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H大会前瞻】范磊教授深度解读复发/难治性T/NK细胞恶性肿瘤在CAR-NK细胞疗法领域的最新治疗进展

11月24日
点评:范磊教授
来源:肿瘤资讯

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2025年第67届ASH年会于12月6日~9日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会议将公布最顶尖的血液学领域研究摘要,分享和探讨全球前沿的研究进展和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及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摘要一经公布,【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就复发/难治性T/NK细胞恶性肿瘤在CAR-NK细胞疗法领域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点评,内容如下。

范磊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 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 副主任委员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淋巴肿瘤的精确诊疗

Abstract abs25-2735:CD5导向的同种异体CAR-NK疗法GCC2005治疗复发性/难治性T/NK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的1期研究

原标题:Phase 1 study of GCC2005, an allogeneic CD5-directed CAR-NK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NK/T-cell malignancies

作者:Won-Seog Kim, Dok Hyun Yoon, Youngil Koh, Seok Jin Kim, Sang Eun Yoon, Hyungwoo Cho, Jaewon Hyung, Ja Min Byun, Hyesung Jeon, Seungryel Han

研究背景

目前复发难治性(R/R)T/NK细胞恶性肿瘤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不佳。在T细胞肿瘤中探索的自体CAR-T疗法面临三种困境:CAR-T细胞因靶向相同自身表面抗原而自相残杀;起始细胞培养易受恶性细胞污染;以及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为此,研究者开发了GCC2005——一种靶向CD5的“现货型”同种异体CAR-NK细胞产品。该产品来源于脐带血,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分泌可溶性IL-15以增强体内持久性。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GCC2005不仅有卓越的安全性,还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疗效。这些发现为本次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评估GCC2005在CD5阳性R/R NK/T细胞恶性淋巴瘤成人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

研究方法

患者入组标准为:年龄≥19岁,确诊为CD5阳性的复发/难治性T/NK细胞恶性淋巴瘤,并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全身治疗后,处于无标准治疗推荐状态。治疗方案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氟达拉滨(输注GCC2005前第5天开始,连续3天)进行淋巴细胞清除预处理后,分三次每周输注梯度剂量(DLs,1×10⁶至3×10⁷ CAR-NK cells/kg)的GCC2005细胞。研究主要着眼于评估治疗安全性,通过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NCI CTCAE v5.0分级)、测定最大耐受剂量及确定二期推荐剂量来综合评价;同时通过肿瘤反应评估、药代动力学监测和免疫原性检测等次要终点,全面探索该疗法的安全性与初步疗效。

研究结果

截至2025年8月5日数据截止时间,本研究共入组7例患者,包括DL1组3例与DL2组4例,其中1例DL2组患者在首次输注后因不符合后续给药标准退出。入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55–72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线。疾病涵盖结节性TFH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3)、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n=3)及其他亚型(n=1)。

常见不良事件(AEs)包括恶心(86%)、呕吐(29%)、腹泻(29%)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29%),均未判定与GCC2005相关。共报告3例3级不良事件,分别为DL1组中1例治疗相关皮疹、1例非相关腹泻,以及DL2组中1例与淋巴细胞清除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此外,1例DL2患者出现短暂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考虑与治疗相关。所有患者中均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严重不良事件(SAE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初步疗效数据显示,在DL1组(n=3)与DL2组(n=2)共5例可评估患者中,经初步疗效评估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0%,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40%,部分缓解(PR)率为20%。具体而言,DL1组有1例患者达到CR,DL2组有1例CR及1例PR。值得注意的是,DL2组中一名仅接受单次GCC2005输注的患者在治疗后获得CR,并在未接受任何后续治疗的情况下持续维持缓解状态。基于当前良好的安全性表现,研究将在安全监测委员会审核后,进入下一剂量水平继续推进患者入组。

研究结论

尽管这项首次人体1a期研究的数据有限,但已初步显示GCC2005作为一种靶向CD5的同种异体CAR-NK疗法具备良好的安全特性。研究中未观察到任何级别的DLT、ICANS或GvHD,仅有一例短暂3级不良事件被判定与治疗相关。目前研究仍在继续推进剂量递增阶段,以进一步确定其最大耐受剂量,并全面评估该疗法在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抗肿瘤潜力方面的表现。
 

范磊教授点评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靶向CD5的同种异体CAR-NK疗法GCC2005在复发/难治T/NK细胞恶性肿瘤中的初步临床结果。该疗法采用“3+3”剂量递增设计,在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未出现任何级别DLT、ICANS或GvHD。在可评估患者中,ORR达60%,其中一例患者仅接受一次输注即获得持续完全缓解,显示出积极的疗效信号。


GCC2005作为“现货型”疗法,从机制上突破了自体CAR-T在治疗T/NK细胞肿瘤中的多项瓶颈:采用健康供者脐血来源的NK细胞,避免可能存在的自相残杀和肿瘤细胞污染;CAR-NK疗法炎症因子释放谱系和CAR-T不同,显著降低严重CRS和神经毒性风险,且几乎不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NK细胞本身具有的抗肿瘤机制使得CAR-NK具备双重杀伤机制,即使靶点下调仍能通过天然受体识别肿瘤细胞;经IL-15改造以增强体内持久性的设计,已在早期临床中展现出积极的疗效信号,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然而,本研究作为一项早期探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因素,所有数据均为初步结果,其长期疗效的持久性仍有待持续观察。当前剂量递增阶段尚未完成,最大耐受剂量与二期推荐剂量仍未最终确定。此外,该疗法目前仅适用于CD5阳性患者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总体而言,GCC2005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确切的临床价值仍需通过后续更大规模、更长时间随访的研究予以确认。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Elva



 



评论
11月25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GCC2005作为“现货型”疗法,从机制上突破了自体CAR-T在治疗T/NK细胞肿瘤中的多项瓶颈
11月24日
夏乐敏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内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