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生了肿瘤,栽在心脏?” 第七十四期 — 警惕抗癌药引发的高血压

11月24日
来源:肿瘤心脏病  复旦中山程蕾蕾


患者,男性,66岁,肝细胞癌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情况好转,但血压明显升高,使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然控制不佳。患者该何去何从?听听肿瘤心脏病多学科(MDT)团队科普视频的解答。


主诉、病史(现病史):

发现肝细胞癌4月余。
患者2025年3月发现肝细胞癌,4月开始服用仑伐替尼,同时行肝介入治疗。5月开始出现血压明显升高,波动于160/100mmHg左右,予缬沙坦( 80mg )每日 1 次,每次1粒,口服治疗 1 个月,血压无改善。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


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体征)

神清,一般情况可,血压168/105mmHg,心率74次/分,律齐。


辅助检查:

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范围。


诊断:

肝细胞癌,高血压。


处理意见:

1、暂继续原抗肿瘤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肿瘤病情变化。
2、停用缬沙坦,调整为美阿沙坦(80mg)每日 1 次,每次1粒,联合贝尼地平 (8mg) 每日 1 次,每次1粒口服治疗;嘱患者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并记录,若血压仍控制不佳,可加用吲达帕胺联合降压。


抗肿瘤药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多样,主要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交感神经激活及水钠潴留。本病例中使用的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它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强效抑制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仑伐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率较高(约40%-70%),通常出现在治疗早期(1-2周内)。抗肿瘤药物相关高血压的管理需综合干预:非药物措施包括限盐(钠<6 g/天)、控制体重(BMI<24 kg/m²)和适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有氧运动)。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可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或利尿剂。若反复升级降压方案后血压仍持续≥160/100 mmHg,需减量或暂停抗肿瘤药物,待血压控制后再重新评估并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



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团队

2018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指导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了华东地区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联合门诊,程蕾蕾教授担任具体负责人。团队整合中山医院实力雄厚的心内科、心脏超声诊断科、肿瘤内科、风湿免疫科、药剂科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监测和管理。在科研方面,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并于2023年颁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临床诊疗实施建议》中英文版本,展现了团队在国内肿瘤心脏病领域的引领作用,在国际肿瘤心脏病研究领域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多学科

门诊出诊信息

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点:中山医院东院区 15号楼

肿瘤心脏病专病门诊: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中山医院东院区 16号楼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服务”微信公众号预约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