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贯中西 瞰界领航】聚焦侵袭性淋巴瘤前沿,共探诊疗新篇章——2025 POST EHA&ICML学术交流网络直播会圆满落幕

07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惰性淋巴瘤专场(点击跳转链接)之后,2025年7月23日,由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5 POST EHA&ICML学术交流网络直播会”侵袭性淋巴瘤专场会议接续举办,再次汇聚了国内外淋巴瘤领域的智慧与洞见。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联袂担任大会主席,聚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线治疗与复发/难治性(R/R)困境,深度解读了国际前沿研究,共话侵袭性淋巴瘤的未来诊疗方向。

大会主席致辞:彰显中国力量,共促学术创新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赵维莅教授张会来教授分别致辞。赵维莅教授指出,在刚刚结束的ICML与EHA两大国际盛会上,众多中国专家展示了原创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令人振奋。本次会议不仅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协作创新的契机,希望国内同道能在此基础上精诚协作,亮出中国淋巴瘤领域的学术风采。张会来教授同样强调了中国研究力量在全球舞台的崛起。国内各中心的快速进步离不开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多中心研究是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关键。本次会议聚焦DLBCL一线及后线治疗两大核心板块,旨在通过前沿探讨,为临床实践带来切实的收获。

P1.png

数据为证,标准革新:Pola-R-CHP领航,重塑DLBCL一线治疗标准

闻淑娟教授:Pola-R-CHP方案一线治疗价值的深度解析

会议上半场由赵维莅教授主持。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闻淑娟教授带来了题为《1L DLBCL治疗进展》的学术报告,系统梳理了以维泊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为核心的一线治疗方案的最新数据。

闻淑娟教授首先聚焦了里程碑式的POLARIX研究亚洲人群5年长期随访数据[1]。结果显示,Pola-R-CHP方案相较于传统R-CHOP方案,其PFS优势得以持续保持,5年PFS率达到64%,展现出持久的临床获益。重要的是,长期随访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证实了该方案在亚洲人群中的良好耐受性。

另外,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进一步印证了Pola-R-CHP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卓越表现。两项研究均显示,该方案的ORR超过90%,CR率达到80%以上,与临床试验结果高度一致,且疗效不受细胞起源(GCB/non-GCB)的显著影响,确立了其作为一线标准治疗的稳固地位。

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Pola-R-CHP方案同样展现了广泛的适用性。对于高危患者,一项大型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结外病变与特定基因突变的关联,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同时,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的临床前研究揭示了其协同抗肿瘤作用,早期临床数据显示这一联合方案有望为高危患者带来更深层次的缓解。对于低危(IPI 0-1分)及老年/体弱患者,多项研究证实了Pola-R-CHP[1-3]或基于维泊妥珠单抗的“去化疗”方案(如Pola+R²[4]、Pola+ZR[5])同样具有高缓解率和可控的安全性,为特殊人群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p2.jpg

圆桌讨论:精准施策,优化DLBCL一线治疗策略

隗佳教授的主持下,闻淑娟教授、邹立群教授、李萍教授、赵霞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DLBCL一线治疗的临床实践与未来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洞察1——Pola-R-CHP方案的临床价值与精准应用
Pola-R-CHP方案的出现是近20年来DLBCL一线治疗的重大突破。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得到双重验证。尤其对于双表达、双打击等高危或不能耐受强化疗的患者,该方案提供了实现深度缓解的宝贵机会。

洞察2——“去化疗”方案为老年/体弱患者带来新希望
针对老年或身体虚弱的患者,传统化疗常因毒性而受限。以维泊妥珠单抗为基础的“去化疗”联合方案(如联合R²或ZR)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现有方案基础上增加维泊妥珠单抗,并未显著增加毒性,却能有效提升CR率,为该部分患者群体带来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洞察3——未来方向: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与新药前移
未来的探索重点应是如何在一线更早地识别出极高危患者(如双打击合并TP53突变),并探索更强的联合方案。将格菲妥单抗等高效双特异性抗体前移至一线,与Pola-R-CHP等方案联合,有望进一步提升高危患者的治愈率,这也是正在进行的三期临床研究所探索的方向。

p3.png

双抗破局,多路并进:T细胞疗法重塑R/R DLBCL治疗未来

景红梅教授:T细胞疗法引领R/R DLBCL治疗变革

会议下半场由张会来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就《R/R DLBCL 治疗进展》作了精彩报告,系统阐述了以T细胞免疫疗法为核心的后线治疗新格局。

景红梅教授介绍T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格菲妥单抗作为2:1结构的CD20xCD3双抗,展现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STARGLO研究证实,对于不适合移植的二线患者,格菲妥单抗联合GemOx方案相较于R-GemOx,显著改善了总生存期(OS)和PFS(中位PFS: 13.8 vs 3.6个月),将死亡风险降低,为二线治疗树立了新的标杆 [6]。此外,格菲妥单抗联合R-ICE等化疗方案,可作为移植或CAR-T治疗前高效的桥接治疗。

报告同样涵盖了其他创新疗法。莫妥珠单抗联合维泊妥珠单抗的“去化疗”方案,在不适合移植的患者中,其PFS显著优于R-GemOx(11.5 vs 3.5个月)。同时,景红梅教授也探讨了预测T细胞疗法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如ctDNA)以及复杂的耐药机制,为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p4.jpg

圆桌讨论:智慧“亮剑”,T细胞疗法的临床博弈与展望

张会来教授的主持下,景红梅教授、邹立群教授、李萍教授、赵霞教授、隗佳教授等专家,就T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挑战进行了智慧碰撞。

洞察1——双抗的临床优势与优选人群
T细胞疗法应尽早应用于二线治疗,以获得更佳疗效。在双抗与CAR-T的选择上,以格菲妥单抗为代表的双特异性抗体凭借其“即用型”的可及性、更优的安全性(CRS多为低级别且可控)、以及可与多种药物联合的灵活性,已成为临床上更易于推广和实施的选择。对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承担CAR-T一次性高昂费用,双抗提供了分次支付、持续攻击肿瘤的优选方案。

洞察2——T细胞疗法时代下移植地位的再思考
双抗联合化疗方案在挽救治疗中取得了超过60%的CR率,这引发了对传统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地位的重新思考。专家们提出,对于部分获得深度缓解的患者,未来是否可以豁免移植,值得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同时,也需关注双抗治疗后进行移植可能带来的造血恢复延迟、感染风险增加等新挑战。

洞察3——“组合拳”攻克极高危难治患者
对于双打击合并TP53突变等极度难治的患者,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奏效。未来的方向在于“组合拳”策略,例如,CAR-T治疗后采用双抗进行巩固清除微小残留,或将双抗作为CAR-T前的深度诱导。通过不同机制药物的序贯或联合,有望攻克这一治疗“坚冰”。

p5.png

大会总结:洞见前沿,远瞩未来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赵维莅教授张会来教授进行了总结。主席们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深入,收获颇丰。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日新月异,新药的上市为临床带来了更多“武器”,而如何根据患者情况、药物特点、经济因素等进行“排兵布阵”,考验着临床医生的智慧与功底。

本次学术会议在中外专家的智慧碰撞中圆满落幕,不仅传递了侵袭性淋巴瘤领域的最新知识,更促进了临床诊疗思路的交流与融合,为推动我国淋巴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p6.png

参考文献

[1]        YUQIN SONG H T, SHINYA RAI,HUILAI ZHANG,JIE JIN,HIDEKIGOTO,YOSHIAKI OGAWA,HO-JIN SHIN,WON SEOG KIM,JUNNING CAO,HYEON SEOK EOM,DOK HYUN YOON, XAVIERCHENG-HONG TSAI,JYH-PYNG GAU,DAI MARUYAMA,LILING ZHANG,YONGPING SONG,YU YANG, WEI LI,HE HUANG,HIROSHI OKAMURA,GILLES SALLES, LAURIE H.SEHN, LILIAN BU,YANWEN JIANG,SAIBAH CHOHAN,MATTHEW SUGIDONO,CONNIE LEE BATLEVI,MARK YAN,CLAIRE XU,STACEY HUANG, WENJIN LI,YE ZHANG,JUN ZHU,KOJI IZUTSU. Five-Year Analysis of an Asia Subpopulation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DLBCL Confirms Pola-R-CHP Benefit on Outcomes: The POLARIX Study [J]. ICML 2025, 2025, 288.
[2]        XIA ZHAO E A. Promising Outcomes with Pola-R-CHP in Newly Diagnosed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with Aberrant p53 Expression [J]. 2024ASH, 2024, 1702.
[3]        ZHAO PEIQI E A.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olatuzumab-Vedotin Plus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and Prednisone (Pola-R-CHP)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 Real-World,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2024ASH, 2024, 3730.
[4]        WEI WANG E A. Polatuzumab Vedotin, Rituximab and Lenalidomide (Pola-R2)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Unfit and Frail Elderl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 Preliminary Result of a Prospective, Phase II, Multi-Center Study [J]. 2024ASH, 2024, 1728.
[5]        YUHONG REN J Z L C, LING YUAN,  LILI JI,  YANG KE,  XUEJIAO ZHANG,  ZHIXIANG CHENG,  JING LI,  PENG LIU. Polatuzumab Vedotin, Zanubrutinib And Rituximab (POLA-ZR) Achieved Rapid And Deep Respons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Frail And Elderl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 Updated Follow-Up [J]. 2024 EHA, 2024.
[6]        ABRAMSON J S, KU M, HERTZBERG M, et al. Glofitamab plus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Glofit-GemOx)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R/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2-year (yr) follow-up of STARGLO [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43(16_suppl): 701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sheli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an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31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需关注双抗治疗后进行移植可能带来的造血恢复延迟、感染风险增加等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