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概览

11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内分泌治疗(ET)是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eBC)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旨在降低复发风险和死亡率。尽管ET疗效确切,但ET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那些长期持续存在的低级别毒性,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常规随访中,临床医生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疾病复发风险,而关于ET不良反应的讨论常被忽视。这种医患沟通的缺失可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甚至过早停药,从而对生存结局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摘译自发表于Cancer Treatment Reviews的综述文章“Estrogen deprivation effects of endocrine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cidence, management and outcome”,旨在全面梳理ET相关不良事件,为临床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图片4.png

血管舒缩症状

高达95%的绝经前患者和30%的绝经后患者在接受辅助ET期间会经历血管舒缩症状(VMS),主要表现为潮热和/或盗汗。这些症状虽常被忽视,却是导致患者过早中断ET的最常见原因。VMS的机制源于ET引起的雌激素低水平状态,这扰乱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对于HR阳性eBC的绝经前患者,卵巢功能抑制(OFS)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相较于SERM单药,能显著改善生存结局。然而,接受OFS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潮热和出汗的报告率极高。生活质量问卷显示,OFS联合SERM组的VMS恶化程度更甚,但症状会随时间改善。

肌肉骨骼症状

关节痛是AI治疗的常见不良事件,约影响46%患者,并导致三分之一的患者提前停药,且不同种类的AI之间关节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接受OFS联合AI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治疗6个月后出现关节痛;而在接受SERM单药或联合OFS治疗的患者中,关节痛起病较缓,但在24个月内其严重程度会加深。

代谢紊乱

雌激素剥夺是导致体重增加、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代谢问题的关键因素。约20%接受SERM治疗的患者和21%接受AI治疗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近20%的患者在辅助ET后出现糖尿病。关于AI与血脂异常的关联尚存争议,AI治疗可能增加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比之下,SERM药物具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并且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

雌激素低水平状态可导致阴道和尿道上皮变薄,引发阴道干涩、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统称为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所有用于HR阳性乳腺癌治疗的内分泌药物都可能导致某种形式的性功能障碍,高达20%的患者因此提前停药。在绝经后患者中,多项试验结果均显示,与AI相比,妇科症状(特别是阴道出血和分泌物)在接受SERM治疗的患者更为常见。

图片5.png

图1 内分泌治疗常见不良事件

生育能力受损

约7%的乳腺癌新发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下的女性中,而化疗和ET均可能对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影响。对于HR阳性eBC患者,在完成化疗后,ET存在潜在的致畸性。有研究表明,对于渴望怀孕的患者,暂时中断ET安全可行,且不影响治疗效果。

骨骼健康

ET通过加速骨转换过程而影响骨骼健康。AI通过抑制雄激素转化来降低血液循环中残留的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骨转换。而SERM药物则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对乳腺组织是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但对骨吸收则有激动作用,因此SERM药物对骨密度的影响取决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在绝经后女性中,SERM能减少骨吸收;但在绝经前患者中,它会导致骨量流失,特别是当与OFS联用时,骨质流失程度会加剧。同时,OFS与AIs的联合使用比与SERM的联合使用会加速骨质流失,并增加骨折风险。

脱发

9%接受SERM治疗和2.5%接受AI治疗的患者存在脱发,通常表现为头顶部的头发稀疏,多发生在治疗第一年内。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约8%的患者因此提前停药。

疲劳、失眠、心身症状

疲劳是接受AI治疗患者的普遍主诉,超过80%的患者出现中度至重度疲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超过半数接受ET的乳腺癌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这种失眠可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心理困扰和治疗不良反应,其中包括VMS。超过三分之一接受ET的乳腺癌患者报告全身性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

总结与临床启示

内分泌治疗是HR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基石,其治疗方案根据绝经状态和复发风险进行个体化选择。然而,这些药物导致的雌激素剥夺状态会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包括VMS、肌肉骨骼疾病、GSM等。尽管这些不良事件常被低估,但它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构成显著影响,并可能最终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生存结局。因此,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与不良事件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Cucciniello L, et al. Cancer Treat Rev. 2023

审批编号:CN-170845

过期日期:2026-11-2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th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25日
戴明
厦门市中医院 | 肿瘤科
Sevabertinib是拜耳开发的一款口服非共价可逆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携带EGFR和HER2突变(包括HER2 exon 20插入突变)的肿瘤有抑制活性。
11月25日
王福军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 肿瘤外科
值得学习收藏的好文章
11月25日
徐同庆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 | 普通外科
坚持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