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由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诊疗专家组及西部乳腺肿瘤专科联盟承办的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山城繁花荟在重庆盛大召开。
本次会议荣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永忠教授任名誉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旨在聚焦乳腺癌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以多学科视角探讨乳腺癌临床诊疗与患者管理,以进一步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好治疗结局。【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会议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主席致辞
大会伊始,在大会主席李伟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主席曾晓华教授,特邀嘉宾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宏教授,大会名誉主席张瑾教授、邵志敏教授分别作开场致辞。
曾晓华教授表示,每一次诊疗技术的进步都凝聚着集体的心血,每一项成果都承载着患者的重托,搭建巴渝论坛这样的学术平台,旨在与国内顶尖专家进行学习、交流、合作,赋能本地乳腺癌领域人才,助力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好治疗结局。
周宏教授表示,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年来在DIEP创新技术应用及临床试验精准诊疗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取得的成果和成就离不开各位同道的支持、帮助和努力,感谢各位同道对乳腺癌患者实现美丽与健康兼得而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感谢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张瑾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基于实践与指南,落实临床与患者,探讨乳腺癌领域的最新进展,对话外科、内科关键议题。今年CBCS指南全文版将进行更新,期待新版指南中纳入更多中国临床实践数据,与各位同道共同完善指南。
邵志敏教授指出,临床研究可以带动团队发展,带动基础转化研究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希望未来在各位同道的通力协作下,共同做好中国科研创新,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Section 1 大咖视角 引领中国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的主持下,邵志敏教授分享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分型精准新辅助治疗。邵志敏教授回顾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发展进程,结合HER2阳性乳腺癌的“复旦分型”分享了应对HER2阳性乳腺癌异质性的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分享了中国乳腺癌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分别针对腔面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HER2+乳腺癌以及新技术、新靶点几大领域,归纳了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随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胡泓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汤琦教授围绕前述乳腺癌领域的新进展分享了个人观点。
Section 2 旁征博引 山城论道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医院薛妍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分享了2025年ASCO大会中晚期乳腺癌领域的热点内容,包括DESTINY-Breast09、SERENA-6、VERITAC-2等重磅研究进展,并分享了关于国内创新药发展的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宋传贵教授分享了2025年第19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中早期乳腺癌领域的热点内容,探讨了包括腋窝手术、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处理、寡转移的局部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的治疗、导管原位癌及系统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和思考。
讨论环节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晁腾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慧敏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侯净教授与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柴凡教授围绕两项大会中的新进展和新思考进行了交流。
Section 3 创新引领 智能临床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中华教授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教授分享了患者报告结局(PRO)在乳腺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简介。PRO是反应患者感受的直接指标,石丘玲教授报告了PRO的发展简史、临床意义及当前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当下在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应用PRO仍待改进的方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分享了乳腺癌MDT和GCP的实施经验,基于该中心的临床经验强调了MDT的重要价值,指出该中心MDT体系的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乳腺癌分型精准治疗体系,引领诊疗模式转变。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白静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徐玮教授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辣教授基于本环节中的先进临床经验分享了引发的思考。
Section 4 临床研究 一路繁华
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宋玉华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何英剑教授分享了《解锁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设计》。何英剑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指出探索创新更适合研究者发起的小样本研究,并分析了小样本研究模式面临的争议和挑战。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静教授分享了该中心在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监测与管理方面的经验。针对当下乳腺癌领域热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吴静教授分享了特殊不良事件如肺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眼部不良反应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分级标准及处理策略,以及ADC安全性管理的整体策略。
讨论环节中,四川省肿瘤医院李俊杰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覃庆洪教授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美教授针对临床研究设计、开展及临床不良反应管理等议题分享了看法。
Section 5 山城菁英 名家荟萃
在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郑晓东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俏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亮教授分享了《从实践到共识-乳腺癌OFS治疗回顾与新选择》。黄亮教授回顾了卵巢功能抑制(OFS)的发展历史,指出GnRHa已经成为绝经前、围绝经期HR+乳腺癌患者的基石药物之一。国家2.2类新药戈舍瑞林微球在机制优势的基础下,为患者带来循证、疗效、关爱的三重守护,在头对头对比戈舍瑞林植入剂的III期临床研究中,疗效表现相似,治疗体验更优。目前,戈舍瑞林微球已经获得指南推荐,适应症纳入医保,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去势治疗新选择。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浩教授分享了《中国原研ADC药物前沿进展》。王浩教授以首个国产原研抗HER2三代ADC药物SHR-A1811为例,简述了其分子结构、机制优势及临床表现,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探索方向。
随后,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罗浩军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显军教授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张刚教授参与了讨论,结合创新药物的发展发表了看法和思考。
Section 6 系统规范 全程管理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鑫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孙建伟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陈文林教授分享了2025年ASCO大会中关于HR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陈文林教授分别以CDK4/6抑制剂的辅助强化治疗、绝经前OFS的辅助治疗价值及高危标记物动态监测三大板块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
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分享了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强化策略及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HER2+早期乳腺癌的危险度分层和诊疗路径、当下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基于危险度的分层治疗策略。
讨论环节中,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高佳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覃勇教授与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张鹏教授结合临床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Section 7 外科革新 精准诊疗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教授的主持下,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文琪教授引导,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春萍教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刘洪教授、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康世洲教授与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院向江明教授共同围绕多个早期乳腺癌病例在外科治疗中的关键选择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针对腋窝淋巴结处理、保乳抉择、手术策略、放疗选择等议题分享了观点。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宋传贵教授的主持下,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伟教授引导,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王梦远教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唐文教授、重庆市荣昌区妇幼保健院于长江教授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洪勇教授共同围绕早期乳腺癌病例的系统治疗决策进行了讨论,针对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靶向药物的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等议题发表了看法。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分享了《从乳腺癌治疗格局探讨长春瑞滨的临床应用进展》,王涛教授盘点了乳腺癌治疗策略的演进之路,指出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居于核心地位,并结合临床研究分享了长春瑞滨的临床应用策略。王涛教授指出长春瑞滨软胶囊兼顾高效、安全,口服便捷,具备节拍化疗优势,是理想化疗方案选择。
Section 8 原研领航 突破疑难
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嘉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分享了HR+/HER2-晚期乳腺癌后CDK4/6i时代治疗策略。李薇教授指出后CDK4/6i时代应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状态、前线治疗药物和治疗反应以及肿瘤的具体特征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分享了针对PAM通路突变及活化的靶向治疗、CDK4/6i再挑战、针对ESR1突变克隆精准治疗等模式的临床进展。
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的主持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燕教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张涛教授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冉广汉教授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后CDK4/6i时代的治疗选择。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宁宁教授分享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张宁宁教授分别分享了TCbHP新辅助方案治疗HER2+乳腺癌疗效差异标志物的探索、三阳性乳腺癌去化疗新辅助方案的探索等成果,并展望了HER2+乳腺癌新辅助研究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晓渝教授的主持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嘉教授分享了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新选择。基于当下的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格局,王嘉教授指出生物类似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并展望了未来的探索方向。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朱之坤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房慧颖教授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樊昆教授参与了讨论环节。
大会总结
精彩的讨论过后,曾晓华教授的总结为本次大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曾晓华教授对参与、支持本次会议的全国同道表示了衷心感谢,表示此次会议将大力促进本地区乳腺专科医生的学习与进步,助力提升区域内乳腺癌诊疗同质化发展。
排版编辑:H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