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破局立新,成绩斐然 | 替雷利珠单抗引领早中期 NSCLC 围术期免疫治疗治愈新时代

09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多项免疫相关三期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反复验证,早期的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价值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可手术NSCLC的治疗格局不断被重塑。其中,RATIONALE-315研究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数据,为“三明治”模式的围术期免疫治疗增添了关键性证据,此前已披露出的RATIONALE-315研究数据显示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刷新纪录,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也跃居巅峰。2025 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更值得惊喜的是史上最高pCR率成功兑现了长期生存的获益,这份成绩单再度闪耀全球,为中国及世界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支持。在此,【肿瘤资讯】特邀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赵国芳教授全面剖析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发展进程,深度解读RATIONALE-315研究最新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与启示。

本期特邀专家---赵国芳 教授

赵国芳 教授
宁波市第二医院

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宁波市临床医学品牌学科带头人
宁波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肿瘤中心主任
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Active Member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相关结节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副主委
宁波市医学会胸腔镜学分会主委
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并报道完全胸腔镜下气管肿瘤环状切除成形术(Ann Thorac Surg 2014;98:1109-1111)

百花齐放——

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模式迭代不止

赵国芳教授: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和诊断技术的迭代升级,我国早中期 NSCLC 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然而,即便约30%的患者初诊时即具备可切除指征,单纯根治性手术仍难以避免远期复发或转移——术后5 年内的复发/转移率高达 70%-75%[1]。因此,围术期综合治疗成为改善可切除 NSCLC 长期预后的关键策略。遗憾的是,既往以新辅助化疗和/或术后放化疗为主的传统方案,对NSCLC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升幅度有限,仅约5%-10%[1]。因此,可切除NSCLC围术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针对可手术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发表,正快速改写早中期肺癌的临床实践。

目前,可切除 NSCLC 的围术期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涵盖新辅助、术后辅助以及新辅助+辅助等多种治疗模式,其中新辅助治疗领域,CheckMate-816等研究证实了术前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及显著病理缓解;辅助治疗领域,Impower010、Keynote091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辅助及辅助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的围术期全程免疫治疗模式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在KEYNOTE-671、CheckMate 77T、RATIONALE-315等一系列研究中, “三明治”治疗模式在患者群体中展现出了显著的MPR及pCR优势以及OS获益趋势,为患者打开更为广阔的生存窗口。

脱颖而出——替雷利珠单抗树立可切除 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新标杆

赵国芳教授:在众多围术期免疫治疗Ⅲ期研究中,RATIONALE-315研究表现尤为突出。这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Ⅲ期试验,聚焦可切除Ⅱ-ⅢA期NSCLC,系统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新辅助+辅助”围术期免疫全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453例中国患者,患者术前接受3-4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替雷利珠单抗200mg Q3W+含铂双药化疗 Q3W),术后继续进行8周期的免疫辅助治疗(替雷利珠单抗400mg Q6W)。此前公布的期中分析结果已惊艳学界,全面刷新了现有“三明治”模式研究的病理缓解水平[2]: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pCR率高达40.7%,较单纯化疗组(5.7%)显著提高了35%(P<0.0001),较既往同类研究的20%左右实现了翻倍提升;MPR率(主要病理缓解率)高达56.2%(vs 15.0%),亦达到同类研究最高水平。

41.png

今年WCLC中更新的最新分析结果进一步夯实其循证地位: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时,较单纯化疗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降低死亡风险达35%,OS获益明确(HR=0.65),4年OS率达到72.3%,无事件生存期(EFS)优势持续存在(HR=0.58)[3],4年EFS率达61.2%,疾病进展/复发/死亡风险降低42%,超六成患者实现四年无复发。且无论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或研究者评估,EFS改善均高度一致。亚组分析显示,无论PD-L1表达水平、疾病分期及组织学情况如何,均可观察到EFS和OS获益(IRC评估)。在完全切除患者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DFS)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3]。安全性方面,延长随访未出现新的或恶化的安全信号;两组中最常见的(≥10%)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和白细胞计数降低[3]。作为迄今聚焦中国肺癌围术期人群的最大规模Ⅲ期研究,RATIONALE-315研究用扎实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为本土临床实践树立了新标杆。

42.png

挑战尚存——

优势人群、新型策略等仍待探索

赵国芳教授:RATIONALE-315研究的优异表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符合中国实践需求的证据支持,然而,胜利背后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随着Ⅲ期研究的循证落地,围术期免疫治疗正逐步扩大。LungMark研究的早期数据已给出积极信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可手术的ⅡB-ⅢC期NSCLC患者中MPR率达72.7%(32/44),pCR率为47.7%(21/44),降期率为88.6%(39/44)。意向治疗人群(ITT)的中位EFS达30个月(95%CI:23-NR),其中12个月和24个月的EFS率分别为85.1% (95%CI:46.4-77.8)和64.4%(95%CI:71.2-92.6)[4]。研究还提示,实现MPR的患者较未实现MPR的患者,EFS更长(中位EFS: 39个月 vs 26个月)[4]。随着“获益边界”的下探,NCCN 2025.v1已把“新辅助免疫+化疗”推荐前移至IB期[5]

对于初治不可切除的患者,PANDA-1研究探索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序贯手术或放疗及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用于初始不可切除Ⅲ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次WCLC中公布的阶段性结果显示[6],截至目前,研究共入组41例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26例患者已完成2至4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6.2%。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评估后,2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转化率达到76.9%。在接受转化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中,pCR率和MPR率分别达到55%和85%。

此外,SACTION01研究以“放疗激活+系统免疫”为理论支点,创新性采用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化疗的新辅助方案,实现了76%的MPR率,52%的pCR率[7],为围术期联合治疗再添一枚“利器”。

期待未来更多循证探索与创新实践能够持续拓宽疗效边界,造福更多的国内外肺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LEI Yumeng, LEI Jing.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 2025, 23(9):161-166.DOI:10.14033/j.cnki.cfmr.2025.09.043.
[2] Yue D, Wang W, Liu H, et al. Perioperative tislelizumab plu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ATIONALE-315): an interim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25. 13(2): 119-129.
[3] Dongsheng Yue, et al. Perioperative Tislelizumab for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inal Analysis of RATIONALE-315. 2025 WCLC. MA04.08.
[4] Long H, et al. 2023 ASCO Abstract#8564.
[5] NCCN 2025.v1
[6] Jiewei Liu, et al.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and adjuvant tislelizumab in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SCLC (PANDA-1). 2025 WCLC, MA 01.05.
[7] Zhao ZR, Liu SL, Zhou T, et al.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with sequential tisl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as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China (SACTION01): a single-arm, single-centre, phase 2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24. 12(12): 988-99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ear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