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癌大咖,共话前沿 | 2025 POST ASCO肺癌前沿解读会成功举行

06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3日在芝加哥落下帷幕,众多重磅研究数据相继发布。为了在会后更快速、高效地传递最新的肺癌领域进展,探讨最新研究对于中国肺癌临床实践的启示和思考,2025年6月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CACA指南中国行暨2025 POST ASCO肺癌前沿解读会”在花都广州重磅召开。本次大会聚焦肺癌最新研究,权威大咖对话,创新药物研发历程分享,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前沿进展解读,科研转化研究探索,内容精彩纷呈,【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会议伊始,本次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吴一龙教授表示,2025 ASCO大会上,中国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肺癌领域中的多项优秀研究都来自中国。本次会议将针对2025 ASCO肺癌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解读与梳理,期待为我国肺癌临床实践做出指导。同时,也希望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后续中国成果聚焦国内的同时,更能走向世界,惠及全球。

2.jpg

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指出,信息化时代,ASCO大会刚刚结束,本次2025 ASCO肺癌前沿解读会随以第一时间召开,相信本次会议内容定将格外丰富。2025 ASCO会议有73项来自中国学者的口头报告研究分享,打破历史记录,其中ADC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少见靶点药物及精准治疗等备受关注。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分享,让肺癌工作者有所收获。

3.jpg

大会主席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致辞

循证医路,药启新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分享了《转化医学驱动的MET靶向药物探索》,周建娅教授指出,转化医学是“临床-实验室-临床”的双向循环,深度渗透MET靶点药物研发各环节,改变临床实践。MET变异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临床研究显示MET抑制剂卡马替尼在MET失调实体瘤中具有泛瘤种抑制活性,特别是在NSCLC高水平MET扩增和METex14跳突患者中获益更佳。全球多中心GeoMETry mono-1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卡马替尼在METex14跳突初治NSCLC患者中疗效优异,客观缓解率(ORR)达68%,疾病控制率(DCR)达9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4个月(目前MET TKI类研究中最长随访时间), 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4个月。卡马替尼中国注册研究GeoMETry-C结果表明,卡马替尼一线治疗METex14跳突中国人群疗效与全球人群相似,安全性更优。目前,卡马替尼已被国内外指南优先推荐用于治疗METex14跳突NSCLC。尽管高选择性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MET变异的临床探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原发扩增的检测标准亟待统一;耐药后治疗策略需深入探索;MET-TKI联合免疫治疗的协同价值待验证;围手术期靶向治疗的应用场景待明确;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需持续推进等。未来,期待随着医疗技术与理念的发展,此类问题得以相继解决。

4.jpg

周建娅教授主题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汇报了《精准诊疗:肺癌少见突变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实践》,胡洁教授首先指出,当前,肺癌诊疗模式已发生变化。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及单臂临床试验具有一定局限性,真实世界研究(RWS)可论证、补充、校正和填补临床证据,助力肺癌少见突变治疗监管决策。注册临床研究虽严谨,但仍有诸多问题还需来自RWS的数据进行解答,包括真实世界和注册临床研究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机制等的一致性验证;治疗模式优选证据(如RWS支持MET特异性TKI作为METex14跳突晚期NSCLC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特殊人群数据填补(肺癌RWS数据提示,卡马替尼治疗MET ex14跳突伴脑转移NSCLC患者颅内及全身疗效优异);扩大临床应用范围证据及药物经济学决策支撑等。此外,临床医生要做好真实世界研究需重视研究设计的创新、数据质量的提升及协作机制的建立。

5.jpg

胡洁教授主题分享

随后全璟咨询管理合伙人储旻华女士讲解了《肿瘤创新药市场及趋势》。储旻华女士指出,在肿瘤领域,药物市场预期将持续高速增长,至2030年仍将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其中,精准治疗、ADC、T细胞衔接器(TCE)、先天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抗体及细胞疗法等新领域尤为令人关注。在药物研发方面,中国公司开展的肿瘤药临床试验占比已从十年前的5%上升至2024年的39%,超过了欧美公司。目前,肺癌仍是肿瘤治疗中未满足需求最大的领域,2025 ASCO年会上公布26项关于ADC治疗肺癌的研究中,共涉及15款ADC药物,其中7款来自中国;18项关于双抗+多抗治疗肺癌的研究中,共涉及14款双抗,1款三抗,其中7款来自中国。对于肿瘤创新药的出海交易趋势,2023年开始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迅速增加,2025年一季度肿瘤药占比最大,且ADC和抗体备受关注。

6.jpg

储旻华女士主题分享

在讨论环节,河南省人民医院仓顺东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柳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涂海燕教授针对MET靶点的诊疗现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们认为肺癌的MET靶点有其特殊性,无论是MET扩增抑或MET蛋白过表达,联合策略可能会是更优的治疗选择之一。未来期待新的靶点、新型机制的药物或更好的联合方案为临床带来新选择;关于NGS对MET扩增判读的阈值尚未统一,未来还需通过RCT、RWS来进一步探索相应的cutoff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循证依据;对于METex14跳突NSCLC脑转移人群的治疗方案,临床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对颅脑的渗透性、安全性以及总体疗效,不应孤立地评估颅内有效率;RWS是对临床试验的重要补充,能够更全面地展现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在前期的统筹安排和决策下进行更好的前瞻性设计,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主题讨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前沿解读,愈见新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以《2025 ASCO早期NSCLC研究进展解读》为题进行学术分享。杨帆教授表示,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早期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格局的基石。尽管免疫治疗提高了早期肺癌患者长生存的希望,但临床上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时需要术后辅助治疗,如何提高pCR率,如何预测非pCR患者及提高其生存等。新型联合模式看似提高疗效,免疫治疗+化疗+新型靶点/ADC是未来探索方向。其次,围手术期肺癌治疗应进行病理诊断和生物标志物检测,以用于指导后续的精准治疗。2025 ASCO大会上,靶向治疗在早期肺癌围术期领域的探索精彩纷呈。早期可手术切除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接受奥希替尼±化疗新辅助治疗的NeoADAURA研究忧喜参半。多款ALK-TKI新辅助治疗和/或术后辅助治疗单臂/回顾研究涌现,初显疗效,但要改变临床实践还需更多证据。此外,BRAF/MET/RET等多项少见靶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循环肿瘤DNA (ctDNA)清除的价值、其他共突变对疗效的影响等均是探索方向,期待更多靶点特别是Ph3 RCT研究的完成。

8.jpg

杨帆教授主题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2025 ASCO晚期NSCLC研究进展解读》为题进行学术汇报。王燕教授指出,精准靶向治疗改变了晚期NSCLC的治疗格局,针对MET、HER2等存在着不同变异类型的靶点,小分子TKI、抗体偶联药物(ADC)等药物持续探索精准疗法的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卡马替尼优先开启继发MET扩增治疗模式,SACHI研究再度证实EGFR+MET-TKI优于化疗,改变了临床实践;而对于继发MET扩增或过表达,MET-TKI联合治疗模式在不同MET扩增水平中均显示出临床获益,但cutoff仍有待继续探索。此外,ADC及小分子TKI等多项篮子研究在HER2突变/扩增/过表达的多种变异类型疗效的探索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对于KRASG12C、BRAF V600、NTRK等经典靶点,通过靶向联合策略,及临床管理模式的优化(如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引起的发热不良反应)持续改进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获益,并探索在不同实体瘤中“异病同治”的可能性。随着AI驱动的新兴技术平台与制药研发的深度融合,基于新型靶点开发的创新治疗平台有望为晚期肺癌治疗模式带来革命性突破,持续拓展精准医疗的边界。

9.jpg

王燕教授主题分享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教授以《肺癌耐药机制解析及治疗靶点探索》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胡泽平教授表示,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全球第一大瘤种肺癌,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获得性耐药性方面,其中卡马替尼的问世为EGFR-TKI耐药后MET阳性患者带来新的选择,卡马替尼+三代EGFR-TKI可有效控制颅内病灶,显著延缓脑转移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耐药持久性(DTP)细胞是导致癌症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DTP状态可以使癌细胞在药物作用消失后再次恢复成增殖状态,从而导致疾病进展或复发。然而,对于DTP细胞的代谢目前知之甚少。本实验室发现乙酰胆碱(Ach)可能是影响DTP细胞代谢的因素之一。临床前研究证实,早期M3R强效抑制剂Darifenacin联合奥希替尼治疗组小鼠在停用奥希替尼后肿瘤复发时间较奥希替尼单药组显著延迟。多组学分析进一步发现,Darifenacin靶向ACh/M3R信号通路可延缓联合治疗中的肿瘤复发, NSCLC患者的异常ACh代谢或可预测EGFR-TKI疗效与PFS。诚然,了解药物耐受性目前仍存在着重大挑战。未来期待可以在肺癌领域深入探究代谢重编程在这些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确定新的药物靶点,促进药物的开发,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契机。

10.jpg

胡泽平教授主题分享

在讨论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金时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针对治疗NSCLC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与ADC药物上市后的选择、联合治疗策略和ADC药物在肺癌领域的评价、围术期免疫治疗等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们认为,从当前TKI药物与ADC药物在相关临床研究中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来看,二者药物均可及的情况下,会先考虑将TKI药物放前线治疗,ADC药物放后线治疗。关于ADC药物在肺癌领域的应用,ADC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后续应筛选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人群,以期提高治疗获益。

主题讨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吴一龙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精彩独道,分享NSCLC领域最新进展的同时,又对NSCLC中各靶点的治疗现状、未来的治疗选择及获益方向等进行深入剖析与探讨,相信这对于NSCLC的临床实践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期待下次肺癌前沿解读会的召开。

4X9A0598-opq3709288812.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