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十邑论坛第310期|2025ASCO精粹撷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策略的演进

09月02日
来源:肿瘤资讯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论坛于每周二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研究。本期论坛将聚焦2025 年 ASCO范德比尔特癌症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Sonya Reid对三篇摘要:口服紫杉醇DHP107关键性OPTIMAL研究(摘要号1007)、DESTINY-Breast 06研究-HR+,HER2 低表达或超低表达生物标志物探索性分析,及重磅的ASCENT-04/KEYNOTE-D19研究(LBA109)的讨论。【肿瘤资讯】特邀泉州市第一医院洪燕妮教授围绕以上精彩报告进行深度解读,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洞见。

洪燕妮解读
|
00:00
00:00
洪燕妮
副主任医师

泉州市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委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泉州市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图片1.png

今天的核心要点可提炼为三点:

  1.  对于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口服紫杉醇DHP107展现出与静脉注射紫杉醇相当的疗效和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安全可控。

  2. 对于HR阳性、HER2低表达或极低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一线及以上的内分泌治疗后,无论其 PIK3CA 通路、ESR1 或 BRCA 突变状态如何,德曲妥珠单抗均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3. 对于PD-L1阳性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有望成为新的一线治疗方案。

图片2.png

研究一:OPTIMAL研究,口服紫杉醇DHP107相关研究

(摘要号1007)

紫杉醇是转移性乳腺癌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维持生活质量是核心考量因素。这需要在不同疗法的疗效与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其中,给药途径,如口服或静脉注射,是关键的讨论点。口服紫杉醇的潜在优势在于它能够减少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的次数,并可能降低静脉注射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及周围神经病变。

目前有两种口服紫杉醇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第一种需要与encequidar联用,虽然在转移性乳腺癌中显示出优于静脉紫杉醇的疗效,但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较高,目前尚未获批。第二种是脂质体制剂DHP107,已在韩国和中国获批用于胃癌治疗,并在早前针对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二期 OPTIMAL 研究中展现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图片3.png

我们来深入探讨DHP107III期OPTIMAL研究结果。

疗效方面,在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每周口服DHP107与静脉使用紫杉醇的疗效相当。该研究采用了非劣效性设计,值得注意的是,83% 的入组患者来自亚洲,这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全球患者的治疗情况。

图片4.png


副作用方面: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口服组的 ≥3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 67.15%,是静脉组(29.66%)的两倍多,这无疑增加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必要性。

  • 周围神经病变:口服组的发生率更低,这符合我们对口服制剂的预期。然而,不同紫杉烷类药物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耐受性也可能不同,因此该结果未必能完全代表全球患者的情况。

  • 剂量调整与停药:口服组的剂量降低率和停药率更高,这可能与前面提到的 ≥3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发生率相关。

图片5.png

  •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研究纳入了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结果显示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生活质量相当,这一点值得肯定。

图片6.png

DHP107作为一种口服紫杉醇,是否能改变临床实践?目前,在HR阳性、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化疗选择中,已经有多种疗效尚可且副作用可控的药物,例如口服卡培他滨或德曲妥珠单抗。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首先,从目前所见的疗效与副作用数据来看,DHP107的获益-风险平衡是否具有合理性?其次,口服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低的优势,是否能够推广到全球不同人群中?最后,DHP107作为一种潜在的便捷治疗选择,会对医疗成本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会因地区而异。

图片7.png

研究二:DESTINY-Breast 06研究-HR+,HER2 低表达或超低表达生物标志物探索性分析
(摘要号:1013)

接下来,我们来解读 DESTINY-Breast06(DB-06)研究中关于 HER2 低表达或超低表达、HR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探索性分析。

图片8.png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当前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背景。到了2025年,至少在二线治疗中,如果患者存在可靶向突变,临床通常会采用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治疗策略。例如:

  • PIK3CA 突变的患者可使用 阿培利司 或 卡匹色替 联合氟维司群。

  • AKT1 或 PTEN 突变的患者可使用 阿培利司 联合氟维司群。

  • ESR1 突变的患者可选择 艾拉司群。

  • BRCA1/2 突变的患者可选择 奥拉帕利 或 他拉唑帕利。

  • HER2 低表达或超低表达的患者可选用 德曲妥珠单抗(T-DXd)。

图片9.png

DB-06研究纳入的患者中,有高达85%曾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的内分泌治疗。但一个关键问题是,45%的入组患者携带 PIK3CA突变,但仅有4.2%在入组前接受过PI3K抑制剂治疗;7.7% 的患者携带BRCA基因突变,但仅有0.9%在入组前接受过 PARP 抑制剂治疗。这与我们当前的临床标准治疗存在差异,因为目前多数携带这类可靶向突变的患者会优先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

图片10.png

DB-06 研究核心结果显示,各生物标志物分组的患者获益数据与意向治疗人群(ITT)高度一致。在不同的亚组间,HR 值都相当,大约在0.63~0.65之间。
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键突破:在BRCA突变亚组中,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显著。在这部分患者中,T-DXd 组的 PFS 相比化疗组有显著提升,从化疗组的5.6个月延长到 T-DXd组的 21.4 个月,HR值低至0.14,这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片11.png

这种显著获益的机制推测是:T-DXd的药物载荷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它能诱导DNA损伤,这一作用机制与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肿瘤中的作用类似,这可能就是这个亚组获益如此显著的原因。

关于DB-06 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需从多方面考量:

  • 普适性疗效:研究表明,在经一线及以上内分泌治疗的 HR 阳性、HER2 低表达或极低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无论其是否携带 PIK3CA、ESR1 或 BRCA 变异,T-DXd 均比化疗展现出显著的 PFS 优势。

  • 结果解读需结合当前治疗格局:由于DB-06研究中携带可靶向突变的患者在入组前未接受相应靶向治疗,这与目前的标准治疗流程不符。因此,在将此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基线差异。

  • 核心问题: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某些患者应优先选择T-DXd,而不是先使用靶向药物?例如,在内分泌耐药程度更高的患者,或是在我们前面提到的BRCA基因突变患者中,因为T-DXd在这一组患者中展现出了更为优异和显著的疗效。

图片12.png

研究三:ASCENT-04 /KEYNOTE-D19研究
(摘要号:LBA109)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最新突破性摘要(LBA),代号为ASCENT-04/KEYNOTE-D19研究,探讨了PD-L1阳性、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新探索。该研究将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进行了对比。

图片13.png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25年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 一线治疗: 根据Keynote-355研究结果,PD-L1阳性的患者通常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 二线治疗: 目前已有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可用。根据ASCENT研究,二线治疗可选用戈沙妥珠单抗;而根据DB-04研究,则可选用德曲妥珠单抗。此外,化疗仍是常规选择。对于存在胚系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PARP抑制剂。

图片14.png

然而,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仍然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从Keynote-355研究来看,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9.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 23 个月。更重要的是,真实世界分析显示,有49%的患者未能接受二线治疗,而34%的患者在接受二线治疗前便已去世。因此,为患者提供更优的一线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图片15.png

我们来看一下ASCENT-04的临床研究结果。在主要疗效PFS方面,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相比对照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PFS,达到了11.2个月,而对照组为7.8个月(HR = 0.6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PFS获益在绝大多数预设亚组中均有体现。

图片16.png

然而,我们必须关注一个特殊人群:该研究中仅有 5% 的入组患者曾接受过既往的抗PD-1治疗。这类患者似乎没有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中获得同等的获益。但由于样本量过小,目前尚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在OS方面,尽管数据尚不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照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有81%的患者交叉接受了戈沙妥珠单抗的治疗。即便如此,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 的OS获益趋势仍然令人鼓舞。

图片17.png

在安全性方面,该联合方案的安全性特征与两种药物已知的安全性一致,并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此外,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剂量降低率和停药率也更低。

图片18.png

关于研究结论与对未来的展望:

  • ASCENT-04研究支持了戈沙妥珠单抗尽早用于一线治疗的策略。鉴于有49%的患者无法接受二线治疗,将最优的药物用于最前线显得尤为重要。

  • 该研究支持在PD-L1阳性、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更早地使用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

此外,该研究也带来了几点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 现有治疗场景的整合: 随着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的应用日益增多,我们需要明确,对于接受过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这种联合方案应如何定位。

  2. 疾病谱的适配性: 随着早期治疗中免疫药物与化疗的优化应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率降低,而de novo(新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比例可能上升,这需要我们思考该联合方案在不同疾病谱中的适配性。

  3. ADC 药物的续贯使用策略: 随着ADC药物种类的增加,需要进一步明确在二线及后线治疗中,不同ADC药物的续贯使用策略。

  4. OS 数据的确认: 需要等待成熟的OS数据,以确认一线使用戈沙妥珠单抗是否能转化为明确的 OS 获益。

图片19.png

小 结

本期【十邑论坛】关于ASCO上3篇摘要所传递的核心信息总结提炼如下:

  1. 对于 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口服紫杉醇 DHP107与静脉注射紫杉醇在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相当,副作用可控。

  2. 对于 HR 阳性、激素受体阳性、HER2低表达或超低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经过一线及以上内分泌治疗后,无论PI3K通路、ESR1或BRCA基因突变状态如何,德曲妥珠单抗 均为有效的选择。

  3. 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有望成为PD-L1阳性、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新一线治疗方案。

图片20.png

责任编辑:Annie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