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肿瘤精准规范化诊疗-肿瘤免疫治疗会议(肠癌篇)成功举办

08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结直肠癌(CRC)的治疗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曙光。为紧跟国际前沿,推动国内临床实践的进步,2025年7月31日,由北京医爱公益基金会主办的“肿瘤精准规范化诊疗-肿瘤免疫治疗会议(肠癌篇)”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肠癌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度解读2025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以期推动我国肠癌诊疗的精准化与规范化。

开场致辞

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邱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锁爱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永琨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赵林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议伊始,四位大会主席先后发表了开场致辞。专家们表示,肠癌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精准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方向,目前最受认可的是MSI-H肠癌的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和晚期肠癌中都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但在MSS肠癌中仍有众多值得探索的方向。CRC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发展给临床治疗模式带来了深刻变化,本次会议内容既涵盖前沿进展又结合基础理论,能够贴合临床实践需求。期待通过此次学术交流,能够使与会者对临床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有更多理解,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第一部分:前沿进展篇

本环节在邱萌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2025 ASCO肠癌治疗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梳理了2025ASCO年会上CRC治疗的重要进展,从围手术期治疗到晚期治疗选取了五项具有重要临床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进行深入解读。

在围手术期治疗方面,ATOMIC研究(LBA1)是在III期dMMR结肠癌辅助治疗中证实免疫治疗获益的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mFOLFOX6的3年DFS率达到86.4%,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的76.6%,这一获益在各个亚组中均保持一致。但对于预后相对良好的dMMR人群,术后是否需要进行长时间化疗+免疫治疗值得商榷。建议术前明确dMMR状态,采用短期新辅助免疫治疗策略,既能获得更大的潜在获益,又有更多机会豁免手术和保器官。

DYNAMIC-III研究探索了III期结肠癌术后基于ctDNA指导的辅助治疗升级策略。在ctDNA阳性患者中,升级治疗组的2年RFS率相较标准治疗组反而下降近10%(52% vs 61%),3年RFS率下降4%(48% vs 52%)。术后辅助治疗后若ctDNA达到清除,患者的整体生存确实优于ctDNA阳性持续存在的情况。目前对ctDNA的考量认为,ctDNA阳性确实是预后不良指标,且能比影像学检查更早预测术后复发,但基于其指导下的升级治疗目前尚未获得理想结果,提示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型升级治疗策略。

在晚期治疗方面,BREAKWATER研究更新了PFS和OS数据,证实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mFOLFOX6一线治疗BRAF V600E突变mCRC能够逆转这一预后较差驱动基因的不良状态,中位OS达到30.3个月,中位PFS 12.8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去化疗的双靶治疗组的OS达到19.5个月,为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CheckMate-8HW研究本次报告了NIVO+IPI对比NIVO(所有线数)的扩展分析及NIVO+IPI对比化疗(1L)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结果表明NIVO+IPI治疗组具有显著PFS获益,曲线早期分离,对比化疗组HR=0.21,对比NIVO单药组HR=0.62,所有线数NlVO+lPl在ORR方面优于NIVO单药(71% vs 58%,P=0.0011)。除此之外双免降低了后线疾病进展风险,NIVO+IPI对比化疗/NIVO的PFS2均有提升,提示双免一线治疗可提高后续治疗疗效。这些结果支持NIVO+IPI作为MSI-H/dMMR mCRC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ANCHOR研究探索了安罗替尼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不可切除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两组的中位PFS和总体安全性相当。

这些研究成果为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思考。

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金璿教授深入解析了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系统回顾了从单免治疗到双免治疗时代的演进历程,并对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前瞻性分析。通过对KEYNOTE-177研究的深入分析,金璿教授阐述了单免治疗存在的局限性,如仍存在肿瘤缓解不够、PFS早期交叉、部分亚组获益受限等,这些发现推动了更强效治疗策略(如双免)的探索。

CheckMate 8HW是全球首个探索双免方案一线治疗MSI-H/dMMR mCR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NIVO+IPI双免治疗协同增强抗肿瘤效应,带来了疗效全面突破。具体来看,NIVO+IPI双免治疗显示出显著的PFS获益,对比化疗的HR为0.21,对比NIVO的HR为0.62;双免治疗强效缩瘤,ORR高达71%,显著优于单免的58%(P=0.0011),CR率达30%;在所有预设亚组均显示PFS获益,包括传统获益受限的人群,如肝转移患者HR=0.11(vs化疗)、0.68(vs单免),腹膜转移患者HR=0.19(vs化疗)、0.55(vs单免),BRAF突变患者HR=0.37(vs化疗)、0.62(vs单免),RAS突变患者HR=0.24(vs化疗)、0.76(vs单免)。PFS2数据显示双免治疗降低了后线疾病进展风险,vs化疗HR=0.28,vs单免HR=0.57,提示一线使用NIVO+IPI双免不仅当前获益明显,还能改善后续治疗的效果。

金璿教授还详细介绍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NICHE-2研究显示NIVO+IPI双免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dMMR结肠癌,1个周期双免治疗+1个周期NIVO单免治疗(共4周)即获得68%的pCR率、95%的MPR率、100%的3年DFS率;NICHE-3研究中NIVO+relatlimab新辅助治疗dMMR结肠癌pCR率达68%,MPR率92%,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仅10%;IMHOTEP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dMMR/MSI CRC队列pCR率53%,且随免疫治疗周期增加而提高。这些研究成果共同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具有高pCR率,且不良反应(AE)可控。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赵林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省立医院丛蕾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姜志超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瑾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丛蕾教授表示,ATOMIC研究回答了III期结肠癌MSI-H患者术后免疫治疗生存获益的关键问题,当然围手术期治疗仍需要思考是否可以只用免疫治疗而不用联合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在双免与单免选择上,晚期一线治疗,特别是RAS突变等单免获益较差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双免治疗。

姜志超教授指出,CheckMate 8HW研究确立了双免治疗在MSI-H肠癌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即使BRAF/RAS突变、肝转移等患者也能从双免中获益。综合多塔利单抗的2期研究、术前NICHE、NICHE2研究,术后ATOMIC研究等结果,倾向于MSI-H结直肠癌患者早期应用免疫治疗。

王瑾教授认为,ctDNA的预测作用相对明确,在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和治疗过程中疗效预测都有较强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在临床实践中,ctDNA如何指导治疗强化/降级仍存在争议。ctDNA在免疫治疗的pCR/cCR判定中可能有应用价值,但如何指导临床实践还有很多路要走。

第二部分 临床实践篇

肠癌双免疫治疗经验分享:疗效与安全并重的治疗新选择

孙永琨教授主持下,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逄雪梦教授以“肠癌双免疫治疗经验分享:疗效与安全并重的治疗新选择”为题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目前常见的双免方案包括三类:双免联合治疗(如NIVO+IPI)、双特异性单抗(卡度尼利单抗)和组合抗体(艾帕洛利单抗+托沃瑞利单抗)。目前NIVO+IPI是唯一获得NMPA批准肠癌一线治疗适应证的双免方案,在CSCO指南中获得I级推荐(1A类证据)。一例52岁肠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展示了NIVO+IPI双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入院诊断为直肠腺癌(cT4bN2M0 IIIC期,dMMR,MSI-H)。基因检测结果出具后,予以NIVO+IPI治疗,后续使用NIVO维持。经过NIVO+IPI双免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持续缩小。2025年4月复查肠镜仅见直肠治疗后炎性改变,病理诊断为直肠黏膜慢性炎症。PET-CT显示直肠上段肠壁略增厚,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考虑部分活性受抑制。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目前PFS已达7.5个月。

随后逄雪梦教授系统阐述了肠癌双免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管理流程,包括五个关键环节:告知/教育、评估、识别、治疗和监测。基于CheckMate 8HW研究安全性数据,双免治疗的irAE特征与单免治疗相似,大多数为1-2级且整体可控,并不会导致停药。具体而言,肠癌患者双免治疗相关irAE最常累及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及皮肤。实践表明,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irAE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从而保障患者获益最大化。

锁爱莉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宋岩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多个热点话题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深刻见解。

曹鹏教授表示,目前免疫治疗主要用于MSI-H/dMMR肠癌。对于前线治疗,在患者一般状态好、年龄相对较轻、心肺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双免治疗作为疗效更优的根治性内科治疗方式。新辅助双免治疗可使60%~70%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部分患者术后可达到pCR,这一治疗模式有望成为未来的主要治疗策略。在安全性方面,单免的副作用低于双免,但双免整体安全性在可控范围内。

宋岩教授指出,肠癌免疫治疗应分为两类人群讨论:免疫敏感人群(MSI-H/dMMR和POLE突变患者)和MSS人群。对于免疫敏感人群,双免效果优于单免,单免优于化疗,临床实践中双免治疗可使直肠癌患者达到很好的临床缓解状态。POLE突变患者对免疫也非常敏感,部分患者的应答率甚至比MSI-H患者还高。对于MSS人群,免疫治疗的获益仍存在争议,建议在后线探索,不建议过早应用于一线治疗。

总结致辞

会议临近尾声,大会主席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目前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突破,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肠癌一线治疗标准方案,新辅助免疫治疗也逐渐被临床认可,当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管理仍是关注重点,特别是在可手术切除肠癌患者中如何平衡治疗获益与潜在风险仍面临挑战。随着对免疫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和irAE处理手段的持续完善,期待未来在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eli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4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8月04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肿瘤精准规范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