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2.2类新药如何改变前列腺癌临床?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徐媛教授深度解读

10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药物创新不断推进的今天,改良型新药正以其独特的临床价值改变着治疗格局。作为在已知活性成分基础上,通过剂型、工艺或给药途径等方面的优化而诞生的药品,2.2类新药不仅具备明确的临床优势,也以更可控的研发投入、更短的开发周期和更高的成功率,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期,“说文解药”系列线上研讨会特邀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徐媛教授以戈舍瑞林微球为例,深剖析了2.2类新药如何重塑临床诊疗体验,并展望国内自主创新药物的发展方向。

徐媛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药学部 主任药师,医学硕士,药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药事管理专委会 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 委员
江苏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 委员
江苏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 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委会 委员
扬州市药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抗肿瘤用药评价与管理分会 委员
《中国药业》编委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徐媛教授指出,相较于1类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疗效、安全性与患者依从性的综合提升。这类药物虽属高端复杂制剂,每年获批数量有限,但其严格的审评标准恰恰反映出其在临床中的实际价值。

作为代表性案例,戈舍瑞林微球依托“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微球技术平台,在包封率、粒径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显著提升了药物递送效率。该药品符合中、美、欧多地区质量标准,并在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于传统植入剂的综合表现——不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表现突出,也因注射过程的优化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此外,戈舍瑞林微球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良新药,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局面。目前该药用于前列腺癌的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获得多项权威指南推荐,为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雄激素剥夺治疗提供了又一可靠选择。

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指出,改良型新药的“捷报频传”体现了中国制药工业的蓬勃发展。其中以2.2类新药为代表,虽不涉及全新分子结构的创造,却通过对现有药物的深度开发,在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之间实现了有效平衡,也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差异化创新开辟了重要路径。未来,依托临床医生和药学专家的协同发力,我国制药工业发展将获得持续动力;同时,在国家部门相关政策与多方支持的双重加持下,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