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TOP TALK】Paul Van Schil教授:早中期NSCLC围术期进展解读与临床决策

09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进入免疫、靶向围术期治疗的新时代,多种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同时,也为临床管理带来挑战。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期间,【肿瘤资讯】特邀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医院Paul Van Schil教授,解析WCLC最新进展,分享临床管理经验。

Q1:您认为今年WCLC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有哪些最具影响力的进展?这些进展对未来临床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Paul Van Schil教授:第一项重要试验是由西班牙Mariano Provencio博士报告的NADIM ADJUVANT试验。目前研究结果尚不完全成熟(成熟度57%)。该试验纳入根据TNM分期第8版标准的IB(肿瘤直径>4cm)、II期或IIIA期NSCLC患者。入组患者接受R0切除术,并被随机分配仅接受辅助化疗(4周期,Q3W,含卡铂化疗)序贯观察(n=103),另一组接受相同方案的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4周期,360mg,Q3W)序贯纳武利尤单抗(480mg,Q4W)6周期维持治疗(n=103)。主要研究终点是ITT人群的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安全性和耐受性等。化疗组中有86例患者完成了辅助化疗和观察;纳武利尤单抗组中69例患者完成了免疫维持治疗。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研究设计和试验流程

研究结果最初观察到生存曲线的交叉,原因可能是由于合并症所致,因研究入组了较多高龄患者(≥75岁患者占11.7%-15.5%)。此次中期分析时DFS数据尚不成熟,敏感性分析发现癌症特异性无病生存期具有明显差异,HR 0.54(P=0.025)。这是一项重要发现,结果表明辅助化疗联合免疫相较仅化疗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DFS结果和敏感性分析

研究还发现,两组中约有10%的MRD阳性患者,其DFS均较差。未来通过MRD监测有望识别出预后较差的患者人群,以决定是否继续辅助治疗。

图片14.png

MRD状态分层的DFS曲线

第二项试验也在本次全体大会进行了报告,研究结果为阴性,但也是一项重要研究。ECOG-ACRIN E4512是一项针对ALK阳性、可手术切除早期NSCLC的III期临床试验,比较了克唑替尼与观察等待的疗效。研究者从一项大规模伞式试验中筛选出ALK阳性NSCLC患者。入组患者接受完全切除,入组前未接受ALK抑制剂治疗,但允许既往接受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克唑替尼组(250mg,每日2次,持续两年)或观察组。结果表明,克唑替尼组 vs 观察组的中位DFS分别为72.8个月和75.1个月,无明显差异。疗效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药物的毒性。克唑替尼组约有25%的患者中断了治疗。尽管该研究结果为阴性,但事实上ALK靶向辅助治疗领域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ALINA试验已取得良好的阳性结果,阿来替尼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也已在不同地区被纳入医保目录。

Q2:在早期靶向或免疫治疗领域,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您认为哪些术前方法(例如NGS和ctDNA检测)可以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好的数据和支持?

Paul Van Schil教授: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确的分期至关重要。一般流程包括进行PET/CT扫描,并重点评估淋巴结状态,可通过超声支气管镜(EBUS)、超声内镜(EUS),乃至在必要或有疑问时通过纵隔镜检查来完成。诊断阶段,需通过支气管镜、导航支气管镜或其他新型工具获取组织样本。在某些情况下,亦可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确保为病理学家提供足够的标本。关键在于,不仅要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还需要检测肿瘤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基于较全面的评估结果,可以为I期和II期患者制定治疗策略,这类患者通常适合立即手术,术后再根据病理报告中的PD-L1和EGFR等生物标志物状态,决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辅助治疗,尤其是针对肿瘤较大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对于情况更为复杂的III期(包括IIIA和IIIB期)患者,目前的趋势是先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若治疗后疾病未进展,则进行手术,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终点主要包括病理完全缓解(pCR)和主要病理缓解(MPR)。因为达到这些缓解状态的患者预后最好,尤其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

目前MRD和ctDNA(循环肿瘤DNA)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因此,开展新的试验十分必要。例如,ADAPT等试验正在进行相关探索,患者将接受新辅助治疗并手术,术后被随机分配至进一步治疗组或观察组。研究重点之一在于动态监测ctDNA和特定的病理学结果,ctDNA并非某一时间点的静态指标,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能蕴含着更重要的信息。 

Q3:在临床实践中,MDT团队应如何管理和评估潜在可切除NSCLC患者,从而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生存获益?

Paul Van Schil教授:潜在可切除NSCLC患者的管理,核心在于多学科团队(MDT)的协作诊疗模式。MDT应由肿瘤内科、病理科、胸外科和胸部放射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每例患者都应经过MDT的充分讨论,其中,精准的术前分期至关重要,应尽量在手术前获取活检,以获得明确的组织学诊断。

I/II期肿瘤若评估认为可完全切除且身体机能允许,临床医生倾向于立即手术。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临床医生会选择局部治疗,比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关于III期疾病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界定,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主要反映在既往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比如几乎所有新辅助治疗和围手术期临床试验,入组的都是可切除病例,但研究并未对可切除给出清晰的定义,而多数纳入不可切除患者的临床试验,也缺乏对不可切除的明确界定。

第9版TNM分期中只有一个淋巴结站受累(站内可以有多个淋巴结转移)的N2期疾病,这些患者如果身体功能状态允许手术,则属于明确可切除。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明确不可切除的情况。如体积较大的N2期肿瘤,侵犯纵隔或上腔静脉,或者累及多个淋巴结站的N2期肿瘤(即不同层级的纵隔淋巴结站受累)。除非有例外,否则大多数此类患者不符合手术切除的条件。介于两者之间的是灰色地带(如多站N2期肿瘤的有限受累),这类患者的治疗决策必须经过MDT的严格管理。治疗路径的选择包括:采用新辅助治疗、继而手术和辅助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模式;或者先行手术切除,再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辅助治疗。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YF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01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
09月30日
乐凌云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好好学习
09月29日
尚瑞国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对于早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以追求根治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