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龙哥查房-病例10】肺部多发结节:多原发还是转移?

2017年12月04日

长图头.png

本篇为龙哥查房系列第10个病例

地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伟伦楼十四楼

时间:2017-11-xx 星期三15:00

专家:

吴一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张绪超(研究员、硕导)、杨衿记(主任医师、博导)、杨学宁(主任医师)、钟文昭(主任医师、博导)、周清(主任医师、博导)、涂海燕(副主任医师)、陈晓明(主任医师、硕导)、李伟雄(主任医师)、潘燚(副主任医师)、陈华军(副主任医师)、汪斌超(副主任医师)、王震(副主任医师)、徐崇锐(主治医师)、廖日强(主治医师)、董嵩(主治医师)、江本元(医师)、白晓燕(医师)、孙月丽(医师)、陈志勇(医师)、李安娜(医师)、郑明英(医师)、林嘉欣(医师)、白晓燕(医师)、林辉(医师)、黄婕(医师);全体在读研究生。

病例汇报人: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二科 张潮研究生

患者病史

1. WXJ,女性,48岁,非吸烟者,PS=1分。
2. 2017-7,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伴咳嗽,咳血丝痰。2017-8-3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感染;2017-8-5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住院治疗,诊断考虑为肺部感染,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2017-8-14复查CT平扫,炎症渗出较前吸收;左上肺尖段,左下肺多发磨玻璃样结节,最大者约1.2cm,后转入我院治疗。
3. 个人史:12年前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丙泊酚、杜冷丁、碘造影剂、阿司匹林肠溶片、乙醇溶液过敏。
4.家族史:母亲患有甲状腺癌。
5. 患者入住我院后,复查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多发磨玻璃影,如下图所示:

图片 1.png图1. 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

MDT讨论要点1

多发的结节的诊断:多原发还是转移?

肺外科钟文昭医生:从这个病人的胸部薄层CT扫描结果来看,双肺有几十个GGO,病灶有几毫米并呈部分实性的结节3个(如上所示)。几年前,我们叶遇到过一个类似的病人,在其他医院诊断为IV期,来我院会诊后,切除了右上肺几个实性的病灶,到目前,其他的病灶一直没有复发。对于今天这个病例,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从影像学判断,是多原发还是转移?

胸外科医生(北京友谊医院):我个人认为这个病人是多原发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肺癌的发展来讲,转移瘤是呈膨胀性生长,一般突出于胸膜,形状比较圆,比原发病灶更实性,真正表现为GGO的较少。这个病人的几个病灶,都跟胸膜有关系,胸膜有凹陷。

放疗科潘燚医生:从这个病人的影像学特征来看,有原发病灶的特征,呈现毛刺状(与转移病灶的特征不太相符),对于有这些特征的肿瘤多考虑为多原发癌。多原发病灶这么多个,一般来说,优先处理近期变化比较明显或恶性特征比较明显的病灶,剩下的病灶观察为主。

肺内科周清医生:这类病人,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了。对这样的病人处理,首先是考虑把带有实性成分的病灶切除,剩下的毛玻璃样病灶随访观察。对于这种广泛多元化,多点同时起源的病人,从既往的经验来看,先把浸润性癌的病灶切除后,剩下毛玻璃的病灶发展是很慢的。此外,这些特征的病人,驱动基因多数是阳性的,后面更应该关注随访。

肺外科钟文昭医生:对于这类病人,如果有驱动基因突变,是不是应该用靶向治疗?

肺内科周清医生:在门诊,我们有大量类似的病例,都处于长期随访状态,如果病人术后病理是浸润性腺癌,且合并基因突变,也没有必要立刻用药。这些毛玻璃样的病灶发展是非常缓慢的,有时候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有太大变化,暂且不用管它。

肺外科张潮硕士研究生:2016年《J Thorac Oncol》杂志上发表了IASLC提出的关于鉴别多原发癌和转移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临床标准和病理标准,如下图所示。

图片 2.png图2. IASLC关于肺部多发结节的鉴别诊断提议

MDT讨论要点2

1.    是否需要立刻积极干预?
2.    治疗方式的探讨:手术 vs SBRT?
3.    若采取手术治疗,段切还是楔切?如采取叶切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肺外科杨学宁医生:这个病人有两个病灶,大小都在1厘米以上,呈混杂磨玻璃影,有浸润性癌的可能,下面应该重点关注预测它的进展。既往的一些研究数据提示,1厘米以内的结节,即便有50%病灶出现磨玻璃样改变,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还是很小的。但是如果病灶超过1尼米,就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虽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还是比较小,但已经有这个机率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这个患者这么大的结节,还是要引起重视,要去估算病灶的倍增时间。对于这个病人的病灶,已经出现了胸膜皱缩的表现,说明是有恶性征象的结节,还是建议要积极干预。    

放疗科李伟雄医生:这类GGO样的病灶,行SBRT治疗是不太适合的,还是建议先手术切除恶性程度较高的病灶,其余的病灶继续随访观察。

肺外科廖日强医生:对于这种病人,可能更加需要强调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考虑楔形切除。

肺外科董嵩医生:其实我们在临床上,碰到很多这样类似的病例。这个病人的特殊之处在于,有两个比较大的明显的病灶,那么针对这两个病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处理?如果是双肺弥漫型的小病灶,这样的病人,我们可能通常拿一个病理诊断,然后其它的观察或做相应的治疗。但这个病人已经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病灶,病灶较大,而呈现部分实性的改变,是需要积极处理的,是做楔形还是做更大范围的切除?考虑到患者双肺有较多的病灶,我个人建议,针对这两个主病灶做楔形切除是可以达到目的的。以防范,切除这种恶性概率较高的结节,另一方面明确病理和基因分型,为后续的治疗做准备。

执行与反馈
1.    2017-09-21行经胸腔镜下左上肺楔形切除术+左下肺楔形切除术;
2.    术后病理和基因检测
·    左上肺前段肿物:考虑微浸润性腺癌;肿瘤最大径至少0.3cm;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束膜侵犯;未见脏层胸膜侵犯。
·    左上肺尖后段肿物:肺浸润性腺癌,腺泡(80%)及贴壁状(20%)生长方式。肿瘤最大径至少0.8cm;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束膜侵犯;未见脏层胸膜侵犯。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 ALK未见突变。
·    左下肺前基底段肿物:肺浸润性腺癌,腺泡(50%)及贴壁状(50%)生长方式。肿瘤最大径至少1.5cm;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束膜侵犯;未见脏层胸膜侵犯。基因检测:C-MET(-),PD-1/L1(-),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 ALK未见突变。
3.    术后病理分期:pT1b(3)N0M0 IA2期(第八版TNM分期)

MDT讨论要点3

执行后思考

吴一龙医生:这个类型的专题,我们总共讨论过多少次?大会小会讨论了多少次?以后是否还会继续讨论下去吧?这样类似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很多次,但是到目前,我们还是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流程和规范,这需要引起重视。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体检意识的增强,后续发现这种类型的病例会越来越多,我们是否思考过——过度治疗,过度手术的问题。现在,在很多场合,我都会经常讲起甲状腺癌的故事。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非常高,但现在回顾来思考,过去的诊疗是存在一定争议的。现在要考虑从根本上重新分配,把原来很多定义为癌的病理,统统不再称为癌。因为一讲到癌,大家肯定要去干预,因此,这是从病理上去根本改变。

今天这个病例,我个人认为,不应该那么积极的去处理,至少要有两次,间隔三个月以上的随访资料。这样的一个随访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些病灶的倍增时间,有了这个基础数据之后,我们再来决定,哪些病灶该干预,哪些病灶不需要积极干预。如果大家不能在执行后进行反思,以后遇到类似的病理,还是这样处理,然后进行这样一个回顾讨论,这是非常低效的。

龙哥查房文末二维码.png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1年12月19日
徐国明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2020年12月29日
马健刚
黑龙江省医院 | 肿瘤外科
吴老师说的对
2020年06月07日
王周富
沂源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