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十邑论坛第312期|结直肠癌治疗后的生活方式干预:饮食与运动的证据与展望

09月16日
来源:肿瘤资讯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 论坛于每周二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本期由福建省肿瘤医院的苏丽玉教授进行分享,内容源自Peter T. Campbell博士关于结直肠癌(CRC)患者治疗后饮食与运动管理的报告。该报告系统性地梳理了相关领域的新证据与新进展,指出科学的饮食与运动是改善患者生存结局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苏丽玉解读
|
00:00
00:00
苏丽玉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腹部内科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委会秘书
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研究背景与动机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生活方式的动力源于时机、需求和机遇三个方面。既往的生存指南明确指出了该领域实证数据的缺乏,利用美国癌症协会(ACS)癌症预防研究II(CPS-II)等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来满足患者与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成为可能。

饮食模式对生存结局的影响:从炎症评分到整体模式

在饮食方面,研究发现促炎饮食模式与较差的生存结局相关。一项针对III期结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饮食炎症评分最高的患者群体相比最低的群体,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了87%。尽管研究存在事后分析和数据自我报告等局限性,但其大样本量和清晰的病例特征使其仍具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进一步的荟萃分析指出,在确诊后的生存问题上,相比单一食物类别,整体的饮食模式和评分与生存结局的关联性更强。其中,ACS的饮食评分显示出强大的关联性。该评分强调增加蔬果摄入、提高全谷物比例并避免红肉和加工肉类。研究表明,在诊断后高度遵循该饮食模式的患者,其全因死亡率和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的风险比(HR)分别显著降低至0.62和0.35。

图片1.png

结构化运动作为辅助治疗的循证依据

在运动方面,一项里程碑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结构化运动的有效性提供了高级别证据。结果显示,在5年时,治疗获益人数(NNT)为16(即每治疗16人就有1人可避免复发);在8年时,总生存的NNT为14或15。这些数据有力地表明,结构化运动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该研究作为首个对比结构化运动与常规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其最大优势是消除了观察性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自我选择偏倚。

图片2.png

运动的益处也得到了多方面数据的证实:达到最低身体活动指南标准与约30%的相对死亡率降低相关;较高的活动量也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一项关于体育活动与结直肠癌生存率的荟萃分析同样显示,“更多的体育活动等于更好的生存率”,这与临床试验结果的方向和强度一致。

图片3.png

临床实践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在临床实践层面,运动对癌症幸存者总体是安全的,但仍需采取预防措施,尤其对于贫血、严重疲劳和有造口的患者,个体化的运动计划至关重要。当前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需要更客观的数据测量工具以替代自我报告,研究需纳入更具异质性的人群,以及采用更多创新性的研究设计。展望未来,研究者们正在探索一项基于人工智能(AI)的实用性试验,旨在为患者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健康指导。

总而言之,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健康的饮食模式与积极的体育活动是能够改善生存结局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当前机遇与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对每位患者具体、可行的生活指导。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