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菁英荟聚,共话妇瘤——2022年国际妇科肿瘤西湖峰会暨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年会圆满闭幕

2022年08月22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22年8月19-21日,由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主办,长三角妇科肿瘤协作组、浙江《肿瘤学杂志》社协办的“国际妇科肿瘤西湖峰会暨2022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杭州西子湖畔顺利召开。周五的手术直播、手术视频比赛和周六的会议已经是干货满满,周日的会议同样精彩纷呈。


西湖在初升太阳的下泛着点点金光,柳树慵懒地轻摆摇曳,这个繁忙的城市放佛还没有醒来,但此时演播厅里已经人头攒簇,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图片1.jpg

开场由重量级院士团队致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首先对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马丁院士指出加强国际妇科肿瘤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国内外规范地、有效地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对于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基础成果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增加妇瘤专科医生对于肿瘤的理解,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推动国内妇科肿瘤的诊疗进展。

图片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院士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对国内及国际各位专家参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谭蔚泓院士表示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防治肿瘤,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新时代对医务工作者的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会民众的深切期望。希望本次大会能为奋斗在妇科肿瘤一线的专家同道们搭建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共同推进妇科肿瘤事业的前进。

图片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同时指出今年中国抗癌协会CACA妇科肿瘤指南颁布在妇瘤领域引起了学术热潮,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对妇科肿瘤研究前沿进行解读,为国内妇瘤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机会,为2022年CCO大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图片4.jpg

会场一:精准放疗会场

精准放疗分会场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妇科放疗科的楼寒梅教授主持。

图片5.jpg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肿瘤放疗科的Ann H Klopp教授,带来的题为“Molecular Predictors of Radiation Treatment Response in Cervical Cancer”的专题演讲。Klopp教授介绍其团队通过基础结合临床,通过TCR-seq技术寻找预测宫颈癌放疗疗效的有效免疫分子标志物,同时指出惰性乳酸杆菌是复发性宫颈癌的主要瘤内菌种,可作用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参与宫颈癌复发。这为寻找预测分子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片6.jpg

接着来自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NCCH)的Jun Itami教授带来“妇科恶性肿瘤近距离治疗新进展”的演讲。Itami教授从妇科肿瘤放疗的历史发展开始介绍,详细讲解了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给同道们分享了日本癌症中心在妇科肿瘤放疗方面的“东京经验”。

图片7.jpg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吕晓娟教授介绍了晚期复发宫颈癌的药物治疗进展。吕晓娟教授详细讲授了目前针对晚期复发宫颈癌的主要化疗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疗效,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国际及国内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图片8.jpg

本轮议程由徐小仙教授、殷卓敏教授张翔教授等分别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李莉教授、刘南芳教授、倪镌教授、闫鼎鼎教授、王家莉教授、唐华容教授周琼教授等。

会场二:机器人前哨专场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Jeffrey Andrew How教授讲解了前哨淋巴结定位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Jeffrey教授讲解了前哨淋巴节显影的多种显影方法,指出宫颈ICG注射是便捷有效的方式。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可降低因淋巴清扫导致的淋巴相关并发症,并且在高危子宫内膜癌中仍可应用。

图片9.jpg

西京医院的陈比良教授带来题目为“机器人辅助下骶前肿瘤切除”的专题报告。骶前肿瘤因位置较深,骶前静脉丛丰富,操作空间较小等原因,一直是手术中的难点部位。陈比良教授充分利用机器人系统的操作精细的优势完整地暴露肿瘤,并利用裸眼3D视觉带来的立体化高清操作视野精准切除肿瘤。给与会同行们带来宝贵的经验,博得场下阵阵掌声。

图片10.jpg

重庆市肿瘤医院的邹冬玲教授讲授了机器人手术下肿大淋巴结的处理策略,详细讲解了机器人辅助下处理腹主动脉旁及腹膜后重大淋巴结的手术技巧。邹冬玲教授表示机器人手术下淋巴结切除的要点为‘保护血管及淋巴管’、‘隧道原理,稳步发力’及‘钝性结合锐性,擅用冷兵器’。 邹冬玲教授的高超手术技巧赢得场下嘉宾的阵阵掌声和热烈讨论。

图片11.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石磊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专题报告。石磊教授从医学影像学,病理切片分子识别系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手术中人工智能的开发与进展。石磊教授表示影像特征的量化是目前影像学发展及趋势,通过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可量化传统肉眼不可分辨的图像信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判断。

图片12.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杨建华教授讲授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宫颈切除术相关要点与难点”。对有着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如何准确,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子宫的受孕功能,杨教授在其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图片13.jpg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朱滔教授讲解了“微创外科在妇科肿瘤诊治中的运用和进展”。朱院长从微创手术的起源,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兴起,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详细分析了微创理念与微创技术在妇科肿瘤中诊治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片14.jpg

本轮议程由闻强教授、段萍教授、陈曦教授、陈萍教授、钟惠珍教授何尧教授等分别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唐雪栋教授、郭杨垄教授、王芬芬教授、严德文教授、朱赟珊教授、王汉楚教屈王蕾教授等。

会场三:保留生育功能分会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程晓东教授带来题为“卵巢癌保留生育”的演讲,介绍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在早期卵巢癌中的应用。程晓东教授指出目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应用指征未完全统一,术前需充分评估。早期卵巢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与根治性手术在总体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术后可咨询生殖内分泌专家给予个体化治疗,辅助受孕,这给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图片15.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吕卫国教授作了题为“低水平HCG患者的诊治”的报告。吕卫国教授指出在长时间检测HCG情况下,育龄Q-GTD患者可以允许怀孕,但目前妊娠导致Q-GTD妇女自发HCG正常化的机制尚不清楚。

图片16.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刘开江教授讲授了“腹腔镜下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的优势和规范操作”。刘开江教授分享了腹腔镜微创卵巢癌分期手术的经验和感想,并指出卵巢癌分期手术的目的是避免低估肿瘤分期,更好地指导术后治疗。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和再分期手术中具有优势,初次分期需完整切除肿瘤。腹腔镜下脾区大网膜切除和左腹主肾静脉曲淋巴结清扫是难点。

图片17.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向阳教授介绍了“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下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改良术式”,介绍了传统保留生育的宫颈癌手术的弊端,通过改良术式可最大程度上保留子宫功能,为有生育要求年轻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向阳教授表示切除范围过大引起的广泛粘连性不孕是影响术后生育的主要原因,在保持肿瘤切缘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组织,为后续妊娠提供可能性。

图片18.jpg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涂画教授作了题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的报告,阐述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分享了国际临床研究。涂画教授指出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减少宫颈癌术后淋巴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意义。

图片19.jpg

日本京都冈本纪念医院的Shingo Fujii教授介绍了“宫颈癌手术中腹下神经丛膀胱支的解剖”,详细地为同道们讲解了腹下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同时介绍了术中解剖神经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保留患者膀胱功能,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图片20.jpg

山东齐鲁医院的宋坤教授作了题为“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内分泌功能的临床应用”的报告,阐述了临床上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开展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指征及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相关利弊的考量,分享了其多年的宝贵从业经验。

图片21.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万小云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展”。万小云教授特别指出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在严格把握适应症和密切随访下行保守治疗。同时,对于保守治疗患者应定期检查,警惕肿瘤复发。

图片22.jpg

恒瑞卫星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陈鲁教授作了题为“海曲泊帕开启CTIT防止新时代”的专题演讲,阐述了当前肿瘤手术和药物治疗后引起CTIT的临床常见状况及治疗策略,在诊疗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介绍了TPO-RA的代表药物海曲泊帕的新型分子构成及药理作用,为临床防治CTIT提供新的选择。

图片23.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孙海燕教授作了题为“PARP抑制剂在国内卵巢癌维持治疗中应用及进展”的报告,详述了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耐药问题。同时指出在使用PARP抑制剂时应注重关注安全性和耐受性。氟唑帕利重构药物结构,在体内药物活性更高,耐受性好,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目前已获NMPA批准用于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图片24.jpg

本轮议程由朱滔教授、张玉阳教授、胡旻教授、李晓教授、施晓教授、鹿欣教授、赵小峰教授、朱巍立教授陈曦教授等分别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章杰捷教授、刘建刚教授、祁峰教授、楼建波教授、朱滔教授、张松法教授费小阳教授等。

会场四:外科精英分会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卢淮武教授作了题为“宫颈癌保育手术:争议与逸仙妇瘤经验”的演讲。卢淮武教授指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需把握严格的适应症,有效防止宫颈粘连是术后受孕的关键。受孕后行宫颈环扎可有效预防晚期流产和早产,同时RT术后患者妊娠需行严格的产科管理。这为提高RT患者术后生育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片25.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小军教授作了题为“腹膜外入路手术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的报告,详细阐述了腹膜外入路手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手术中的应用。陈小军教授总结道:经腹膜外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晚期宫颈癌中,经腹膜外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还有待研究,卵巢癌孤立腹主动脉淋巴结应用腹膜外路径切除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图片26.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申震教授讲授了RRSO手术及SEE-FIM方案在卵巢癌高风险人群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介绍了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的术式及BRCA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对于选择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的必要性。申震教授特别对BRCA基因突变患者的家族遗传咨询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

图片27.jpg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沈杨教授分享了关于“妇科肿瘤与MHT”的报告,介绍了当前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激素治疗的选择考量,分享了其团队在激素治疗方面的成功案例。沈杨教授指出妇科肿瘤患者常面临绝经问题的困扰,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治疗,但目前MHT的使用还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也更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

图片28.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微创培训基地启动仪式由夏婷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朱滔教授张英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小军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沈杨教授、安徽省立医院申震教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丁海钢教授出席了启动仪式。

图片29.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夏婷教授表示,为给青年医师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妇科肿瘤微创手术规范化培训,浙江省肿瘤医院将建立妇科肿瘤微创培训基地,致力于提高青年医师微创手术技巧,搭建青年医师与资深术者交流平台。该项目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和演示交流,聚焦妇科肿瘤微创手术中的重点和难点。本基地会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学术大咖作为导师进行授课和指导。希望省外内妇科肿瘤医生携手合作,共同培训,同质化管理,不断提升妇科肿瘤微创技术水平。

图片30.jpg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潍分享了“全腹膜切除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应用经验”,阐述了全腹膜切除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的重要性。

图片31.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武欣教授介绍了“盆腔廓清术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武欣教授指出没有实质脏器的远处转移或盆腔弥漫性病灶是盆腔廓清术盆腔廓清术的适应症,需长期动态随访以确定是否复发。决定周围器官切除需结合全面的影像学评估和术中所见,术后患者的生活治疗也是重要考量指标。

图片32.jpg

法国Curie Institute妇科肿瘤与重建外科的Lecuru教授汇报了“SENTICOL3的临床研究进展”,同时讲解了微创手术在宫颈癌手术中的作用。Lecuru教授指出肿瘤直径大于2cm时,开腹手术依然是金标准,宫颈癌的微创手术应该注重无瘤原则。

图片33.jpg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蓝建发教授作了题为“直肠在晚期卵巢癌盆腔病灶切除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的报告,阐述了直肠作为盆腔的重要器官,对保障晚期卵巢癌患者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为引发同道们在临床诊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关注的思考。

图片34.jpg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畅教授分享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经验”。刘畅教授指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后的淋巴囊肿和乳糜漏事妇科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规范治疗和合理利用中医中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

图片35.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张英丽教授作了题为“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手术经验分享”的报告,介绍了腹膜后转移肿大淋巴结的处理方式、手术技巧及技术难点,总结了锐性分离原则、整块切除原则和血管鞘内分离原则,分享了“浙肿经验“。

图片36.jpg

本轮议程由丁波教授、周胤健教授、张天骄教授、丁海钢教授、陶素萍教授、柴泽英教授、闻强教授、杨悦教授、徐金贵教授储慧霞教授等分别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胡旦红教授、叶枫教授、施宝美教授、张伟峰教授、王祎晨教授、汪军坚教授、倪慧娟教授、林青青教授诸一鸣教授等。

会场五:卵巢癌分会场

卵巢癌患者家属齐十二作了专题为“民间抗癌力量的现状与心声”的报告,介绍了作为一个卵巢癌患者家属,与家人同死神搏斗的过程中不断激励病友的故事,并自发组织了一个4000多人的卵巢癌病友群,为群中病友解答疑难,在场的专家同道都为之动容,这体现了医患一家的大道思想。

图片37.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陈雅卿教授讲授了“铂耐药卵巢癌的治疗策略及新进展”,详细阐述了铂耐药卵巢癌的现状、发展及未来治疗趋势,同时讲解了当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陈雅卿教授指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为7-30%,提高铂耐药卵巢癌疗效的两个主要策略是药物的联合治疗和新靶点的开发。

图片38.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钱建华教授作了题为“对卵巢癌患者是选择初次减瘤术还是新辅助化疗”的报告。钱建华教授强调初次减瘤术或新辅助化疗的选择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如何筛选新辅助化疗患者需要严格的适应症。

图片39.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产科汪希鹏教授分享了“MRD在预测卵巢癌复发中的应用”。汪希鹏教授指出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定制化检测,根据个体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采用肿瘤组织全外显子测序和个性化定制ctDNA测序,准确评估MRD,对于预测卵巢癌复发效果显著。

图片40.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周建维教授针对“子宫内膜癌微创手术面临的挑战及淋巴结切除相关问题”发起探讨,详述了当前微创手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周建维教授指出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行微创手术时需注重举宫器对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相关风险,术中应注意无瘤原则,减少认为播散的可能性,应倡导免举宫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图片41.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新宇教授作了关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治”的报告,介绍了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治疗策略,讲述了当前针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与同道们分享治疗经验。王新宇教授指出卵巢透明细胞癌对化疗反应率低,总体治疗原则同浆液性癌。开发新型靶向药物是治疗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新希望。

图片42.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亚侠教授作了题为“卵巢癌维持治疗的现状及展望”的报告,阐述了目前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的策略及靶向药物,对未来治疗趋势作了总结。陈亚侠教授强调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需兼顾疗效与安全性。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寻找基因标志物,筛选出不同药物获益人群是卵巢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图片43.jpg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颜笑健教授分享了“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进展”,为大家带来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最新策略与文献解读。

图片44.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方罗教授作了题为“PARP抑制剂临床综合评价”的报道,详细解读了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的指南内容,探讨了PARP耐药的临床问题与解决方案。

图片45.jpg

默沙东卫星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赵灵琴教授作了题为“延缓复发,延长生存—奥拉帕利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奥拉帕利的临床适应症,对指导全国PARP抑制剂的临床规范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指南的发布能更加准确地指导我国卵巢癌的临床实践,发挥好的指导作用。

图片46.jpg

本轮议程由张平教授、邵峰教授、朱敏教授、陈仲波教授、李学和教授、毛美亚教授、于慧敏教授、施晓君教授童玮如教授等分别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万泽秋教授、倪冬梅教授、朱长焜教授、郑飞教授、倪燕教授、傅志勤教授、马炯教授、吕红青教授李统怀教授等。

最后,朱滔教授张英丽教授进行大会总结,表示举办本次“国际妇科肿瘤西湖峰会暨2022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获得圆满成功。线上和线下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共约5万余人次参与和学习了本次大会,共同分享了此次学术盛会会议形式包括内容丰富,前沿与规范并重,相信参会同道能有所收获。本次会议将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升全国妇科肿瘤诊疗规范化,提高我国妇科肿瘤的诊治水平。

前路艰辛,砥砺前行。在妇科肿瘤治疗的路上我们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让我们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与全世界的肿瘤医生 一起交流→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08月22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防治肿瘤,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新时代对医务工作者的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会民众的深切期望。
2022年08月22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对于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基础成果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增加妇瘤专科医生对于肿瘤的理解,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推动国内妇科肿瘤的诊疗进展。
2022年08月22日
李朝强
万荣县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对于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基础成果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增加妇瘤专科医生对于肿瘤的理解,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推动国内妇科肿瘤的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