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IGCC报告精要丨徐泽宽教授全景解读中国胃癌临床研究进展与挑战

05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IGCC官网

当地时间2025年5月7~10日,第16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 2025)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召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徐泽宽教授在“全体大会1:当前试验”环节带来“中国当前临床试验”的精彩报告。【肿瘤资讯】特整理该报告的摘要内容,以飨读者。

报告精要

尽管中国近年来在胃癌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未解难题。国际领先地区在早期筛查技术、精准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占据优势,而中国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手术技术优化、新辅助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

在早期胃癌(EGC)治疗方面,内镜治疗技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被证实对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患者有效。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中国取得关键突破。双特异性抗体AK104(同时靶向PD-1和CTLA-4)展现出良好疗效,其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正在探索中。针对Claudin18.2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巨大治疗潜力,尤其适用于Claudin18.2高表达的患者。

手术治疗方面,中国通过CLASS系列研究实现重大突破。CLASS-01研究证实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不劣于开腹手术,为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奠定基础。CLASS-02进一步验证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此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引入和普及提升了手术精准度,减少了创伤并提高了安全性,相关证据来自CLASS-03等机器人辅助胃切除术研究。这些微创技术不仅促进术后恢复,更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试验正在探索其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力,初步结果显示其可改善无病生存期。

针对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显著拓宽了治疗选择。GEMSTONE-303、RATIONALE-305和KEYNOTE-859等研究表明,包括舒格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内的PD-1/PD-L1抑制剂可改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和客观缓解率,尤其对PD-L1高表达患者效果显著。这些发现为晚期胃癌建立了多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

尽管当前已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中国胃癌研究仍面临重大挑战。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缺乏限制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此外,中国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领域的创新仍主要依赖国际研究而非自主突破。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在手术技术、新辅助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需提升RCT的规模与质量、推动本土药物创新、发展转化分子诊断技术并提高早期筛查覆盖率。未来,中国应优先推进国际合作,加大对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投入,加快本土化创新疗法的研发,从而全面提升胃癌诊疗水平和患者生存结局。

参考文献

https://www.igcc2025.org/speaker/zenkuan-xu/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18日
吴向荣
石家庄市平安医院 | 肿瘤内科
在早期胃癌(EGC)治疗方面,内镜治疗技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被证实对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患者有效
05月16日
张剑
锦州市中心医院 | 其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5月14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中国应优先推进国际合作,加大对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