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邱录贵教授、李建勇教授:深度解读《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中CLL/SLL一线治疗策略——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持续领跑

05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一种以成熟B淋巴细胞异常克隆增殖为特点的肿瘤性疾病,自BTK抑制剂(BTKi)问世并投入应用后,其治疗策略经历了具有革命性的改变。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凭借诸多优势逐步取代传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CIT),现今已成为CLL/SLL治疗领域的主流方案。众多研究结果证实,在CLL/SLL的一线治疗中,共价BTKi可显著提升患者深度缓解率。新一代BTKi在药物分子结构层面进行了优化升级,进而增强了其对BTK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减少了脱靶效应的发生,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期重磅发布的《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1]对CLL/SLL一线治疗做出明确推荐,新一代BTKi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一代BTKi在CLL/SLL一线治疗中的地位,【肿瘤资讯】特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并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临床首席专家邱录贵教授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对相关进展及新一代BTKi的应用现状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强循证:泽布替尼一线治疗CLL/SLL获得新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全面I级推荐

基于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等因素,《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对CLL/SLL一线治疗方案进行不同级别推荐(如下图)。其中证据类别高、可及性好的方案,作为I级推荐证据类别较高、专家共识度稍低,或可及性较差的方案作为II级推荐;临床实用,但证据类别不高的,作为III级推荐[1]

目前,在初治且有治疗指征的CLL/SLL中,泽布替尼作为新一代BTKi,获得《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全面I级推荐。

指南推荐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CLL/SLL的一线治疗根据del(17p)/TP53突变结果、年龄及身体状态进行分层治疗。在初治CLL/SLL患者中,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无论其是否存在del(17p)/TP53突变,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获得全面I级推荐的新一代BTKi。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中也提到,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获得多项高级别推荐均基于其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SEQUOIA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43.7个月,泽布替尼单药治疗无del(17p)初治CLL /SLL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BR方案)组的中位PFS为42.2个月(HR:0.3)。泽布替尼组42个月预计PFS率为82.4%,而BR组为50%[2]

图片4.png

图1. SEQUOIA研究队列1:无del(17p)患者的PFS

对于del(17p)患者,泽布替尼同样展现出疗效优势。中位随访47.9个月,42个月预计PFS率为79.4%,总生存(OS)率为89.5%。

图片5.png

图2. SEQUOIA研究队列2:del(17p)患者的PFS和OS

在安全性方面,泽布替尼单药在初治CLL/SLL患者中相对更优。相较于BR组,泽布替尼组≥3级严重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更低,导致剂量减少或中断的AE更少。另外,接受泽布替尼治疗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并未上升。

长守护:超5年随访力证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可显著改善初治CLL/SLL患者长期生存

近期,SEQUOIA研究超5年随访数据重磅公布。中位随访61.2个月时,泽布替尼组中位PFS尚未达到,BR组为44.1个月(HR=0.29),表明泽布替尼在延缓疾病进展上优势显著。泽布替尼组预估60个月PFS率为75.8%,优于BR组的40.1%。此外,对于具有TP53突变的患者,泽布替尼同样可为其带来生存获益(HR:0.52)。

图片6.png

图3. 入组患者PFS结果

在OS方面,两组中位OS均未达(HR=0.89,P=0.3090),泽布替尼组与BR组60个月OS率分别为85.8%和85.0%。调整COVID-19影响后,泽布替尼组与BR组54个月预估OS率为91.3%和87.8%,60个月预估OS率为89.4%和86.8%,泽布替尼组长生存率仍略胜一筹。缓解率方面,泽布替尼组总缓解率(ORR)更高97.5% vs 88.7%)。亚组分析显示,泽布替尼在初治CLL/SLL患者中,治疗优势不受多数高危因素影响。安全性上,泽布替尼长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疾病进展患者比例更低(12.4%vs41.2%)[3]

医保护航: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一个初治CLL/SLL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的新一代BTKi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新一代BTKi如泽布替尼在CLL/SLL一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可为患者带来长期且深度的缓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除疗效外,药物可及性与医保覆盖程度也是影响CLL/SLL患者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对于初治CLL/SLL,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对其实现医保覆盖的新一代BTKi[5]

总结

新一代BTKi在CLL/SLL的一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中泽布替尼凭借其强大的循证医学证据,获得了《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的全面I级推荐,无论患者是否存在del(17p)/TP53突变,泽布替尼都能为患者提供显著的深度缓解。除疗效外,药物可及性和医保覆盖程度也是影响CLL/SLL患者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对初治CLL/SLL实现医保覆盖的新一代BTKi,这进一步凸显了其在CLL/SLL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临床价值,为患者带来了可及性更高的优质治疗选择。

专家点评
邱录贵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首席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 IMWG)专家委员会委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CACA)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30余项
发表论文近600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主编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及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邱录贵教授:CLL/SLL一线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结局尤为重要。新一代BTKi通过优化分子设计,普遍提升了疗效与安全性,为改善患者长期生存带来了希望。在此之中,泽布替尼的优势尤为突出,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高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近期发布的《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基于充分的循证依据,给予泽布替尼全面的I级推荐,覆盖所有风险分层中需要治疗的初治患者,确保了高标准治疗方案的普及基础。另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用于初治CLL/SLL的新一代BTKi,极大地提升了这一高效、安全治疗方案的可及性,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从前沿治疗中获益,有力推动了“健康中国2030”关于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目标的实现因此,泽布替尼凭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及性的综合优势,在助力CLL/SLL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专家点评
李建勇
主任医师、A类特聘教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瘤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淋巴瘤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建勇教授:BTKi的问世无疑是CLL/SLL一线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相较于一代BTKi,新一代BTKi通过分子结构的优化,普遍展现出更佳的靶点特异性、更少的脱靶效应,从而带来了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治疗的主流选择。在此背景下,泽布替尼的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基于充分的循证依据,给予泽布替尼全面的I级推荐,覆盖了所有需要治疗的初治CLL/SLL患者,包括伴有del(17p)/TP53突变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显示了其广泛的适用性。其次,关键性的SEQUOIA研究长期随访数据证实,泽布替尼对比标准免疫化疗方案,展现出卓越且持久的生存获益及良好的安全性。最后,也是其独特的临床价值所在,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用于初治CLL/SLL的新一代BTKi极大地提高了优质治疗的可及性。


综合来看,泽布替尼凭借其确切的疗效、良好的安全性以及优越的可及性,已稳固确立了其在CLL/SLL一线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为广大患者带来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
2. TAM C S, BROWN J R, KAHL B S, et al. Zanubrutinib vers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un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EQUOl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Oncol, 2022,23 (8):1031-1043.
3. Mazyar Shadman et al., Zanubrutinib Vers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ïv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Median 5-Year Follow-Up of SEQUOIA. JCO 0, JCO-24-02265DOI:10.1200/JCO-24-02265
4. Huayuan Zhu, Yi Miao, Shuchao Qin, et al. Orelabrutinib, Fludarabine, Cyclophosphamide, and Obinutuzumab (OFCG)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 Multicenter, Investigator-Initiated Study (cwCLL-001 Study).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3244.
5.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展思懿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