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好声音丨龚学军、李宜雄教授团队利用多组学分析揭示胰腺癌进展中微生物组-代谢组相互作用新机制

10月22日
来源:BioArtMED

胰腺癌 (PC ) 是当今最具致命性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当前胰腺癌患者 5 年相对生存率仅为 13% ,在所有癌症类型中最低。这一严峻现状主要源于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等挑战。近年来,肿瘤微环境 (TME ) 中的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网络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科学界关注。然而,肿瘤内微生物群落与肿瘤代谢之间的精确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这限制了基于微生物组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发展。


近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龚学军 、 李宜雄教授科研团队在肿瘤学国际期刊Molecular Cancer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metabolome interplay in pancreatic cancer progression: insights from multi-omics analysis 的 研究成果 , 在多组学分析揭示胰腺癌进展中微生物组 - 代谢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 进展 。

龚学军、李宜雄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的多组学研究,收集了胰腺癌患者 临床 样本 运用 16S rDNA 测序技术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了胰腺癌组织中微生物组与代谢组的复杂相互作用网络。这一多组学整合分析策略 为深入理解肿瘤内微生物组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框架。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次系统性地整合 16S 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构建了胰腺癌中微生物组 - 代谢组相互作用网络,揭示了假单胞菌属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参与胰腺癌进展的新机制,发现了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微生物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代谢干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组 - 代谢组相互作用的理解,更为胰腺癌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代谢干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望在未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罗东 医师、 助理研究员为文章唯一第一作者,龚学军教授、纪连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李宜雄教授和陶永光教授为重要参与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原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5-02458-9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BioArtMED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10月25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胰腺癌进展中微生物组-代谢组相互作用新机制。
10月24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为胰腺癌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10月24日
崔丽梅
青州市人民医院 | 肿瘤妇科
胰腺癌 (PC ) 是当今最具致命性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当前胰腺癌患者 5 年相对生存率仅为 13% ,在所有癌症类型中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