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级别胶质瘤(LGG)是一组在临床、组织学和分子层面均表现出高度异质性的肿瘤。针对LGG患者的治疗决策旨在延长其自然病程,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近期研究表明,采用丙卡巴肼(Procarbazine)、洛莫司汀(CCNU)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即PCV方案)或替莫唑胺(TMZ)进行辅助化疗具有显著疗效。本系统综述旨在比较PCV方案与TMZ在LGG患者中的疗效,尤其关注不同分子亚型对治疗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PubMed数据库的文献检索,研究者筛选了报告LGG患者对PCV、TMZ或放化疗联合方案反应的研究。纳入标准包括:患者年龄≥16岁、有明确的LGG亚型记录、报告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数据。
引言
低级别胶质瘤(LGG)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5-10%,常见于25-45岁的年轻人群。其自然病程相对缓和,影像学监测显示肿瘤年增长率约为4-6毫米。然而,部分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0岁、星形细胞瘤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6厘米、肿瘤跨越中线以及术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这些特征共同定义了“高危LGG”患者群体。
过去,LGG的分类主要基于组织学特征,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然而,近五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LGG的分类已转向基于分子亚型的风险分层。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
II级少突胶质细胞瘤:定义为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并伴有染色体1p和19q的共缺失。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定义为存在IDH突变,但1p/19q状态完整。
IDH野生型LGG:其生物学行为与IDH突变型LGG不同,预后通常较差。
目前,分子标志物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已超过了传统的组织学分级。
高危LGG的治疗目标是延长患者的恶性转化时间和总生存期,同时尽可能减少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损害。近期证据显示,PCV方案或TMZ辅助化疗在LGG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综述旨在结合最新的WHO分类系统,重新审视已发表的研究数据,以明确PCV方案和TMZ在不同分子亚型LGG患者中的相对疗效。
结果
共检索到1209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9项研究,包括2项随机对照试验、13项队列研究和5项回顾性研究,共涉及1720名成年患者。
PCV方案的疗效证据
共5项研究报告了LGG患者接受PCV治疗后的生存结果,涉及365例患者。
总生存期(OS):一项研究报告,单独使用PCV治疗的中位OS为120个月。
无进展生存期(PFS):单独使用PCV的中位PFS为32.5个月。当PCV与放疗联合使用时,中位PFS可延长至124.8个月。
分子亚型分析:
在1p/19q完整的患者中,中位PFS和OS分别为35个月和83个月。
在1p/19q共缺失的患者中,中位PFS为67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
在IDH1突变型患者中,中位OS为157.2个月,而野生型患者仅为61.2个月。
TMZ方案的疗效证据
共纳入1355名接受TMZ治疗的患者。
总生存期(OS):单独使用TMZ的中位OS为116.4个月。
无进展生存期(PFS):单独使用TMZ的中位PFS为31.0个月。当TMZ与放疗联合使用时,中位PFS为54个月。
分子亚型分析:
在1p/19q共缺失的患者中,中位PFS和OS分别为58.8个月和116.4个月。
在IDH1突变型患者中,中位PFS和OS分别为134.4个月和43.2个月,而野生型患者仅为21.6个月和7.2个月。
不良事件
PCV方案:毒性反应较为显著,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腹泻、疲劳和肝毒性。III/IV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高,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完成全部治疗周期。
TMZ方案:耐受性普遍优于PCV方案,严重血液学毒性(3-4级)的发生率较低(约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轻度胃肠道反应。
讨论
对于LGG患者,治疗策略的核心是在延长生存期与维持生活质量之间取得平衡。早期手术切除已被证实能带来生存获益。放疗在LGG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最佳的放疗时机(早期 vs. 延迟)和剂量仍是临床探讨的重点。
多项研究证实,辅助化疗(PCV或TMZ)联合放疗可改善高危LGG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在特定分子亚型的患者中:
1p/19q共缺失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放疗联合PCV辅助化疗能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IDH突变:是预测PCV疗效的另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
尽管目前缺乏直接比较PCV与TMZ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但现有数据提示:
对于预后较差的患者(如IDH野生型),TMZ联合放疗可能是更优选择。
对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如IDH突变且1p/19q共缺失),PCV联合放疗可能获益最大。
此外,治疗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不容忽视。TMZ因其较低的毒性而受到临床青睐,但关于LGG患者HRQoL的高质量研究仍然匮乏。未来仍需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直接比较PCV与TMZ在高危LGG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指导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Hafazalla K, Sahgal A, Jaja B, Perry JR, Das S. Procarbazine, CCNU and vincristine (PCV) versus temozolomid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ow-grade glioma: a systematic review. Oncotarget. 2018 Sep 14;9(72):33623-33633. doi: 10.18632/oncotarget.25890. PMID: 30263090; PMCID: PMC6154749.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