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八期】|2021年11月】健康中国2030—消化肿瘤“追新计划”

2021年11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整理:肿瘤资讯

文献月读,预见更好的自己。11月11日(星期四)18:30~20:00,”健康中国2030——消化道肿瘤诊治能力提升计划之追新计划“第八期于线上展开。学界优秀中青年专家汇聚云端,集中探讨消化肿瘤领域的10月进展。

健康中国2030——消化道肿瘤诊治能力提升计划之“追新计划”,是由北京癌症防治协会、北京迈迪科基金会和苏州工业园区康林肿瘤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同发起,中国肿瘤MDT联盟主办实施,良医汇平台协办的学术大会。“追新计划”每月定期更新消化肿瘤领域相关文献和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旨在为新药研发,多学科理念的更新,以及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的设计提供智力支撑。

1、吴胤瑛 教授(主持).png

吴胤瑛 教授

“追新计划”的第八期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吴胤瑛教授担任主持。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陈勇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教授以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邓婷教授参与了会议,并分别介绍了食管癌、胃癌和肠癌十月份的最新进展。第八期会议还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邱妙珍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魏嘉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的董超教授对会议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食管癌10月追新

2、陈勇 教授(讲者).png

陈勇 教授

陈勇教授总结了10月食管癌领域更新的12篇临床研究报告,7篇回顾性分析、综述及指南,以及2篇基础研究。

来自中国、巴西、伊朗、日本等八个国家、共计55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全基因组测序显示,不同地区的食管鳞癌突变负荷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总体差异不大;大部分是已知突变,已被收录在数据库中。SBS家族的6条参考指纹可以解释超过80%的突变负荷,其编码的APOBEC胞嘧啶脱氨酶家族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针对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细胞转录组学的研究显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基因主要在恶性上皮细胞中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在非恶性上皮细胞中表达上调。针对接受化疗、辅助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NACT-ESCC患者与SA-ESCC患者样本中的恶性细胞和TME特征不同,组织中的CD8+ T细胞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二者复杂的细胞通讯网络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还有文献对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达cCR后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比较与总结,结果显示手术可能并非必需,对于患者的生存保障而言应注重随访。另有三项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后续可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还有一项研究报告了同步放化疗对老年同步寡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影响。该研究关注了无症状的寡转移老年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对比标准化疗针对该特殊人群进行了界标研究,以提供更佳治疗机会。结果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更为优越,且相对可耐受。

胃癌10月追新

3、彭智 教授(讲者).png

彭智 教授

彭智教授分享了10月胃癌领域的前沿进展,包括晚期胃癌药物治疗相关的2篇文献,胃癌外科治疗相关的5篇文献,2篇涉及AI诊疗在胃癌中的应用,以及2篇综述和1篇转化研究。

彭智教授首先对比了JVCR研究与RAINBOW研究,评估了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的OS与PFS均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与安慰剂对照组基本一致。RAINBOW-ASIA桥接试验表明,雷莫芦单抗治疗方案在亚洲人群中能够得到与全球类似的获益,或将助力该药物在中国的上市。DESTINY系列研究则针对抗体偶联药物(ADC)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DS8201和RC48二、三线治疗在欧洲的有效率相较而言偏低,在日本表现更好;鉴于其不良反应较强,投入临床实践仍需审慎,具体效果尚待后续进一步探索。

胃癌外科进展方面,研究显示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仍有待提升,PLASTIC-PET作用有限,亟待更佳方案优化术前分期。手术治疗与新辅助治疗中,胃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与预后密切相关。AI技术已经成为胃癌诊疗的新兴手段,无论是内镜等影像诊断还是与预后相关的分析,AI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综述研究回顾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化,证实胃炎、肠化生等过程导致的胃癌存在复杂的遗传学改变,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组学上的差异;该研究的重磅结果对未来个体化的筛查、诊疗等将有指导意义。另外还有一项单细胞测序研究,深度分析了胃癌细胞系、肿瘤微环境以及不同亚型的表型;此类基础研究可能为临床新疗法的开发提供新的切入点。

肠癌10月追新

4、邓婷 教授(讲者).png

邓婷 教授

邓婷教授简介了10月肠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表示免疫治疗仍是结直肠癌的热门议题。相关研究有3篇涉及MSI-H,3篇涉及MSS后线治疗,以及其他一些关于血清标志物、组织标志物的研究和综述/基础研究。

其中,II期CheckMate 142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低剂量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最终结果显示,BICR评估的ORR达到62%;其中BRAF及KRAS突变的患者ORR更高,分别达到76%和80%。中位随访期达到30个月,中位DoR未达到;PFS及OS率接近80%。CheckMate 142研究确证了双免疫联合治疗的优越效果,并提示BRAF及KRAS突变的患者可能获益更多。

特瑞普利单抗新辅助治疗方案也在针对MSI-H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联合celecoxib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到88%,单药治疗组的PCR率达到65%;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在两组分别是94%和100%。该研究提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对于MSI-H直肠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分型的不同对于疗效及与预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Ib/II期研究显示,无肝转移、KRAS野生型和左结肠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受益于呋喹替尼联合PD-1治疗;中国的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也与该结果基本一致。术后辅助化疗相关研究显示,ctDNA阳性情况、液体活检等结果均与复发率相关,故而定期随访对于维持患者生存质量、发现早期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邱妙珍 教授

6、魏嘉 教授(讨论).png

魏嘉 教授

7、董超 教授(讨论).png

董超 教授

在每位专家讲解最后,还有邱妙珍教授魏嘉教授董超教授分别对讲解内容进行了文献月读点评、复盘及学术讨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分析了消化肿瘤临床诊治的更多可能。第八期“追新计划”在浓烈的学术争思辨中圆满结束,后续将会继续展开月度云端学术盛宴,邀请各位同道共同学习学界前沿,预见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杨曦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