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综合治疗一例:44岁女性患者的放疗与支持治疗经验

11月21日
来源:肿瘤资讯
患者信息

患者女,44岁,已婚。

主诉

颅内恶性肿瘤术后7年余,复发7月余。

病史描述

现病史:患者于201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逐渐加重。2018年1月出现间断轻度头痛,头CT示右颞占位。行MR波普分析提示高级别胶质瘤可能。2018年1月30日全麻下行右侧颞叶内侧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1突变,1p/19g共缺失(WHO III级)。术后于2018年2月至4月行放射治疗,并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后于2018年5月至11月完成7周期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定期复查,2018年11月头MR示右侧颞部囊性病变新发壁结节,考虑假性进展。2025年1月21日头MR示复发,于2025年1月至6月行多周期化疗(长春新碱+替莫唑胺+洛莫司汀)。本次入院因乏力、食欲减退、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拟行支持治疗后化疗。

既往史:既往有颅内恶性肿瘤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

个人史:职业农民。

婚育史:已婚。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体温[36.4]°C,脉搏[98]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8/64]mmHg。神志清,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病理征。

辅助检查:

  • 病理(2018-01-30):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1突变,1p/19q共缺失。

  • 头增强MRI(2025-01-21):右侧颞骨不连续,右侧颞叶可见大片状无强化信号,邻近区域见片状不均匀强化信号,范围约 2.9×1.5 cm,右侧放射冠可见斑片状稍长T1信号。

  • 头增强MRI(2025-02-27):右侧颞叶大片状无强化区后方异常强化信号。

  • 实验室检查(2025-08-29):WBC [2.35]×10^9/L↓,RBC [1.95]×10^12/L↓,HGB [66]g/L↓,PLT [35]×10^9/L↓,中性粒细胞数[1.29]×10^9/L↓,钠[144.50]mmol/L,尿素[9.16]mmol/L↑,白蛋白[33.70]g/L↓。

  • 头增强MRI(2025-09-01):右侧颞叶大片状无强化区后方的异常强化信号较前减小,影像符合右侧颞部术后改变

临床诊断

主要诊断:颅内恶性肿瘤(脑胶质瘤复发)

其他诊断: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营养风险,吞咽困难,食欲缺乏,肠道菌群失调,肿瘤化疗个人史

治疗经过

[2018-01-30] ➤ 全麻下行右侧颞叶内侧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1突变,1p/19q共缺失,WHO Ⅲ级)。术后2018年2月6日至4月9日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100 mg。2018年5月至11月完成7周期替莫唑胺300 mg QD d1-5 Q28d辅助化疗。

[2019年至2020年] ➤2019至2020年间患者仍定期接受替莫唑胺维持化疗。

[2025-01-24至2025-06-18] ➤ 患者进行5周期化疗:长春新碱 2mg+替莫唑胺 200mg d1-5+洛莫司汀 160mg(自备),辅以止吐、护胃等对症治疗。

[2025-08-29] ➤ 入院完善检查,血常规提示重度骨髓抑制(WBC [2.35]×10^9/L,PLT [35]×10^9/L),给予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及悬浮红细胞对症治疗,同时营养支持。

[2025-09-11] ➤ 开始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放疗剂量:95% PTV [36]Gy/[1.8]Gy/[20]次。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调整支持治疗。

[2025-10-10] ➤ 完成第20次放疗,患者一般情况好转,食欲改善,血象稳定。

病例讨论和总结
  • 诊断要点:基于病理确诊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1突变,1p/19q共缺失),复发后头MRI显示异常强化灶。

  • 治疗亮点:采用长春新碱 2mg+替莫唑胺 200mg d1-5+洛莫司汀 160mg化疗方案以及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精准靶向复发灶,同时积极管理骨髓抑制,通过输血和支持治疗保障放疗连续性。

  • 经验教训:化疗后骨髓抑制需密切监测,及时干预,避免治疗中断

  • 临床启示:个体化放化疗联合支持治疗可改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