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癌攀研社”第十期学术会议:肺癌诊疗新进展

05月2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了推动我国肺癌诊疗事业的持续进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联合良医汇在肿瘤医生平台推出“肺癌攀研社”品牌学术栏目。该栏目紧密追踪肺癌领域的国际重磅会议进展、深度剖析关键研究数据、权威解读最新版诊疗指南,并围绕临床热点及难点问题,定期邀请全国顶尖的肺癌诊疗专家进行分享与研讨。

2025年5月15日,“肺癌攀研社”第十期学术盛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特邀国内多位肺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会议重点围绕欧洲肺癌大会(ELCC)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最新更新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深度解读与热烈的学术探讨。本次会议旨在精准传递肺癌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及指南更新的精髓,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肺癌临床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

kv.jpg

开场致辞:引领方向,共探前沿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田攀文教授发表致辞。他指出,肺癌的治疗进展日新月异,ELCC会议以及CSCO指南的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方向。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肺癌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在随后的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肺癌攀研社”这一学术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周清教授强调,及时学习和解读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提升我国肺癌诊疗水平至关重要。周清教授对即将分享的ELCC热点内容以及CSCO指南更新表示了高度期待,并预祝各位同道在本次学术交流中都能学有所获。

1.png2.png

2025 ELCC & AACR肺癌治疗热点聚焦

刘雨桃教授系统梳理了近期ELCC和AACR会议中关于小细胞肺癌(SCLC)、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后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耐药三大热点方向的突破性研究。在SCLC领域,免疫巩固治疗(如度伐利尤单抗)能降低远处转移。ADC药物(如靶向TROP2、B7-H3)和DLL3靶向BiTE(如Tarlatamab)等显示出显著疗效,抗血管生成及双靶点ADC亦有潜力。针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耐药问题,EGFR-TKI耐药后,奥希替尼联合TROP2抑制剂等ADC策略前景看好。KRAS G12C抑制剂已获批,其与EGFR单抗或免疫的联合是探索方向,其他KRAS亚型药物也在研发。应对免疫治疗耐药,主要策略包括联合治疗(如多靶点TKI、抗血管、双免)及新型ADC的应用,并辅以多组学分析探究机制。

3.png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刘雨桃教授

专家讨论:高瞻远瞩,思辨碰撞

在邬麟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高雯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金时教授参与了该环节的讨论。

高雯教授认为,SCLC的新药(如ADC、双抗)令人期待,但临床可及性及罕见靶点药物(MET、KRAS)的疗效、毒性平衡、耐药机制仍需深入研究。免疫耐药机制复杂,虽有多种联合策略探索,但突破性进展尚缺,亟需结合多组学、影像组学及AI等手段开发更优的生物标志物。

金时教授指出,SCLC领域DLL3 BiTE类药物初始数据喜人,但对于快速进展的SCLC,联合治疗或更为关键,同时需关注不良反应。EGFR-TKI耐药后的脑转移/脑膜转移是巨大挑战,TKI不停药联合TROP2 ADC的模式对CNS控制或有裨益。KRAS G12C抑制剂为部分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但单药疗效有限,期待更多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ADC时代,其耐药机制(组织学转型、旁路激活等)与既往有何不同,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新困惑。

4.pn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要点解析
早期/局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临床诊疗进展

王慧娟教授对影像和分期诊断病理学诊断分子分型、早/中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手术)、不可手术IA/IB/IIC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四个方面的核心更新分别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在分子分型部分,I级推荐新增IB期EGFR突变(ADAURA研究)、IB-IIIA期ALK融合(ALINA研究)及HER2突变检测为I级推荐,并新增NRG1融合检测。早中期治疗中,IB期EGFR突变奥希替尼辅助、IIA-IIIB期ALK阳性阿来替尼辅助均为I级。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方案等)提升至I级推荐。不可手术III期,EGFR突变者推荐奥希替尼或阿美替尼放化疗后巩固(I级);驱动基因阴性者,度伐利尤单抗巩固适用范围扩大。IV期驱动基因阴性一线治疗,非鳞癌新增斯鲁利单抗+化疗(I级),PD-L1≥1%人群添依沃西单抗单药选择(II级),并更新了脑转移治疗推荐。

5.png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慧娟教授

专家讨论:实践考量,指南落地

在田攀文教授的主持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晓鸿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的余新民教授就指南更新分享了见解。

谢晓鸿教授表示,ADAURA研究对IB期EGFR突变患者的启示巨大,但辅助治疗人群的筛选以及用药时长的问题仍需探讨。ALK阳性辅助治疗亦面临同样问题。对于III期患者,高龄或体能状态欠佳者,直接手术再辅助或优于新辅助模式,以避免错失手术时机。HER2 ADC疗效优越,期待其能早日进入一线并纳入医保。

余新民教授认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模式的选择需个体化,综合考虑患者状态、PD-L1表达、肺功能、手术难度及意愿。新辅助免疫或带来更大获益,PCR后辅助免疫时长亦是待解问题。HARMONi-2研究结果令人振奋,期待OS数据及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检测技术进步推动了指南对分子检测范围的拓展,尤其在辅助靶向治疗领域。他强调,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指南,规范用药,避免新药滥用,真正惠及患者。

11.png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田攀文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刘雨桃教授对ELCC&AACR会议中SCLC、TKI耐药、免疫治疗等前沿进展的梳理,王慧娟教授对新版CSCO NSCLC指南的详尽解读,均信息量巨大。这些进展不仅展示了肺癌治疗日新月异的面貌,更凸显了中国学者和中国原研药物在全球肺癌领域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指南的更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坚实的依据,强调了全面基因检测对晚期NSCLC的重要性,以及从早期到晚期各阶段治疗策略的优化。田攀文教授再次感谢所有讲者和讨论专家的倾情奉献,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共同推动中国肺癌诊疗事业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Re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21日
陈宁
南京康爱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5月20日
崔俊飞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 外科
学习学习,共同努力
05月20日
舒颖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 肿瘤内科
应对免疫治疗耐药,主要策略包括联合治疗(如多靶点TKI、抗血管、双免)及新型ADC的应用,并辅以多组学分析探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