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生梦魇:继发于癌症双重免疫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022年01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先天性AA罕见,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通常根据外周血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非重型(NSAA)、重型(SAA)和极重型(vSAA)再障。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以及支持治疗的进展,近40年来重型再障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本文作者描述了1例接受免疫治疗并发极重型再障的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作者将通过对报告病例的文献复习,讨论诊断和治疗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20117142213.jpg

病史资料

现病史:

患者,男,45岁,主诉“左腰部疼痛”于2019年5月就诊。

既往史:

重度吸烟者,其余无特殊疾病史。

实验室检查:

胸部及腹部CT平扫:左肾占位,可疑强化。同时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两个肺结节(图1A)。随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再次显示左肾巨大占位,FDG高摄取腹膜后病变符合淋巴结转移,肺结节内FDG摄取增高,以及L3椎体及右前第5肋骨FDG高摄取溶骨性病变,符合转移瘤(图2)。

微信图片_20220117143155.jpg

图1  A,B在基线(A,2019年5月)和治疗后随访(B,2019年9月)时获得腹部和胸部的轴向对比增强CT图像。大的不均匀强化左肾外生性肿块,代表已知的原发性肾细胞癌(黄色箭头),随访检查时尺寸减小(B),右肺上叶和左肺下叶的肺转移灶消退(蓝色箭头)。影像学结果与对治疗的良好反应一致。

微信图片_20220117143424.jpg

图2  全身MIP和18F-FDG PET/CT的轴向融合图像用于初始分期。可见FDG左肾肿块,代表已知的肾细胞癌。观察到强烈摄取,既往显示的右肺上叶和左肺下叶肺结节,以及右前第5肋骨和L3椎体的其他FDG高摄取溶骨性病变,与远处转移一致。

病理检查:

肾肿块及1个肺结节取活检病理结果符合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根据IMDC标准,患者被归类为中危转移性RCC。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一线双重免疫治疗,每个周期给与ipilimumab 1 mg/kg和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3 mg/kg,每3周为一周期。患者于2019年6月13日接受第1周期治疗,于2019年7月4日接受第2周期治疗。

第2个周期后,患者开始发生数起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先是1起3级免疫介导的肝炎,随后发生1起4级免疫相关甲状腺炎。故暂停治疗,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1 mg/kg/天,肝功能检查迅速改善,随后取消肝活检。同样,予以甲巯咪唑逐渐缓解甲状腺炎。

梦魇又起

主诉:

2019年8月,患者在服用逐渐减量的类固醇期间,因“新发牙龈出血以及上肢和下肢弥漫性紫癜/瘀点”前往门诊就诊。

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醒,有定向力,但面色苍白。生命体征稳定。查体显示患者主要是在腹部和上肢有明显的瘀点和紫癜。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显示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5,000 mm3),白细胞(WBC)正常,包括分离和血红蛋白(Hgb)。建议患者将其类固醇增加至1 mg/kg/天,并转诊至血液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重复血液检查显示WBC 1.68 × 1000、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53%、Hgb 10.9 g/dL、血小板7000 mm3。患者开始接受较高剂量类固醇(2 mg/kg/天),每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00 mg/kg),持续5天,进行骨髓活检,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图3)。活检显示骨髓细胞明显减少(<10%)伴重度三系发育不全。没有原始细胞过多或骨髓发育不良的形态学证据。排除转移性肿瘤病灶(通过免疫染色确认)。也无髓系/淋巴系前体升高或B细胞肿瘤的免疫表型证据。淋巴细胞组分由80%T细胞组成,CD4+ : CD8+ 比值倒置(1:2)。此外,流式细胞术显示无原始细胞,符合AA的诊断。

微信图片_20220117150225.jpg

图3  骨髓活检显示骨髓细胞减少伴全三系发育不全

再次治疗经过

在延长住院期间,患者接受多次照射血制品输注和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治疗。除此之外,患者还接受G-CSF(每日1次注射),强化三联IST:马ATG(20 mg/kg)每日静脉(IV)给药5天,联合艾曲波帕(150 mg片/天)和环孢素(6 mg/kg/天)分两次给药,每周监测血药浓度谷水平。不幸的是,该患者的骨髓对免疫抑制治疗没有反应。与干细胞移植团队讨论了该病例,由于当时RCC再次不受控制地复发,该患者不是移植的合适候选者。不幸的是,患者随后在2019年10月接受持续支持和姑息治疗后死亡。

讨论

据本文作者所知,这是第一例接受标准治疗IST(马ATG和CsA)的ipilimumab和nivolumab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癌症免疫治疗背景下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事件,之前仅有文献报道过3次,1例继发于单药nivolumab,2例为致死性,仅1例轻度AA患者经类固醇治疗后能够恢复。

本文中的患者最初表现为甲状腺炎和肝炎。几周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考虑到这些事件,给予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是在ipilimumab和nivolumab背景下的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对ICI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肺癌、肾癌和膀胱癌的19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综述中,如抗PD-L1、抗PD-1和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抗体,血液学irAE的发生频率估计为3.6%(所有等级)和0.7%(3级或4级)。ITP被报告为最常见的血液学irAE类型之一。

但之后由于患者出现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因此进行了骨髓活检,确诊AA。由于患者为vSAA,因此开始使用强化三联IST:马ATG、CsA和艾曲波帕。理论上,该方案治疗后的生存率与HSCT治疗后的生存率相当。

不幸的是,IST后数周,该患者未表现出任何血液学缓解体征,中性粒细胞(ANC)、血小板计数或网织红细胞计数无改善。此外,他的RCC开始恶化,因此,评估他不是干细胞移植的候选者。

总结

癌症的双重免疫治疗是治疗各种肿瘤的一次成功飞跃,考虑到尽管罕见但仍有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它仍然是一把双刃剑。继发于免疫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仍然罕见。然而,作为医生,应该对这种梦魇的发生保持警惕。


参考文献

Younan et al. Aplastic anemia secondary to dual cancer immunotherapies a physician nightmar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 (2021) 17:112

https://doi.org/10.1186/s13223-021-00616-4


责任编辑:Jenny
排版编辑:Jenny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05月21日
伊雪梅
东营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继发于免疫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仍然罕见。
2022年01月22日
韩月仙
寿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免疫引起再障是医生的梦魇
2022年01月21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医生梦魇:继发于癌症双重免疫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