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玮教授:不只有痛,警惕肺癌治疗中的骨相关事件!

11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CCMTV

微信图片_20251106162954_684_45.png

专家介绍

李玮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青年理事

前言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其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确诊时50%的患者已经发展到晚期2。而骨骼是肺癌的第二大常见转移部位,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后,多数会产生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转移相关事件(SREs)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因此对于肺癌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如何早期预防和治疗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显得尤为重要。提前关注潜在的骨相关症状,并及时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东方医院李玮教授,全面剖析肺癌治疗中的各类骨相关事件。CCMTV现将李玮教授对于警惕肺癌治疗中的骨相关事件经验总结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在临床中,除了常见的疼痛,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症状提示骨相关事件已经发生?若不被及时干预,会进一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造成哪些危害?

李玮教授 

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且约2/3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骨转移3,这也是其危险之处,患者绝不能等到出现疼痛才去检查。


肺癌骨转移并非随机发生,它有明显的“倾向性”。富含红骨髓、血供丰富的骨骼是最常见的“靶点”,因为这为肿瘤细胞的定植和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和躯干骨近端,另外还能发生于骨盆、肋骨、股骨、肱骨、胸骨等2,4


骨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肺癌骨转移常伴有严重骨痛及SREs(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病理性骨折常为肺癌骨转移的首发症状,由于肿瘤侵蚀,骨骼强度严重下降,可能在轻微外力(如弯腰、咳嗽)或正常活动下发生骨折。另外当肿瘤转移至脊柱、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还会引起剧烈疼痛和神经系统症状或运动功能障碍(无力、瘫痪)、大小便失禁等4。这些骨相关事件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其生存期。一旦出现任何上述可疑症状,必须立即就医,争取在发生不可逆损害前进行有效干预。

早期发现和干预是管理骨相关事件的关键,目前有哪些高效的筛查与监测手段,可以在‘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这些严重骨相关事件发生前,进行提前识别?

李玮教授

由于骨转移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此外,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断对于肺癌骨转移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更为重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病情,同时更快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对于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采用“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果患者有明确的肺癌病史,并且出现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等,应当警惕肺癌骨转移的发生,进一步进行影像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BS)通常被称为骨扫描,常作为肺癌骨转移的优选初筛检测,特别是有骨转移的高危人群,但可能出现假阳性,需要联合其他影像手段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PET/CT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不仅反映全身骨骼受累情况,还可识别更小的病灶,其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显著高于BS。PET/MRI是目前最高端的融合影像设备,但价格高昂,不适合临床常规应用。X线检查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辐射较小、有一定特异性,临床上常用于骨痛患者的初步影像学检查。与X线相比,CT可更好地显示骨的细节,实现骨皮质的高分辨率显像,对骨质破坏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的识别更精准。MRI是唯一可以直接显示骨髓腔及其组成结构的成像方法,是检测骨髓病变最敏感的技术3


然而确诊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仍然是骨活组织的病理检查。如仅出现孤立性骨破坏病灶,无论有无肺癌均应积极行病灶骨活检;如确诊肺癌,伴全身多发骨破坏,则骨活检为非必须操作3


图1.png图1肺癌骨转移诊断流程3

对于已确诊骨转移的肺癌患者,应如何在放化疗、靶向治疗等主流抗癌治疗的同时,规范使用骨改良药物来应对骨相关事件?

李玮教授

肺癌骨转移的诊疗,涉及肿瘤内科、呼吸科、骨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推荐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为主,同时联合骨改良药物,如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预防和延缓SREs;另外,对症止痛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包括手术和放疗在内的局部治疗也可以很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3


骨改良药物也被称为“破骨细胞抑制剂”,临床常用的骨改良药物如RANKL抑制剂(如地舒单抗)。虽然骨改良药物可在短时间内改善骨痛症状,但对于SREs则需要超过6个月的治疗时间,因此如患者可耐受且治疗符合患者和医生共同治疗目标时,可酌情选择长期治疗3


一旦确诊肺癌骨转移,只要没有绝对禁忌症(如严重低钙血症、妊娠或对药物成分过敏),就应尽早启动骨保护治疗。秉持“预防为先”的理念,在骨骼结构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破坏之前,就进行保护性治疗,以显著延迟第一次SRE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后续并发症的风险。


骨转移是一种慢性过程,因此骨保护治疗也强调长期性和规范性。治疗应持续进行,并根据患者骨转移控制情况、全身治疗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进行个体化决策。由于骨改良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钙血症、下颌骨坏死等,建议整个治疗期间需同步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并定期监测血钙、肾功能及口腔健康状况,以预防低钙血症、下颌骨坏死等潜在风险3

总结

肺癌骨转移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待出现剧烈骨痛、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等严重事件时方被发现,往往已延误诊治良机。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与预防性干预至关重要。除了常见的骨痛外,患者还应关注肢体出现麻木感、活动能力下降或无故的身高变矮等骨相关事件的早期症状。结合高危因素评估、影像学手段、骨活组织的病理检查,力求早期发现3。一旦确诊,应立即启动以骨改良药物(如地舒单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并坚持长期用药,以预防SREs、保护骨骼结构、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3。总之,成功管理肺癌骨转移依赖于患者的高度警觉、医生的早期诊断以及多学科协作下的个体化长期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9): 769-810.
2. 曹森,李文,张跃华,等. 肺癌骨转移诊疗新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5,46(1):113-119.
3. 支修益,王洁,刘伦旭,等.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31(05):643-653.
4. 董智,赵军,柳晨,等.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中国肺癌杂志,2019,22(04):187-20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