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循证有例|乳腺良性骨化性化生:一例罕见非肿瘤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解析

07月3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乳腺骨化性化生(Osseous Metaplasia of the Breas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理现象,尤其在没有其他乳腺良性或恶性病变背景下更属罕见。由于其影像学特征常提示恶性肿瘤,因此极易被误诊。本文通过一例79岁女性患者的病例[1],结合影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深入探讨这一疾病,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识别与处理此类病例的实践参考。

病例介绍:无症状体检发现的“硬灶”之谜

患者,女,79岁,主诉为近几个月体重减轻与便秘。为进一步排查消化道疾病,接受了胃镜、结肠镜及腹部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无明确肿瘤或溃疡病灶,但在胸部CT扫描中,偶然发现右侧乳腺上半部存在一处高密度灶,随后进一步乳腺影像学评估。

图1 胸部增强CT:为评估肺结节,偶然发现右乳1厘米高密度结节灶。

后续乳腺钼靶X线摄影发现该处为直径约12 mm的粗大钙化区,呈圆形,位于右乳乳晕区。该区域与三年前的胸部CT结果相对应,当时病灶体积更小,钙化程度也较轻。

AgNK8L2eD4Y4EJXMM1wxJbC0QK3NK5TI.png

图2 乳腺钼靶:右乳晕后区见部分钙化结节。

进一步的乳腺超声检查显示,右乳1点钟方向见一个边界不清、大小约9×9×9 mm的实性等回声至低回声结节,内部及周边均可见钙化点,并伴有内部血流信号。因BI-RADS分级为4级,建议进一步组织活检以明确性质。

cvdazIWh1TeZIrqsmSZoK3Cex0LMxNho.png

图3 右乳超声:乳晕后1点钟方向见9毫米等至低回声实性结节。

除右乳外,影像学还在左侧腋窝处发现一个1.5 cm的结节,该结节在既往检查中已多次出现,影像特征倾向于良性,考虑为淋巴结或囊肿。患者既往无乳腺疾病史,也无乳腺外科手术史,乳腺家族史阴性。 

诊疗经过:从影像疑似恶性到组织学排除肿瘤

针对上述可疑病灶,首先进行了右乳穿刺针吸活检,病理提示乳腺致密硬化,并伴有骨化性化生。组织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异物样巨细胞构成的轻度炎性反应,但未见肿瘤细胞或明显异型增生。

由于骨化性化生常见于多种良性和恶性乳腺病变中,需进一步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患者随后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导丝定位局部切除术。

ynts5zTP6WkMMyDrwTNraSyRFtBrgp1M.png

 图4 标本钼靶:导丝位于含部分钙化结节的标本内。

手术切除标本大小为6.2×4.7×1.8 cm,病灶位于第8~10层切片中,肉眼未见明显肿块,仅见散在性不清晰的纤维化区域。

4JVLDjsd2D7Uc2SuYH2l8JNrkFUy0LxR.png

图5 术后标本:乳腺组织分为11层,第8~10层含局灶性纤维化,肉眼未见肿块。

全切片送检后,镜下显示病变区为稀少细胞成分的玻璃样纤维组织,内部散在成熟骨小梁,形成类肿块结构。偶见浆细胞、巨细胞与组织细胞。Congo red染色阴性,排除淀粉样变;Masson三色染色证实为胶原基质。

7jRmrpCyU4Noay28drZzUffT6b32ImVJ.png

图6 病理:(A)HE染色示成熟骨及胶原间质(40X);(B)胶原性间质(100X);(C)Masson染色见蓝色胶原(100X);(D)刚果红阴性,排除淀粉样(100X)。

为排除化生性乳腺癌(metaplastic carcinoma),进行免疫组化分析。AE1/AE3、Cam 5.2、HMWCK(34Be12)、CK5等广谱细胞角蛋白标记物在间质成分中均为阴性。CD68在组织细胞中阳性,提示为巨噬细胞相关反应。这些结果共同排除了癌性成分的可能。

HxHlwE8rlyACaM3MctttNkhnvVhbkRis.png

图7 免疫组化:角蛋白标记(AE1/AE3、Cam 5.2、34BE12)间质均阴性,排除转化癌。(A)AE1/AE3间质阴性,导管阳性(40X);(B)Cam 5.2阴性(40X);(C)34BE12阴性(40X);(D)CD68阳性(40X)。

最终病理诊断为:右乳良性非肿瘤性骨化性化生。

 讨论:识别良性“伪肿瘤”中的陷阱

骨化性化生,又称异位骨形成,可见于多种良性与恶性病变,在乳腺中亦有报道,但若不伴任何其他乳腺疾病者极为少见。文献中报道不足10例。根据既往病例,多数患者表现为乳腺包块,部分病例在筛查中发现钙化灶或疑似肿瘤。

骨化性化生可见于以下乳腺病变中:良性如纤维腺瘤、脂肪坏死、乳头状瘤、慢性乳腺炎、乳腺瘤样病变等;恶性包括化生性癌、乳腺肉瘤、恶性叶状瘤等。这种现象的存在,常令影像学与临床诊断误判为肿瘤。

该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粗大钙化灶并伴血流信号,与钙化纤维腺瘤或乳腺癌极为相似,因此穿刺活检及最终切除病理检查对确诊至关重要。

病理上,骨化性化生通常表现为成熟骨组织嵌入于胶原纤维基质中,伴随轻度炎性反应。免疫组化用于排除上皮来源的恶性病变,如化生性癌,其典型特征为存在角蛋白表达阳性的上皮/间质成分。

该患者免疫组化阴性结果,以及镜下未见任何肿瘤成分,最终确立良性骨化性化生诊断。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分化、钙化碎片骨化、慢性炎症刺激或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有关。也有研究认为与激素、代谢物或遗传因素有关。 

小结:良性?恶性?终须病理定论

良性非肿瘤性乳腺骨化性化生是一种极为罕见、临床表现隐匿、但影像学常提示可疑恶性的病变。其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目的是排除所有可能的恶性来源,尤其是化生性乳腺癌。本病例提醒临床与病理医生,在面对钙化结节和影像学BI-RADS 4级病灶时,需警惕非肿瘤性罕见诊断的可能性,并进行充分的组织取材和多方位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 Tinguria M, Fleming A. Benign osseous metaplasia of the breast: a rare breast lesion—case report with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ase Rep Pathol. 2025;2025:Article ID 8854614.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2日
吴向荣
石家庄市平安医院 | 肿瘤内科
乳腺骨化性化生(Osseous Metaplasia of the Breas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理现象,尤其在没有其他乳腺良性或恶性病变背景下更属罕见。由于其影像学特征常提示恶性肿瘤,因此极易被误诊。
08月02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8月01日
王龙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乳腺骨化性化生(Osseous Metaplasia of the Breas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理现象,尤其在没有其他乳腺良性或恶性病变背景下更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