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破局中国肝癌治疗困境:从索拉非尼基石到瑞戈非尼的多靶点突围

01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极具"特色"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严重倒挂现象。据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我国肝癌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45%,病死率高居癌症第二位,成为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在2007年之前,晚期肝癌系统治疗手段极为匮乏,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总体疗效陷入僵局。直至首个靶向药物瑞戈非尼问世,才为晚期患者推开长期生存的希望之门,开启肝癌靶向治疗的新纪元。

索拉非尼:从晚期治疗到辅助防线的里程碑

索拉非尼的上市不仅为晚期患者带来生存期翻倍(中位OS延长至10.7个月)的突破,更逐步拓展至术后辅助治疗领域。研究证实,对于合并微血管侵犯(MVI)、肿瘤直径>5cm等高危复发因素的肝癌术后患者,索拉非尼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达28%(STORM研究),成为手术根治后巩固疗效的重要武器。

耐药困局:多靶点药物的破冰价值

尽管靶向药物不断涌现,耐药性仍是悬在晚期肝癌治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超过60%的患者在用药6-12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这不仅源于药物毒性导致的停药,更关键的是肿瘤通过激活旁路信号通路实现免疫逃逸。近年机制研究揭示:靶点覆盖越广泛的TKI,越能通过阻断交叉对话(Cross-talk)延缓耐药发生。以瑞戈非尼为例,其同时抑制VEGFR1-3、TIE-2、PDGFR-β、FGFR1等10余个靶点,当某一通路(如VEGF)耐药时,仍可通过抑制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激活的TIE-2通路等旁路途径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

瑞戈非尼:从二线支柱到治疗前移的进化

基于独特的多靶点压制优势,瑞戈非尼在RESORCE研究中证实:索拉非尼进展后换用瑞戈非尼,中位OS进一步延长至10.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7%。这一循证基石使其稳居国内外指南二线治疗I级推荐。而临床实践发现,其价值远不止于此:

后线治疗前移:针对TACE抵抗或合并门静脉癌栓的BCLC-B期患者,瑞戈非尼单药DCR达76.5%,为转化手术创造机会。

靶免联合增效:临床研究显示,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将ORR提升至25-30%,远超单药疗效(<10%)。其机制在于:阻断CSF1R通路可减少免疫抑制性M2型巨噬细胞浸润,同时抑制IDO1酶逆转T细胞耗竭,重塑免疫微环境(如REGONIVO研究)。

联合治疗:中国特色的破局之道

针对我国70%肝癌初诊即为中晚期的现状,"局部+系统"联合策略成为破局关键:

TACE联合瑞戈非尼:EASL2021数据显示,一线TKI进展后采用该方案,ORR达62.5%,癌栓退缩率超40%。


需正视的挑战:TACE操作标准化(如栓塞程度、化疗药剂量)显著影响联合疗效。建立TACE技术质控体系是提升联合策略获益的核心前提。

总结

从索拉非尼单药破冰,到瑞戈非尼多靶点破阻,再到靶免联合的全面进击,中国肝癌系统治疗已实现从"无药可用"到"精准狙击"的跨越。瑞戈非尼凭借广谱靶点覆盖、耐药屏障突破及免疫增效三重优势,成为贯穿二线治疗、联合方案及转化桥梁的核心支柱。

未来突破方向聚焦于:
 
前移战略:
探索瑞戈非尼在一线联合免疫的Ⅲ期临床研究。

精准联合:基于分子分型匹配TACE/放疗/粒子植入等局部手段。

中国方案:建立以MDT为核心,涵盖靶向、免疫、介入的"全程管理"模式。

随着更多高级别循证证据的涌现,以瑞戈非尼为代表的多靶点药物,将持续为达成"健康中国2030"癌症生存率目标注入核心动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