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 | Lenz教授详解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当下”与“未来”

09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上,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国际知名专家Heinz-Josef Lenz教授,就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免疫治疗发表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他深入剖析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核心挑战与未来方向,强调治疗范式正从关注肿瘤细胞本身,转向更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并指出“治疗时序(Sequence)”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Heinz-Josef Lenz
教授

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USC)‌医学与预防医学教授‌,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USC Norri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临床研究副主任‌、及‌转化科学项目联合负责人,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癌症药物开发中心联合主任‌‌‌。Heinz-Josef Lenz教授长期专注结直肠癌转化研究,凭借其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的卓越贡献,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其研究成果持续改写国际诊疗指南‌。

超越基因组学:肿瘤微环境是未来治疗的核心战场

Lenz教授在开场时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尽管我们已经开发出强大的基因组学工具来表征结直肠癌的DNA突变谱,并据此实现了靶向治疗,但我们很大程度上忽略了RNA测序、蛋白质组学以及至关重要的肿瘤微环境(TME)。TME中包含了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成分,它们之间复杂的网络信号,是驱动肿瘤进展和耐药的关键。Lenz教授断言:“未来更成功的治疗策略,将源于对肿瘤微环境的靶向,而不仅仅是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

MSI-H/dMMR CRC:双免联合奠定一线治疗新基石

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mCRC患者,免疫治疗已取得革命性进展。Lenz教授重点解读了CheckMate-8HW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该研究对比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Nivo+Ipi)、化疗以及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的疗效。
结果显示,“Nivo+Ipi”双免联合方案相较于化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表现出压倒性优势,风险比(HR)仅为0.21,意味着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9%。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Nivo+Ipi”与“Nivo”单药对比时,双免联合同样显示出更优的PFS获益(HR=0.62)。Lenz教授特别指出,Nivo单药治疗约有20%的患者出现原发耐药,而“Nivo+Ipi”方案将原发耐药率降低了一半,约为10%。这充分证明了CTLA-4抑制剂的加入对于克服免疫耐药、提升疗效至关重要。

“治疗时序”的深刻启示:PFS2数据揭示免疫重塑价值

本次报告的亮点之一,是Lenz教授对“二次无进展生存期(PFS2)”数据的深入剖析。PFS2是从随机化(或一线治疗开始)到患者在接受二线或后续治疗期间再次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数据显示,一线使用“Nivo+Ipi”的患者,其后续治疗(如化疗)的疗效,显著优于一线使用化疗后交叉至免疫治疗的患者(HR=0.72)。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关键机制:早期、一线使用免疫治疗能够有效“重塑”肿瘤微环境,使其对后续治疗(包括化疗)都更加敏感。
Lenz教授强调:“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治疗时序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最优的治疗方案,因为一旦错失良机,后续治疗很难弥补。”

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革命:重塑早期肠癌治疗范式

Lenz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成功正推动其在治疗关口前移,尤其是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他列举了多项震撼性研究:

  • 在dMMR直肠癌中,Dostarlimab单药治疗实现了100%的临床完全缓解(cCR)。

  • 双免联合(如Nivo+Ipi)新辅助治疗dMMR直肠癌,可达到68%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

虽然辅助免疫研究ATOMIC也取得了阳性结果,但Lenz教授指出,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优于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提示新辅助策略或可改善远期预后。相比术后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能在手术前激活免疫系统、清除微小转移灶,并降低手术难度,或成为未来dMMR结直肠癌的新标准。
他预测:“未来,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尤其是MSI-H患者,我们将更多地使用免疫治疗,从而显著减少对放疗、化疗甚至手术的需求。这一变革必将发生。

攻克难关:MSS/pMMR CRC与肝转移的挑战与希望

尽管免疫治疗在MSI-H人群中大放异彩,但在占结直肠癌大多数的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功能完善(pMMR)人群中,尤其是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中,疗效依然有限。Lenz教授分析,肝脏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富含调节性T细胞Tregs、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是导致免疫耐药的主要原因。
然而,新的希望正在涌现:

  1. 化疗联合免疫:意大利GONO团队的研究显示,FOLFOXIRI+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的方案,在MSS人群中显示出潜力。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免疫评分(Immunoscore)是独立的预测因子,为筛选优势人群提供了方向。

  2. 新一代CTLA-4抗体:Lenz教授重点介绍了一类经过Fc段工程化改造的新型CTLA-4抗体(如Botensilimab和ADG126)。这类药物在增强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可能降低了传统CTLA-4抑制剂的毒性。初步数据显示,在经治的MSS mCRC患者中,这类新型CTLA-4抗体联合PD-1抑制剂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23%~29%,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19个月,展现了巨大的突破潜力。

结论与展望

Lenz教授最后总结道,mCRC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

  • 对于MSI-H mCRC:“Nivo+Ipi”双免联合已成为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 治疗时序至上:应尽早使用最有效的免疫方案,以重塑TME,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 新辅助治疗是未来:免疫治疗前移将彻底改变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格局。

  • MSS的突破口:克服MSS CRC免疫耐药的关键在于更深刻地理解TME,并开发更有效的联合策略,如化疗免疫联合和新一代免疫激动剂。

引用德国哲学家的名言“知之愈深,决策愈善(The one who knows more, may decide better)”,Lenz教授鼓励所有同道,继续深化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探索,利用人工智能(AI)等多组学技术整合分析,最终为每一位结直肠癌患者制定出最优的个体化治疗决策。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Lin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02日
苗雨
清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未来更成功的治疗策略,将源于对肿瘤微环境的靶向,而不仅仅是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
10月01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强调治疗范式正从关注肿瘤细胞本身,转向更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并指出“治疗时序”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10月01日
张彦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 妇科
瘤微环境(T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