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曁第七届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宫颈癌专题报道

2021年12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2月11日~12日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曁第七届妇科肿瘤学术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大连市医学会主办,大连市医学会妇产科专科分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会议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大批领域专家与行业学者共同学习,交流进步。

开幕致辞

12月11日会议正式启幕,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繁斗教授主持开幕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晶教授、大连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君教授、大会名誉主席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韩璐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红教授先后为会议致开幕辞,并对莅临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希望能以此次学术交流为契机,为国内各地妇科肿瘤专家们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在多方思维的碰撞下,梳通临床诊疗脉络,探寻到优化的宫颈癌治疗方案,学问思辨,取长补短,专家们一同携手并进为患者长久的生存获益而努力。 

图片2.png

图片3.png

11日学术环节-上半场

第一天上午会议第一时段由来自大连市中心医院的金仙玉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商宇红教授担任主持专家,并请出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为大家分享了《HPV疫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主题演讲。魏教授详细讲解了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分析了HP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介绍了HPV疫苗在我国应用的现状。数据表明,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的良好方法。该疫苗不仅适用于普通人群,同样适用于高危、特殊人群,尤其是遗传易感人群、高危生活方式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上述人群应尽早接种HPV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还有部分伴有HPV相关病变治疗史的患者通过接种HPV疫苗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但对于近期有妊娠计划或正处于妊娠哺乳期的女性不适宜接种疫苗,临床宣教时应着重强调。当然接种疫苗后并非百分百可保证受苗人群不会发病,高危人群应接受临床建议,在接种疫苗后的保持定期宫颈癌筛查。

之后,魏丽惠教授、金仙玉教授以及商宇红教授共同参与讨论环节,并对HPV疫苗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意见。

图片9.png

接下来会议交由商宇红教授主持,请出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王新宇教授分享《后疫苗时代的宫颈癌筛查策略》。王教授通过分析宫颈癌流行病学切入主题,谈到全球范围中临床如何打响消除宫颈癌的作战策略。其中HPV疫苗首当其冲,成为临床消灭宫颈癌战役中不可或缺的“作战武器”。目前北欧国家15~19岁女性疫苗接种率最高已达69%,而我国因多种因素导致疫苗接种率仅3.6~6.9%。根据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疫苗可显著降低人群感染率,因此提倡我国人群及时接种疫苗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提高中国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还需明确宫颈癌的筛查策略,包括筛查人群的起始年龄、终止年龄、筛查方案(检测方法、阴性结果的间隔时间、阳性结果的处理流程)等。对于尚未发病人群来说,宫颈癌的筛查方案十分关键。细胞学检测是发现HPV非依赖鳞癌的唯一筛查手段,但该检测只能发现浸润癌且敏感性不高,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率。而HPV分子检测比细胞学有更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价值,故成为临床上提倡使用的初筛手段。总的来说,对于高危发病人群建议联合筛查策略,不仅提高预测价值,还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

图片10.png

王新宇教授、金仙玉教授、商宇红教授共同参与讨论环节,对后疫苗时代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见解。

图片11.png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高娜教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于晓辉教授共同担任第二时段的主持专家,并请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林蓓教授分享了题为《绽放美丽、预防先行——宫颈癌疫苗的热点问题》的讲课内容。林教授首先分析了近年来的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随之可见目前宫颈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一大问题。宫颈癌的发病率虽高,但却是可预防可治愈的。目前临床上已经建立了宫颈癌三级预防体系,健康人群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病。目前我国使用的HPV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及效果,低龄人群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优于高龄人群。研究证实,疫苗不仅适用于未发病的普通人群,同时还可用于高危及特殊人群。因此,接种疫苗、定时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预防及发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应尽早呼吁我国健康人群及时接种,预防此类恶性疾病的发生,实现从根本上消灭宫颈癌。

林教授做完精彩发言后同高娜教授及于晓辉教授共同就宫颈癌疫苗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图片14.png

于晓辉教授在宫颈癌疫苗的热点问题讨论后,请出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刘继红教授,为大家带来《宫颈癌的治疗问题与方向》。刘教授首先分享了目前临床对于不同分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手段。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对小病灶、低危子宫颈癌患者可缩小手术范围,选择A型子宫或宫颈切除,并对前哨淋巴结进行评估。那么手术方式上该选择微创手术还是开腹手术呢?根据LACC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患者的DFS明显劣于开腹手术,在国内开展的回顾性SYSUCC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因此临床在选择微创手术时需全面考虑手术方式的利弊,慎重选择。达到目标治疗效果后,临床也考虑了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既往临床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也对病灶周围淋巴结进行了清扫术,这一措施虽保证了治疗的效果,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下肢淋巴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下肢水肿不良预后。目前国内外临床正在开展相应研究,期待结果能为患者豁免淋巴结清扫提供有力的证据。此外,教授还介绍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标准术式、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等内容,多角度,多维度为与会学者们提供了宫颈癌治疗的大体思路。

在刘继红教授精彩的讲课后,于晓辉教授及高娜教授共同参与话题讨论,并对宫颈癌的治疗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最后将这一环节引入尾声。至此,上半场会议圆满结束。

11日学术会议-下半场

在11日下半场的会议中,首先由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刘从容教授站在病理学的角度为学者们分享了《宫颈腺癌silva分型的临床病理意义》。要解释宫颈腺癌silva分型的临床意义首先要了解目前临床对于宫颈腺癌的诊疗困境:第一,宫颈腺癌的发病位置较为隐蔽,在临床常规检查过程中很难发现;第二,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早于鳞癌患者;第三,目前临床常用的FIGO分期标准主要针对鳞癌患者,但对于腺癌患者并非完全适用;第四,腺癌的组织学亚型对预后的指示意义不大,也存在相关困惑。基于上述临床诊疗困境,宫颈腺癌Silva分型应运而生。Silva分型体现出更好的判断预后价值,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因此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刘教授详细介绍了腺癌的生长方式、肿瘤微环境、Silva分型的临床预测价值等内容,并对Silva分型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展望。学者们通过此次讲课内容深入学习了Silva分型的详细信息,受益颇丰。

图片17.png

之后,来自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邹忠文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修晓新教授对Silva分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其未来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图片18.png

后续会议交由邹忠文教授主持,邹教授盛情对高娜教授进行了介绍。由高娜教授带来题为《宫颈胃型腺癌诊治进展》的讲课内容。高教授介绍了宫颈腺癌的分类及病理分型、宫颈胃型腺癌的特点、胃型分化的宫颈腺性病变、宫颈胃型腺癌的临床表现等内容。不仅如此,高教授还详细梳理了对于宫颈胃型腺癌的全方位诊治流程,从筛查到诊断,再到治疗。通过真实病例的治疗全流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临床诊疗要点,为学者们展现了精彩纷呈学术盛宴。

图片19.png

之后高娜教授、邹忠文教授、修晓新教授共同参与了本轮的讨论环节。

图片20.png

接下来第二时段由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宁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嬿教授主持,请出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的王登凤教授带来题为《宫颈腺癌诊治进展》的课题分享。王教授详细讲解了宫颈腺癌的分类、宫颈腺癌部分类型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子标记、宫颈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原则)等相关内容。近期,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已发布,王登凤教授有幸参与一同编写了该共识。作为执笔人之一,教授详细解读了共识中的重点内容,并在总结中提出,G-EAC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与普通腺癌不同,易漏诊,需要临床提高诊断意识。临床可通过形态学联合免疫组化明确宫颈腺癌的诊断,对于这一类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本环节由王登凤教授、王宁教授、张嬿教授共同参与讨论,发表了对宫颈腺癌临床诊治的个人观点。

图片23.png

接下来的会议交由嬿教授主持,并请出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高景春教授分享了题为《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宫颈癌术中应用的探讨》的讲课内容。高教授表示,在进一步规范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术中淋巴结清扫术的基础上,应不断探索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术中应用的指征,熟练和掌握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操作技巧,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超分期病理检测手段,提高临床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的检出率,指导妇科恶性肿瘤术中淋巴结切除、为减少手术创伤和彻底清扫之间提供平衡点。

之后,由高景春教授、王宁教授、张嬿教授共同参与讨论,专家们共同总结了本次课题并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及见解。

图片26.png

会议进入下午第三个时段,由来自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刁海丹教授率先主持,来自大连市中心医院的金仙玉教授分享了题为《宫颈癌免疫治疗应用进展》的相关内容。金教授表示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生存期较短,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免疫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亟需探索新型治疗药物并深入挖掘创新治疗方案。值得欣慰的是,免疫单药联合同步放化疗、免疫联合免疫、免疫联合靶向等治疗方案正在逐步展现其对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性,或将在未来逐步改写临床诊疗格局。

图片28.png

本环节由金仙玉教授、刁海丹教授、以及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志海教授共同对宫颈癌免疫治疗应用进行了探讨。

图片29.png

接下来由杨志海教授担任主持,请出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爱连教授分享《MRI在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的课题。刘教授表示,MRI在宫颈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高分辨、多方位、多序列的功能成像,不仅可辅助临床检出病灶,同时在2018 FIGO分期中也鼓励临床通过影像学评估来判断宫颈癌的分期。今后影像学也将不断优化,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诊断方式。

图片30.png图片31.png

之后,刘爱连教授、刁海丹教授、杨志海教授共同参与讨论环节,深入交流影像学对临床诊疗的辅助意义,并分享了相关经验。至此,11日的会议日程圆满结束,专家们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为12日的会议做了完美的铺垫。

图片32.png

12日学术会议

12号的会议启幕,由来自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王忠民教授大连市友谊医院董晓红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景春教授共同担任上午第一时段主持。首位讲者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由他带来题为《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讲课内容。林教授表示,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要点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第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单纯宫颈切除术的适应证为原位癌和IA1期患者,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适应证为IA2-IB1期和选择性IB2期患者;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三,尽量减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四,重视功能重建的问题。临床只要把握好上述四个重点,便可为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决策,满足患者的保育需求。

之后,林仲秋教授、王忠民教授、董晓红教授、高景春教授共同参与本轮课题讨论,就宫颈癌的保育治疗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及观点。

图片35.png

接下来会议交由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王忠民教授主持,并请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刘开江教授分享题为《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现状和改良》的讲课内容。刘教授表示,微创手术一直是外科追求的理念,腔镜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近百年宫颈癌以开腹手术为主流的格局。腔镜技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有两点,一是,视觉上将画面放大,使组织展现的更为清晰;二是,电能器械的发展也给手术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但2018年一项研究公布数据的公布打破了腔镜手术的领先地位。之后各大指南均认定开腹手术为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术式,那么是否临床就该全盘否认腔镜手术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在开展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但选择的适应症更为严格,手术方式更为优化,手术流程更注重无瘤原则。目前临床更多选择低危宫颈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更细化的将患者适应症,被临床定义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绒毛管状腺癌的患者,肿瘤病灶≤2cm,影像学检查没有淋巴及远处转移的患者。此外,我们也期待利用大数据的支持帮助临床更清晰的了解开腹手术及腔镜手术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目前全盘否定腔镜手术还为时尚早。

之后,刘开江教授、王忠民教授、董晓红教授、高景春教授共同参与话题讨论。教授们一致认为,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选择不可一篇盖全,患者的预后主要在于主治医生对患者的选择及对手术术式的熟悉程度。

图片38.png

接下来由高景春教授担任主持,并盛情请出下一位演讲嘉宾,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王丹波教授,分享《阴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要点难点解析》的讲课内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现有路径包括开腹、阴式、腹腔镜。王教授对阴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全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不仅分享了既往手术的实践经验,还结合手术视频充分解析了手术的技术难点。最后总结出合理充分将腹腔镜与阴式手术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还能简化手术流程,外科医生们值得重视阴式手术,将这一手术术式视为未来钻研学习的方向。

王丹波教授、高景春教授、王忠民教授、董晓红教授、参与讨论环节,首先对王丹波教授的讲题进行了总结,还结合了自身的外科手术经验,带来了精彩的经验分享。

图片41.png

上午第二时段交由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军教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的曹锐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军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由王军教授率先主持,并请出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颐教授带来题为《机器人辅助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课题分享。教授首先讲解了宫颈癌的手术分型及宫颈癌的Q-M分型。由此引入,回顾了宫颈癌的手术发展史,从经典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发展至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再到系统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切除术,可以看到外科技术的水平在不断优化提高。随后张教授通过解析手术要点、讲解手术视频详细梳理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广切关键步骤。

在讨论环节中,张颐教授、王军教授、曹锐教授以及刘军教授共同参与讨论,并对宫颈癌的手术方式及经验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图片44.png

接下来的会议交由曹锐教授担任环节主持,盛情请出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商宇红教授分享了题为《2021年宫颈癌治疗进展盘点讨论》的分享。教授深入讲解了今年公布的重磅研究结果,其中,OUTBACK研究显示辅助化疗的必要性并不高,在标准顺铂放化疗给予辅助化疗,OS和PFS未能得到改善,因此每周盆腔顺铂同步放化疗仍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标准疗法。免疫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数据相对较多,在免疫单药治疗方面,KEYNOTE-158的II期研究更新了结果,总人群ORR大14.4%;82例PD-L1阳性(CPS≥1)患者中,ORR为17.1%,在15例PD-L1阴性(CPS<1)患者中未观察到反应,与早期结果一致。GOG-3016研究结果显示,≥2线铂耐药复发宫颈癌中,不论组织学类型,西米普利单抗可显著改善患者OS。临床在免疫单药治疗上有所突破的同时,也在研究免疫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法,KEYNOT-826研究显示,在之前未接受过系统化疗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化疗±贝伐珠单抗或可成为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种新的标准治疗,基于此研究NCCN指南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更新。双免疫联合、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也即将成为临床热点的研究方向。在治疗手段日益进步的同时,做好宫颈癌的防范工作亦是刻不容缓,目前肿瘤疫苗在宫颈癌治疗中显示了初步的潜力。盘点2021年宫颈癌治疗,临床取得了多个突破,同时也值得进一步优化诊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之后商宇红教授、王军教授、曹锐教授、刘军教授共同参与讨论环节,专家们共同对近年的宫颈癌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各自对研究结果的看法及理解。至此,12日上午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图片47.png

12日学术会议-下午

下午会议第一时段由来自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王秀莹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敏教授共同担任主持,王秀莹教授首先隆重请出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王纯雁教授分享题为《复发宫颈癌治疗讨论》的讲课内容。王教授表示,复发、远处转移是宫颈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因此临床在拟定复发宫颈癌治疗决策前,对可疑病灶行病理活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局部复发病灶应可以以根治为主要目标,但对于多发远处转移的患者则只能以姑息疗法为主,以关注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根据2022年NCCN指南对复发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优先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顺铂或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方兴未艾,围绕基因靶点的临床药物研究也是复发宫颈癌患者的可选方案。

之后王纯雁教授、王秀莹教授、朱敏教授共同参与讨论,发表了各自对复发宫颈癌的诊疗意见。

图片50.png

下一轮的讲题由朱敏教授担任主持,请出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黄鹤教授分享题为《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的讲课内容。黄教授表示,与单纯放疗或同时放化疗相比,序贯化疗提高了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耐受性较好,降低了患者癌症死亡风险,提高了高危患者的无远处复发生存率,且与单纯放疗相比,增加化疗并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序贯放化疗能为患者带来上述多方面的临床获益。

之后,黄鹤教授、王秀莹教授、朱敏教授共同参与本环节讨论,并对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图片53.png

下午第二时段由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肖祯教授和来自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金芬教授共同担任主持。首先由肖祯教授率先主持,并隆重请出来自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于晓辉教授分享题为《晚期宫颈癌治疗进展》的相关课题。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较短,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宫颈癌的二线治疗中相比原有治疗方案,可带给患者更好的PFS及OS获益。2020版NCCN指南中对复发和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增加了贝伐珠单抗,二线化疗新加了拉罗曲替尼或恩曲替尼,用于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宫颈癌肿瘤患者。因此,未来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可先推荐患者进行MMR/MSI或PD-L1和NTRK基因融合检测辅助临床拟定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正在大量开展免疫单药治疗、免疫联合放化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等多项研究,相信在未来放疗、化疗、生物治疗(靶向/免疫)、综合治疗等多个治疗手段可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突破。

于晓辉教授、金芬教授、肖祯教授随后共同参与讨论环节。

图片56.png

之后的会议由金芬教授主持,请出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陈飞教授分享题为《阴道镜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的讲课内容。教授通过子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技术、阴道镜检查后的管理、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的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的质量控制五个方面,深入解读了共识中的重点内容。共识中明确了阴道镜在子宫颈癌的筛查策略和实践中具有“中轴”地位,应该是所有妇科医师,尤其是妇科肿瘤医师的必备技术。在执行阴道镜检查时需要严格遵守标准规范执行,从描述到命名、从分类到评分、从判定到诊断、从结果到处理,每一处细节都应遵照标准规范执行。同时临床还要注意个体化技术应用,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从而才能达到必要与准确的治疗诊断目的。

图片57.png

之后陈飞教授、金芬教授、肖祯教授共同就该课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及点评。

图片58.png

会议最后一个时段,由来自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刘立峰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吕恽怡教授共同主持。首先刘立峰教授率先主持,并请出来自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金芬教授分享《困难阴道镜检查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的讲课内容。金教授谈到,阴道镜检查的目的是识别并诊断宫颈病变,并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妇产科医生及妇女保健相关工作者应正确掌握阴道镜的检查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困难阴道镜”的处理能力,防止漏诊及过度诊断。子宫颈癌是妊娠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应对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积极提供防治措施,预防并消灭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之后金芬教授、刘立峰教授、吕恽怡教授,共同参与课题讨论环节。

图片61.png

会议之后交由吕恽怡教授主持,并请出肖祯教授分享题为《ASCCP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管理共识的几点思考》的讲课内容。肖教授表示,本次共识是在原有共识基础上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此次更新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从2001年初次发布,随着近年宫颈癌初筛方法的不断优化,目前临床可通过HPV初筛将患者患病风险分层,从而使临床能够执行个性化管理策略,而本次发布的共识主要更新了这一方面的几个要点,其中包括25岁以下特殊人群依据细胞学结果不同情况的处理、特殊人群的不同管理策略(免疫抑制患者、全子宫切除患者、超过65岁患者)、高级别病变的治疗管理和随访、原位腺癌的处理原则等相关内容。

之后肖祯教授、刘立峰教授、吕恽怡教授共同参与本环节的讨论。

会议总结

至此,本次大连星海医学论坛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曁第十七届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商宇红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表示感谢参与课题分享的专家教授,也对与会的学者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针对子宫颈癌进行了多维度,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及深入探讨。从子宫颈癌的防范到诊断再到治疗,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部门的专家就各自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享,全面提升了子宫颈癌领域的全程管理水平。相信未来通过不断的学术交流能带动领域学术发展,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mily
排版编辑:Daisy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2月26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学习掌握提高临床疗效
2021年12月24日
包磊
新沂市中医院 | 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