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挑战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一例综合治疗与并发症管理的经验分享

11月21日
来源:肿瘤资讯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患者男,31岁。

主诉:胶质母细胞瘤复发放疗后3月余。

病史描述

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08月]体检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无明显阳性体征。[2020年11月03日]行右额顶开颅显微镜下幕上深部肿物切除术,病理示星形细胞瘤WHO2级,分子分型IDH2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2020年12月02日]行放射治疗。[2021年09月]至[2022年02月08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6周期。[2022年03月01日]复查头MRI示肿瘤复发。[2022年05月24日]PET-CT示肿瘤复发进展。[2022年05月]至[2024年11月]行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氟唑帕利治疗。[2023年10月27日]PET-CT示术后改变,复发可能性小。[2024年09月27日]MRI示异常信号范围增大。[2024年10月27日]PET-CT示肿瘤复发可能,与2023年10月27日PET/CT相比,新增右侧脑室旁稍高等密度灶。[2024年11月]至[2025年02月]行塞替派+替尼泊苷+贝伐珠单抗+索凡替尼治疗。[2025年02月02日]MRI示胶质瘤复发。穿刺活检:(右侧脑部)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考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不除外伴胶质母细胞瘤,WHO III-IV级。[2025年02月14日]完善检查。[2025年02月18日]行伊立替康化疗,[2025年02月20日]开始放疗,期间出现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MRI示肿瘤复发伴出血,予脱水、止血、止痛后改善。[2025年03月09日]行大脑病损切除术(右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FAP(+)、OLig-2(+)、Ki-67(50%+)、IDH-1R132H(-)、p53(突变型表达)、CD34(血管+)、ATRX(部分表达缺失)、H3K27M(-)、H3K27me3(未缺失)、MTAP(部分表达缺失)、S100(+)、CD68(吞噬细胞+)、BRAF V600E(-);分子检测进一步证实:IDH1未突变、IDH2突变、TERT启动子未突变、TP53突变、ATRX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术后病理整合诊断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CNS WHO4级。[2025年03月15日]控制颅内感染及康复治疗。[2025年04月07日]行放疗同步替莫唑胺。[2025年05月]康复治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2025年06月27日]行肢体康复。[2025年07月03日]按照周期服用替莫唑胺联合洛莫司汀化疗,化疗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进行对症治疗。[2025年07月15日]出现腹痛,CT检查无异常。[2025年08月01日]MRI示术区弥散信号较前缩小,继续按照周期服用替莫唑胺联合洛莫司汀化疗。目前为求化学治疗入院,刻下症见精神可,神志尚可,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无发热腹痛,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同现病史,无输血史,否认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万古霉素。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在原籍长大,无外地居住史。家庭条件良好,否认疫区居住史,无疫水、疫源接触史,无吸烟及饮酒史。无冶游史。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2025年8月]:全血细胞计数示白细胞计数[1.77]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1]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6]X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17.5]%↓,红细胞计数[3.95]X10^12/L↓,血红蛋白[114.00]g/L↓,血小板计数[91.00]X10^9/L;生化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U/L↓,总蛋白[57.8]g/L↓,肌酸激酶[27]U/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6]mmol/L↓;凝血六项示纤维蛋白原[4.07]g/L↑;心梗三项+NT-ProBNP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2025年8月4日]:MRI示右额顶开颅术后改变,术区周围弥散信号较前缩小。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胶质母细胞瘤(CNS WHO4级)

其他诊断:脑水肿、继发性癫痫、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便秘、运动障碍

治疗经过

[2020年11月03日] ➤ 行右额顶开颅显微镜下幕上深部肿物切除术,肿瘤镜下全切,病理确诊星形细胞瘤WHO2级。

[2020年12月02日] ➤ 行放射治疗,剂量PTV[50.4]Gy/28f,过程顺利。

[2021年09月]至[2022年02月08日] ➤ 口服替莫唑胺化疗6周期,定期复查。

[2022年05月]至[2024年11月] ➤ 行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氟唑帕利方案治疗,期间影像学评估病情变化。

[2024年11月]至[2025年02月] ➤ 行塞替派+替尼泊苷+贝伐珠单抗+索凡替尼治疗,MRI示肿瘤复发。

[2025年02月18日] ➤ 行伊立替康化疗,[2025年02月20日]开始放疗,剂量Dt[60]Gy/30f,出现头痛加重,加强脱水、止血、止痛后症状改善。

[2025年03月09日] ➤ 行大脑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整合诊断高级别胶质瘤WHO4级。

[2025年04月07日] ➤ 行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放疗部位术后瘤床,剂量Dt[52]Gy/26f。

[2025年07月03日] ➤ 替莫唑胺联合洛莫司汀化疗,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予升白、升板治疗。

[2025年08月01日] ➤ MRI评估术区信号较前缩小,继续替莫唑胺联合洛莫司汀化疗,对症支持治疗。疗效评价为SD。

病例讨论和总结

诊断要点:- 影像学动态监测显示肿瘤复发特征,如MRI异常信号增大、PET-CT代谢增高。- 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IDH突变、MGMT甲基化)及分子检测明确高级别胶质瘤诊断。

治疗亮点:- 采用多模式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替莫唑胺、洛莫司汀等)及靶向治疗。- 个体化调整方案,如同步放化疗、联合用药,应对复发和并发症。

经验教训:- 早期发现复发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手段,避免漏诊。- 化疗后血细胞减少常见,需及时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和出血。

临床启示:- 对于胶质母细胞瘤复发患者,应强调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 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影像学,优化治疗时机和剂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