不同CD5和BCL-6蛋白表达情况的OS和PFS差异;D图示同CD5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的OS和PFS差异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76 岁、Ann Arbor分期(III/IV期)、乳酸脱氢酶与上限比值(LDH-R)>1.1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则是年龄>76岁、Ann Arbor分期(III/IV期)、LDH-R>1.1、CNS受累和低白蛋白血症。

结论

CD5+ DLBCL临床侵袭性强,易发生CNS等结外组织侵犯,伴随MYC、MYC/BCL-2和P53高表达;分子基因水平层面以PIMI、MYD88、CD79B基因突变以及ABC 和 MCD 亚型为特征;患者预后较差,且独立于细胞来源、MYC/BCL-2、P53 和 BCL-6等蛋白表达水平,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Ann Arbor分期、LDH-R、CNS受累和低蛋白血症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作者:马瑜晗 桑威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淋巴瘤中心

来源: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22

doi: 10.1097/PAS.0000000000001957.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09月19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CD5+ DLBCL临床侵袭性强,易发生CNS等结外组织侵犯,伴随MYC、MYC/BCL-2和P53高表达
2022年09月17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2022年09月16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CD5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系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