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倪昊天教授:微球技术重塑OFS治疗新格局,助力乳腺癌“长程管理”落地实践

08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诊疗向慢病化模式深度转型,如何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群建立可持续的治疗策略,成为临床关注焦点。其中,卵巢功能抑制(OFS)作为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的重要组成,其疗效稳定性、患者依从性及给药便利性日益受到重视。

在本期【说文解药】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倪昊天教授围绕乳腺癌OFS治疗进行了系统分享,聚焦真实世界场景下如何优化OFS治疗策略,并与多位同道展开深度交流。

倪昊天
主管药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主管药师,助教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倪昊天教授指出,传统OFS药物存在激素水平波动大、给药不适感强、依从性差等问题,而戈舍瑞林微球通过三项关键技术创新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高载药星型PLGA材料显著提升药物释放稳定性;双重乳化S/O/W工艺降低多肽降解风险,减少突释;微球致密均一、包封率高,实现近似零级释放的药代动力学曲线。这些改良使戈舍瑞林微球在体内可实现长达一个月的持续、平稳药效释放,有效避免传统植入剂后期崩解带来的激素波动风险,更贴合HR⁺患者长期治疗的临床需求。

倪教授还特别强调,戈舍瑞林微球不仅具备更长效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其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体验。临床数据显示,其疼痛感更轻、注射操作更简便,尤其适用于年轻或对皮下植入抵触的患者。在国家医保政策的助力下,该产品的经济可及性亦得以显著提升,让“用得起、用得好”成为可能,进而促进真实世界中依从性的整体提升。
 
讨论环节中,与会嘉宾分别结合自身所在医院的管理实践与用药经验,对戈舍瑞林微球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在不同场景下,OFS治疗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包括患者对长疗程的接受度、基层医生的操作便利性以及药物获取的可及性。戈舍瑞林微球凭借其技术平台优势与政策友好属性,有望成为“带得下去、用得下去、守得住”的OFS治疗工具,更好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与患者群体的实际需求。未来,期待更多此类高质量、可持续的改良药物在不同场景中普及应用,让更多乳腺癌患者实现“疗效看得见,依从做得到”的治疗目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