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WCLC | Jay Moon Lee教授解读NAUTIKA1研究,ALK阳性肺癌围术期治疗模式将如何变革?

09月25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靶向治疗已在晚期患者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医学界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如何能更早地干预,为高复发风险的早期患者带来更大获益?术前新辅助治疗成为了新的前沿阵地。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NAUTIKA1研究公布了其最新的临床与手术结局,引发广泛关注。

【肿瘤资讯】特邀NAUTIKA1研究的研究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Jay Moon Lee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这项研究背后的思考、核心结论及其对未来治疗模式的深远影响。

时机之辨:为何将高效全身治疗前置于外科手术之前?

Jay Moon Lee教授:我们之所以启动NAUTIKA1这项II期伞式研究,将目光投向新辅助靶向治疗,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思考。第一,我们希望明确新辅助治疗带来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及其临床意义;第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患者能够在手术前就尽快地接受高效的靶向治疗。

III期的ALINA研究确立了术后辅助阿来替尼作为全球标准治疗方案。在该方案中,患者先手术,然后进行长达两年的辅助阿来替尼治疗。但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患者手术后通常需要1到3个月的恢复期,接着可能要进行长达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之后才开始服用阿来替尼。整个时间线算下来,患者可能要等待四到六个月,才能用上现有的全身性靶向治疗药物。

II期和III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约60%和75%,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高的复发风险,争分夺秒、尽早开始更有效的全身性治疗是极其必要的。因此,新辅助治疗的根本逻辑,就是将目前更优的靶向治疗药物提前到术前阶段,让患者能第一时间从中获益。

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确证:NAUTIKA1研究中新辅助阿来替尼的核心终点数据解读

Jay Moon Lee教授:NAUTIKA1研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得出了非常积极的核心结论。在疗效上,我们观察到了非常理想的病理学缓解。研究的MPR率达到了60.7%,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5%,而客观缓解率(ORR)为63.3%。这些数据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根据NeoADAURA研究的数据,新辅助奥希替尼的pCR率为4%-9%。因此,NAUTIKA1研究取得的25%的pCR率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安全性上,NAUTIKA1以及另一项同类研究ALNEO的结果都表明,新辅助阿来替尼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们没有观察到任何新的安全性信号。3级及以上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药物减量和停药率也都在可接受的低范围内。这证明了阿来替尼是一种耐受性非常好的药物。

超越手术本身:新辅助治疗作为风险分层工具,指导未来个体化治疗策略

Jay Moon Lee教授:基于NAUTIKA1等一系列研究的发现,我认为可切除的早期ALK阳性NSCLC的治疗模式未来将迎来变革。

首先,对于临床一线的肿瘤科和胸外科医生来说,最重要的启示是:将阿来替尼用于围手术期的新辅助治疗是安全且高效的。NAUTIKA1研究中,患者的R0切除率高达92.6%,且没有发生术中并发症。同时,我们观察到约30%的淋巴结降期率,这证明了即使只有两个周期的治疗,药物也已在发挥强大的作用。

更有深远意义的是,新辅助治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去思考未来的治疗策略。有人可能会问,我们能否设计一个III期试验来证明新辅助+辅助的围手术期方案优于单纯的辅助方案?我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因为现有的ALINA、ADAURA等研究已经确立了长达数年的辅助靶向治疗是标准方案,任何试验的对照组都会接受这种高效的长期治疗,很难再显示出显著的生存优势。

那么,新辅助治疗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正如我之前所说,它能让我们尽早为高危患者启用目前更优的治疗。第二,也是更具变革性的一点,它能帮助我们根据“病理学缓解”这一指标,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分层。

在早期阶段,我们不像晚期那样拥有脑转移、肝转移等临床指标来判断谁是高危患者。而新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机会窗,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程度(是否达到MPR)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预后标志物。NeoADAURA研究的趋势已经告诉我们,达到MPR的患者预后极佳,而未达MPR的患者则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因此,新辅助治疗的未来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出人群:对于那些未达到MPR的高风险患者,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是“升阶梯治疗”,探索更强的联合方案;而对于那些已达到MPR、预后良好的患者,我们甚至可以思考“降阶梯治疗”,比如他们是否还需要接受化疗。

所以,新辅助治疗的意义远不止是让手术更顺利,更是未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关键一步。它让我们能够尽早干预,并根据疗效对患者进行分层,从而指导后续的全程管理决策。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30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新辅助治疗的意义远不止是让手术更顺利,更是未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关键一步
09月28日
乐凌云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好好学习
09月25日
史渊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