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肝癌诊疗的进阶之路:从靶向治疗基石到多学科联合的生存希望

01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肝癌,尤其是肝细胞癌(HCC),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我国国民健康。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肝癌发病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第四位,而死亡率更是位居第二位,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特别是系统性靶向治疗的出现与迭代,我国肝癌的诊疗格局近十余年发生了深刻变革,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

2007年,索拉非尼的横空出世,标志着肝癌治疗正式迈入靶向治疗新纪元,为晚期患者提供了首个有效的系统性治疗选择。十年后的2017年,瑞戈非尼在我国获批上市,则成功填补了一线靶向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肝癌的治疗链条。如今,肝癌治疗已快速步入“靶免联合”时代(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尽管我国肝癌的总体生存率较过去已有显著提升,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设定的宏伟目标——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肝癌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可以预见,以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经典靶向药物为基础,联合免疫治疗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局部治疗的综合策略,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是提升中晚期肝癌疗效的关键。 回顾2009年,曾有一例巨大肝癌伴肝静脉癌栓、癌栓甚至延伸至左心房的极危重患者,外科手术一度被认为不可行。在内科医生建议下使用索拉非尼后,患者癌栓显著回缩,最终成功接受了肝脏切除手术,获得了显著的生存获益。此类在MDT框架下,通过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或联合TACE等局部治疗使肿瘤降期、创造手术机会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充分证明了综合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价值。

在靶向药物的序列中,索拉非尼作为经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奠定了肝癌系统性治疗的基石;而瑞戈非尼,则凭借其在二线治疗中确立的坚实地位和卓越疗效,成为接力治疗的核心选择。 两者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共同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展望未来,瑞戈非尼凭借其治疗靶点丰富、机制独特的优势,潜力巨大:一方面,其治疗阵地有望前移至一线(单药或联合);另一方面,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能充分发挥多靶点抑制协同免疫激活的“1+1>2”效应。 无论定位如何演变,瑞戈非尼都将继续作为肝癌靶向治疗领域的主力军,在提升患者生存的攻坚战中发挥核心作用。

总结

从索拉非尼开启靶向时代,到瑞戈非尼填补二线空白,再到如今的靶免联合探索,中国肝癌的系统性治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MDT模式下的综合治疗策略(手术、靶向、免疫、TACE等)显著改善了部分中晚期患者的预后,创造了诸多“不可能”的生存奇迹。然而,面对目前现状与“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差距,挑战依旧艰巨。 持续优化现有治疗策略(如探索瑞戈非尼前移、深化靶免联合、解决TACE同质性等),加速创新药物和疗法研发,并大力推广规范的MDT实践,是突破当前瓶颈、切实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终实现国家癌症防控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在这条充满希望却也任重道远的进阶之路上,以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将继续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石,支撑起中国肝癌患者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