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彩回顾】领创新、拓氏界——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专场,共话小肺免疫治疗新时代

2021年01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药品研发,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是一切的基础。为了帮助广大肿瘤医生及研究型团队进行自我提升,由北京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委会发起了“研究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拟通过临床试验具体案例梳理临床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第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专场隆重召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陈蕾教授、刘丹教授、李亚伦教授、田攀文教授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与知名国际临床研究领域专家罗晟教授围绕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设计、案例以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丹教授的主持下,会议正式开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在会议开场致辞中表示,“研究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让大家共聚一堂,以线上的方式共同讨论临床医生共同关注的两大问题:小细胞肺癌和临床研究。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类型的15%左右,属临床常见疾病。然而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在发现时多半已属晚期,而且治疗手段有限。临床研究是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参与的事情,既往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相比非小细胞肺癌,不论是研究的数量和深度,都难以企及。近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给小细胞肺癌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不断深入,未来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必将呈现里程碑式的变革。

李为民教授.p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

临床研究对医院整体能力提升和战略格局上升的重要性

医院整体能力提升的核心是疾病早诊和防止能力的提升,医院战略格局的提升则需要能够根据研究制定临床疾病诊疗的最佳方案。作为一名华西人,结合华西经验,陈蕾教授认为临床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助力医院的品牌建设:其一,促进医疗,新药、新器械、新技术以及罕见病诊疗等研究优先在花溪开展,促进了医疗,让西部百姓享受到和东部一样的医疗;其二,促进研究,多中心、多学科的临床研究,带来丰富的患者资源,促进研究的开展,从而可以优化临床诊疗方案,进而改变指南和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其三,促进管理,临床研究的开展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超说明书的药物使用,使得医院建立了超说明书使用评审制度;其四,促进教学,临床研究的设计理念和结果,可以被研究者带到课堂,促进临床实践和思维创新,还可对本科生进行相应的通识教育。

陈蕾教授.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蕾教授

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案例分享及思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亚伦教授分享了两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案例,根据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思考。李教授表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上,目前尚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期待未来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来弥补空白。基于IMpower133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已经成为国内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得到《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0》的推荐,未来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筛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探索相关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

李亚伦.p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亚伦教授

临床研究怎样合理设计对照组,单臂设计和选用历史对照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罗晟教授介绍到,临床试验对照组的设计,一般分为安慰剂对照(包括安慰剂加入的对照)和活性成分对照,两种对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都存在着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治疗。在研究设计时究竟选择何种对照,需要基于药物机理进行考量。若选择安慰剂加入的对照,要求有强烈的证据表明,活性成分与标准治疗方案的联合能够带来比单一标准治疗更好的疗效。在举世瞩目的IMpower133研究中,选择的即是安慰剂加入的对照,因为在该研究中指出,将免疫治疗加入标准化疗方案可能可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以及改善预后。IMpower133研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取得了20年来的首个突破。

为了解释活性成分对照,罗晟教授以IMbrave150研究为例,在该研究中,以索拉非尼为对照组,这是由于索拉非尼是目前全球唯一批准的针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两项Ⅲ期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已经证实了索拉非尼可带来的生存获益,目前已经是诸多指南所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罗晟教授随后解释到,IMpower133研究之所以不能选择活性成分对照,原因主要包括:其一,既往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依托泊苷联合卡铂/顺铂,化疗药物无法进行双盲;其二,若是活性成分对照,试验组只能是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无法看到阿替利珠单抗之外的额外获益。相比活性成分对照,安慰剂加入对照的研究设计的优势包括:伦理更高,患者和医生的顾虑更低,除此之外,还有历史对照,虽然能够节省样本量和研究时间,但是存在诸多问题,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慎重。

罗晟教授.png

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罗晟教授

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表示,小细胞肺癌属于难治性肿瘤的类型,在既往数十年中,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是以化疗为主,疗效有限。因此,新药或新型治疗模式的研发是一个亟需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然而,在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CASPIAN研究数据显示,在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联合CTLA-4单抗并未带来更多的获益,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其次,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TMB和PD-L1表达水平对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目前并不具备很好的指导意义;第三,优选对化疗敏感的患者,但并未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中取得生存的获益;最后,靶向抑制CHK1或PARP,增加了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水平,并在多个小细胞肺癌模型中揭示了与PD-L1疗法的协同作用,但仍需要临床试验的验证。

田攀文教授.p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

学术分享过后,与会专家围绕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临床试验设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会议最后,刘丹教授总结到,本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临床专家和统计学家的交流。与会专家就小细胞肺癌在临床研究中的难点、痛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思考,相信各位与会专家均能从本次会议中获益匪浅。

刘丹.pn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第4期二维码.png观看全程会议内容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Aw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