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强循证 长守护】易树华教授、李剑教授:权威共识,指南为证——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成为WM的一线治疗优选

07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该病因临床上兼具惰性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使其临床诊疗颇具复杂性。


近年来,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改变WM治疗格局的基石。其中,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凭借其“强循证,长守护,全球优选”三大特征,已成为WM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目前,泽布替尼治疗WM已获得国家医保目录的全线覆盖。


近期发布的NCCN WM/淋巴浆细胞淋巴瘤(WM/LPL)指南(2026年 v1)对WM的治疗推荐进行了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版指南WM一线治疗中,泽布替尼是“优先推荐方案”里唯一获得最高级别(1类)证据推荐的疗法。为深入解读此次指南更新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肿瘤资讯】特整理相关信息,并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李剑教授进行专业点评,详情如下。

基石地位,权威认证—泽布替尼获指南高级别优先推荐,领航WM一线治疗

优先推荐

泽布替尼(1类推荐);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

其他推荐

伊布替尼(1类推荐);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1类推荐);苯达莫司汀;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卡非佐米/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伊沙佐米/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泼尼松[1]

图1.png


经年为证,卓越始终:ASPEN研究长随访数据揭示泽布替尼的持久守护力

本次NCCN指南对泽布替尼一线治疗WM的推荐主要基于关键性的ASPEN研究相关结果。ASPEN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头对头比较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在MYD88突变(MYD88 MUT)的WM患者(队列1)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评估了泽布替尼在MYD88野生型(MYD88 WT)患者(队列2)中的活性。完成ASPEN研究的符合条件者可进入长期扩展研究(BGB-3111-LTE1)继续接受治疗。

在ASPEN研究的129例泽布替尼治疗患者中,72例(56%)进入LTE1研究并继续治疗。在整个(ASPEN+LTE)研究期间,中位随访时间长达69.8个月泽布替尼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已达73.5个月在LTE1研究开始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自泽布替尼治疗开始的中位时间为50.6个月。

结果显示,在长期随访中,泽布替尼的疗效持续加深。对于队列1(MYD88 MUT, n=101),总缓解率(ORR)为96.1%,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或更深(≥VGPR)的患者比例增至40.2%,相较于ASPEN研究最终分析时的95.1%和36.3%进一步提升;该队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55.7个月,6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4.8%和82.8%。 

相应地,在队列2(经确认的MYD88 WT,n=26)中,ORR为84.6%,≥VGPR率为30.8%,中位DoR为41.1个月,60个月的PFS率和OS率分别为39.3%和79.9%。值得关注的是,在队列1的特定基因亚组中,携带CXCR4突变或TP53突变的患者,其60个月PFS率仍分别达到了70.0%和57.3%,显示出泽布替尼对高危疾病的持久控制能力,且截至数据截止时,仍有69.3%的患者在持续接受泽布替尼治疗。

图2.png

图1. LTE1研究中患者的最佳缓解情况

安全性方面,泽布替尼在LTE1研究期间展现出良好的长期耐受性,≥3级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为29%,严重TEAEs发生率为24%。重要的是,无患者因TEAEs导致治疗终止,仅3例患者(4%)因TEAEs导致剂量下调;期间发生的3例致死性TEAEs经评估与研究药物无明确关联。尤其在心血管安全性上,LTE1研究期间未观察到≥3级的心房颤动/扑动事件,仅有1起≥3级高血压事件[2]

图3.png

图2. LTE1研究中的安全性事件发生情况

除了其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泽布替尼在临床可及性方面也具备优势。该药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对WM治疗的全线覆盖[3]

总结

在WM的一线治疗领域,以泽布替尼为代表的BTK抑制剂治疗地位已由国际权威指南明确。根据最新的NCCN指南,泽布替尼是WM一线治疗“优先推荐方案”中唯一获得最高级别(1类)证据推荐的治疗选择这一高级别推荐主要基于关键性的ASPEN研究所提供的坚实证据。该研究长达5.8年的中位随访数据显示,泽布替尼不仅能带来持久的疗效,其缓解深度更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加深。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持久的缓解效应贯穿于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亚组,无论患者是否携带CXCR4或TP53等高危基因突变,均能观察到稳定的疾病控制。因此,泽布替尼凭借其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在长期应用中证实的、覆盖广泛患者群体的持久守护能力,奠定了其在WM一线治疗中的基石地位。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明确BTK抑制剂在WM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患者带来更优的临床结局!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
易树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 二病区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惰性淋巴瘤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学术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 组长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 组长
中国套细胞淋巴瘤工作组 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会 理事
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血液科专业组 副组长
执笔撰写多个淋巴瘤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
国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专家共识起草专家
《中国肿瘤临床》、《白血病・淋巴瘤》、《Blood and Genomics》杂志编委

易树华教授:近期泽布替尼在WM治疗领域的数据和指南更新,标志着WM一线治疗范式的确立与成熟。首先,国际权威NCCN指南最新版(2026 v1.)给予泽布替尼一线治疗WM的认可。在该版指南的众多一线治疗方案中,泽布替尼是“优先推荐”类别中唯一获得1类证据级别推荐的疗法。这一独特地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强有力的指引,明确了在初治WM患者中,泽布替尼是具备优异风险-获益比的优选治疗。
 
而这一推荐源于泽布替尼“强循证”的坚实数据。关键性ASPEN研究不仅证实了泽布替尼的卓越疗效,更重要的是,在长期随访中,这种高效性被证实可广泛覆盖包括MYD88野生型、CXCR4或TP53突变等高危、难治亚组人群,同时其优越的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的主要顾虑。


在此之上,近6年的随访数据更有力地诠释了泽布替尼“长守护”的能力。我们不仅看到WM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的缓解深度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加深,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治疗,这证明了泽布替尼疗效的持久性与良好的耐受性。综上,泽布替尼凭借其高级别的指南地位、覆盖多亚组的强大证据和经长期验证的深度持久缓解,已成为WM一线治疗的基石选择之一,为患者带来了长期、高质量生存的希望。

专家点评
李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罕见病学组组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李剑教授: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已确立了其在WM,尤其是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泽布替尼的临床价值在国际权威的NCCN指南中得到高级别的认可,在需要一线治疗的WM患者中,泽布替尼是“优先推荐方案”里唯一获得1类证据支持的疗法。该推荐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的优选依据,推动了WM一线治疗向全口服、无化疗方案的范式转变。


这一地位的主要支撑,源于III期ASPEN研究及其长期随访所提供的坚实证据。首先,研究证实了泽布替尼治疗WM疗效的广谱性与深度,不仅在不同遗传学背景下均能实现高缓解率,在MYD88 野生型、CXCR4突变及TP53突变等预后不良的亚组中,泽布替尼同样展现出持久的疾病控制能力。其次,泽布替尼治疗WM的长期安全性特征,尤其是较低的房颤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既往BTK抑制剂应用中的主要临床顾虑。
 
在疗效持久性方面,长达近6年的随访数据显示,WM患者的缓解可持续加深,且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维持治疗,这是泽布替尼具备良好疗效与耐受性的综合体现,并为将WM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进行管理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泽布替尼凭借高级别的指南推荐、在广泛WM患者亚组中证实的持久疗效,以及优越的长期安全性,构成了其作为WM一线治疗基石的完整证据链。国家医保的全面覆盖,则进一步确保了这一前沿标准疗法在我国的临床可及性。

参考文献

1. NCCN WM/LPL guideline 2026 v1.
2. 2024 ASH Abstract 3031: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 (WM) Who Received Zanubrutinib in the Phase 3 ASPEN Study: A Report from the Zanubrutinib Extension Study.
3.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