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前沿进展】术前tumor-naïve ctDNA检测在早期NSCLC中的临床价值

03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通过下一代测序和数字聚合酶链反应等先进技术检测肿瘤循环肿瘤DNA(ctDNA),可以用于评估根治性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和监测系统治疗的疗效。在治疗干预前检测的ctDNA,已成为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多种早期实体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这一结果在肺腺癌(LUAD)中尤为明显,研究显示ctDNA阴性LUAD患者术后预后更好。但目前,由于肿瘤组织获取受限以及导致周转时间延长等原因,术前对早期患者进行tumor-informed ctDNA检测难以落实。相反,tumor-naïve ctDNA检测无需对肿瘤组织进行测序,更适合用于早期NSCLC患者的术前评估。本研究分析了895例EGFR/ALK野生型NSCLC患者治疗前的ctDNA样本,使用基于血液甲基化的检测方式评估治疗前ctDNA检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将之与早期NSCLC中已知的预后因素进行关联。

主要研究结果

早期NSCLC术前tumor-naïve ctDNA检测情况

在接受cfDNA检测的895例NSCLC患者中,分别有188例(31%)I期和209例(71%)II期患者的ctDNA高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不同组织学亚型ctDNA结果不同,121例(22%)LUAD患者ctDNA阳性,而在肺鳞癌中为228例(81%),其他组织学亚型为48例(81%)。与I期相比,II期患者更可能在术前检测到ctDNA。进一步分析ctDNA阳性病例的癌症信号起源(CSO),结果显示,在ctDNA阳性LUAD中,最常见的CSO为肺部(87例),其次为前列腺(7例)。而在ctDNA阳性肺鳞癌中,最常见的CSO为肺部和头颈部。

肿瘤体积和PET阳性与ctDNA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术前ctDNA阳性NSCLC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ctDNA阴性的NSCLC(p<0.001)。在肿瘤体积<5 cm3的患者中,15例(8%)LUAD患者ctDNA阳性,27例(44%)非LUADN患者ctDNA阳性;在肿瘤体积>5 cm3的患者中,绝大多数(89%)非LUAD患者ctDNA阳性,LUAD患者的ctDNA检出率仍较低(28%)。同时,在本队列中,术前ctDNA阳性与LUAD和非LUAD患者的PET-CT最大摄取值(SUVmax)更高有关(p均<0.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PET-CT的SUVmax和组织学亚型是术前检测ctDNA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肿瘤负荷和代谢活性均是NSCLC中进行tumor-naive靶向甲基化法检测术前ctDNA的前提条件。

图1肿瘤体积和PET阳性与ctDNA相关性.png图1肿瘤体积和PET阳性与ctDNA相关性

术前ctDNA检测与病理升期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将I期或II期NSCLC患者后续进展至II-IV期或III-IV期定义为病理升期,并分析了术前ctDNA与病理升期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I期LUAD和非LUAD患者中,ctDNA状态与病理升期有关,但在II期患者中则并未观察到这一关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I期LUAD患者中,ctDNA阳性患者出现病理升期的风险更高(2.3倍);而在I期非LUAD患者中,如果术前未检测到ctDNA,患者出现病理升期的风险更低(0.4倍)。鉴于LUAD和非LUAD患者升期风险的差异,术前ctDNA的临床应用应当考虑患者组织学分型。

表1 ctDNA阳性与病理升期的关系表1 ctDNA阳性与病理升期的关系.png

术前ctDNA检测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在I期LUAD患者中,ctDNA可以预测预后。与ctDNA阴性患者相比,ctDNA阳性I期LUAD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更差(2年RFS率,69% vs 91%,p<0.001)。而ctDNA阳性I期患者的RFS与II期LUAD患者全人群结果相似(2年RFS率,69% vs 73%)。在所有II期患者中,术前ctDNA检出率为47%,其2年RFS率为70%。总生存期(OS)结果也类似。此外,在I期和II期非LUAD患者中,均未观察到术前ctDNA与RFS和OS之间的关联。上述结果在另一项包含414例I期LUAD患者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支持术前ctDNA作为I期LUAD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图2 术前ctDNA与临床结局相关性.png图2 术前ctDNA与临床结局相关性

ctDNA状态将实性成分占比(CTR)定义为风险参数

CTR指的是术前CT中肿瘤结节的实性成分占比,是预测I期LUAD病理侵袭性的潜在参数,常用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本研究发现,在I期LUAD患者中,实性结节亚组(CTR=1)中ctDNA富集,该亚组ctDNA阳性患者比例为24%,而在非实性亚组中仅为5%。研究将I期LUAD患者分为3种亚组(实性结节+ctDNA阳性、实性结节+ ctDNA阴性、非实性结节),评估了影像学实性成分与术前ctDNA的关联。结果显示,实性结节+ ctDNA阳性患者的RFS和OS较其他两种亚组更差,支持将两者结合用于预测I期LUAD患者预后。

图3 术前ctDNA状态与CTR联合预测LUAD患者预后.png图3 术前ctDNA状态与CTR联合预测LUAD患者预后

术前ctDNA状态可预测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LUAD组织学分级

随后,研究评估了术前ctDNA状态是否与切除的LUAD样本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在该LUAD患者队列中(n=414),IASLC组织学分级与患者的RFS有关(p<0.001),但与OS无关。最终诊断为3级的LUAD患者术前ctDNA阳性率最高(40%),而在2级和1级LUAD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为7%和3%。在345例组织学分级数据可获取的I期LUAD患者中,术前ctDNA对切除样本组织学分级3级的阳性预测值(PPV)为0.72,阴性预测值(NPV)为0.80,可以作为LUAD组织学分级(术后确定)的术前替代检测方法。

术前ctDNA阳性和PD-L1状态的相关性

既往研究显示,实性亚型(高级别)LUAD组织学、增值率和不良预后均与LUAD中PD-L1水平升高有关。鉴于I期LUAD术前ctDNA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者试图明确术前ctDNA阳性患者是否具有独特的PD-L1分布。结果显示,在术前ctDNA阳性的I期LUAD患者中,PD-L1表达≥1%的可能性更高(55% vs 27%)。在II期LUAD患者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

图4 术前ctDNA状态与切除的LUAD标本中的PD-L1表达水平有关.png图4 术前ctDNA状态与切除的LUAD标本中的PD-L1表达水平有关

研究结论

总之,该研究探索了tumor-naïve术前ctDNA检测在EFGR/ALK野生型I期、II期NSCLC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发现术前ctDNA阳性可作为I期LUAD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证实了该指标在NSCLC领域的临床实用性。该研究将为早期NSCLC患者的分组分型及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Soto-Lanza F, Glick L, Chan C, Zhong L, Wilson N, Faiz S, Gandhi S, Naing A, Heymach JV, Shannon VR, Franco-Vega M, Liao Z, Lin SH, Palaskas NL, Wu J, Shroff GS, Altan M, Sheshadri A. Long-Term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Mortality Outcomes Following Pneumonit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lin Lung Cancer. 2024 Nov;25(7):624-633.e2. doi: 10.1016/j.cllc.2024.07.017. Epub 2024 Aug 3. PMID: 39183094.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 CN-150764  过期日期 2025-3-2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6日
199****0614
医学SCI
03月12日
母亚男
单县正大医院 | 肿瘤科
想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03月12日
王龙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通过下一代测序和数字聚合酶链反应等先进技术检测肿瘤循环肿瘤DNA(ctDNA),可以用于评估根治性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和监测系统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