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曾志勇教授:高效安全治疗选择——泽布替尼助力R/R PCNSL患者实现长期疾病控制

11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预后不良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复发/难治性(R/R)患者而言,治疗选择尤为有限,预后更差,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为PCNSL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其通过靶向抑制BTK阻断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具有更高的靶点亲和力与更优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R/R PCNS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在此背景下,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含泽布替尼方案治疗R/R PCNSL的疗效与安全性[1]。【肿瘤资讯】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志勇教授,对该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析与点评,详情如下。

图片1.png

中位PFS达31个月!泽布替尼方案治疗R/R PCNSL疗效数据亮眼

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3例接受泽布替尼治疗的R/R PCNSL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率(C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及不良事件(AEs)。

截至2024年1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0个月(范围:2~33个月)。研究结果显示,ORR为78.3%,CRR为39.1%,DCR高达91.3%。中位PFS为31.0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亚组分析提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非GCB)亚型患者的ORR(76.9% vs 66.7%)与CRR(46.2% vs 33.3%)均优于GCB亚型。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获得治疗缓解(vs. 治疗无反应, HR=0.20, P=0.027)、泽布替尼用药持续时间≥6个月(vs. 2~5个月, HR=0.07, P=0.009)以及难治性疾病状态(vs. 复发状态, HR=0.12, P=0.014)是PFS获益的独立预测因素。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中未发生≥3级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TEAEs)。最常见的TEAEs为血液学毒性(8/23, 34.8%)和皮疹(5/23, 21.7%),整体安全性可控。

此外,基因分析显示,17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MYD88(88.2%)与PIM1(52.9%)。11例患者的中位肿瘤突变负荷(TMB)为15.96 muts/Mb。Kaplan-Meier分析表明,TMB较高(≥15.96 muts/Mb)的患者在接受含泽布替尼方案治疗后,其PFS显著延长(P=0.005)。
该项研究结果证实,基于泽布替尼的治疗方案在R/R PCNSL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且TMB较高的患者从泽布替尼为基础的治疗中获益更为显著。

专家点评

曾志勇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一科副主任(负责人)、党支部书记
T细胞免疫治疗中心负责人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福建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骨髓瘤学组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血液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省厅级项目,以第二负责人参与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近3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累计影响因子112.4分,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2.7分
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
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
福建医科大学“五四”身边的青春榜样

曾志勇教授:R/R PCNSL是淋巴瘤治疗领域的难点,患者预后差且治疗手段有限。血脑屏障的存在,制约了多数传统化疗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有效分布。因此,能够高效穿透血脑屏障并作用于关键致病通路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发方向。以泽布替尼为代表的BTK抑制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用于临床,为R/R PCNS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该研究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首先,在疗效方面,该研究的ORR达到78.3%,中位PFS长达31个月。这一数据在R/R PCNSL这一难治性疾病中表现突出。超过30个月的中位PFS意味着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疾病控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泽布替尼展现了其作为新一代BTK抑制剂的优势。研究中未报告3级及以上的严重TEAEs,常见TEAEs主要为轻度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和皮疹,整体耐受性良好。这对于需长期治疗的R/R PCNSL患者至关重要,良好的安全性是保障治疗依从性与持续获益的基础。

此外,该研究在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探索亦具启示性。分析显示,TMB较高的患者PFS更长,这为未来筛选泽布替尼优势获益人群提供了参考,提示在临床实践与研究设计中可结合TMB等指标推动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该研究为泽布替尼在R/R PCNSL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支持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未来,通过开展更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发现,有望为优化R/R PCNSL的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

参考文献

[1] Wang Y, Han J, Yin S, et al.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zanubrutinib-based regimens in relapsed/refractory 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 Lymphoma. 2025 May;66(5):869-87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Grad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24日
赵艳秋
沈丘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研究为泽布替尼在R/R PCNSL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支持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未来,通过开展更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发现,有望为优化R/R PCNSL的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