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新闻速递】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型生物标志物,上海交大联合胸科医院团队研究成果发表

2024年09月09日
来源:上海市胸科医院


9月4日,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夏伟梁教授团队和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团队合作,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科院一区)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PTPRT缺失通过激活Sting信号通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抗肿瘤免疫疗效(PTPRT loss enhances anti-PD-1 therapy efficacy by regulation of STING pathwa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研究首次发现并系统阐述了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型生物标志物“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T”增强疗效的分子机制。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医生纪文翔是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陆舜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应用广泛,但仍有巨大的探索研究空间。在该研究中,团队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公共数据库分析和临床样本验证,发现T型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T)在免疫治疗上的特异性,由此展开相关分子机制探索研究。团队通过转录组蛋白组测序、分子模拟和蛋白互作等实验,阐明了PTPRT缺失激活STING通路(细胞内DNA感应途径),以及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机制。同时,研究还发现,PTPRT缺失不会过度激活STING通路,引发不良反应,也不上调免疫抑制分子PD-L1的表达。因此,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PTPRT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都具有研究前景。

该研究也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化医学平台、上海市科委等支持。

评论
2024年09月09日
小胡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