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PCV方案在低级别胶质瘤治疗中的毒性分析

10月20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丙卡巴肼、洛莫司汀和长春新碱(PCV)可显著改善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的生存,但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本研究旨在评估PCV的毒性及其临床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至2016年间在蒙特利尔大学中心医院接受PCV治疗的57例LGG患者的病历。结果显示PCV与严重的血液学毒性相关,包括3级贫血(7%)、中性粒细胞减少(10%)和血小板减少(28%)。肝酶升高(65%)、皮疹(26%)、神经毒性(60%)和呕吐(40%)等不良事件也很常见。预防性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X)会增加血液学毒性。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生存期显著降低。

引言

低级别胶质瘤(LGG)是相对少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15%。不良预后因素包括男性、年龄>40岁、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线移位、肿瘤直径大及星形细胞成分等。分子标志物方面,1p/19q共缺失和IDH1突变是公认的良好预后指标。

近年来,随着对LGG分子生物学特征认识的加深,其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项重要的临床试验(Buckner等)证实,在放疗基础上联合PCV化疗,可显著改善特定LGG患者的总生存期。受此影响,PCV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迅速增加。

然而,PCV方案的毒性问题同样突出。文献报道,高达75%和64%的患者可能出现3级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此外,丙卡巴肼可致肝毒性,长春新碱可致神经毒性,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也十分常见。这些毒性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延迟、剂量调整甚至中断。

此外,LGG患者常需合并使用多种药物,如用于预防耶氏肺孢子虫肺炎(PJP)的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X),以及各类抗惊厥药。这些药物与PCV化疗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毒性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评估PCV方案在真实世界LGG患者中的毒性谱,分析毒性对生存期的影响,并探讨合并用药是否会增加毒性风险。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0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蒙特利尔大学医院接受PCV化疗的57例LGG(WHO II级和III级)患者。PCV方案为:洛莫司汀110 mg/m²(第1天),丙卡巴肼100 mg/m²(第8-22天),长春新碱1.4 mg/m²(第8、29天),每8周为一周期。

研究者收集了患者的基线特征、肿瘤信息、PCV治疗详情(周期数、剂量调整、治疗延迟等)、合并用药(特别是抗PJP预防药和抗惊厥药)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各类毒性事件。毒性分级采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4.0版。

统计学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期,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毒性发生率。

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纳入的57例患者平均年龄42岁,40.4%为女性。肿瘤类型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40.4%)、星形细胞瘤(47.4%)和少突星形细胞瘤(12.3%)。约半数患者(50.9%)在一线治疗即接受PCV方案。

PCV方案的毒性谱

血液学毒性:80.7%的患者出现血液学毒性。其中,3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7.0%、10.5%和28.1%。

肝毒性:64.9%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其中17.5%达到3级。

临床不良事件:神经毒性(59.6%)、恶心(70.2%)、呕吐(40.3%)和皮疹(26.3%)较为常见。

毒性对生存及治疗的影响

发生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其中位总生存期显著缩短(44.0个月 vs. 114.0个月,p=0.001)。

血液学毒性(特别是血小板减少)和神经毒性是导致治疗延迟和剂量调整的主要原因。

治疗线及合并用药对毒性的影响

与后续治疗线相比,在一线接受PCV治疗的患者中,3级贫血的发生率更高(p<0.05)。

在接受抗PJP预防(主要是TMP/SMX)的患者中,3级贫血(p<0.05)和血小板减少(p<0.001)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抗惊厥药物的使用与PCV毒性增加无显著相关性。

讨论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PCV方案在真实世界LGG患者中的毒性特征,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证实了PCV方案具有显著的血液学、肝脏及神经系统毒性。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TMP/SMX会显著增加PCV的血液学毒性。这提示临床医生在合并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常规,并考虑是否可选用其他PJP预防药物(如喷他脒)。

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到,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预后更差。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递送、骨髓储备功能或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多种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探讨。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其回顾性设计,部分数据的收集可能存在偏倚。尽管如此,作为目前关于PCV毒性样本量最大的研究之一,其结果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Jutras, G., Bélanger, K., Letarte, N., Adam, J. P., Roberge, D., Lemieux, B., ... & Florescu, M. (2018). Procarbazine, lomustine and vincristine toxicity in low-grade gliomas. Current Oncology, 25(1), e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