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EHA抢先看】张会来教授盘点套细胞淋巴瘤领域重磅新进展

05月28日
编译:汪文华、王晓晖、贾俊磊、王冰怡
审校:李维
点评:张会来教授

2024年6月13日~6月16日,第29届欧洲血液病协会(EHA)年会将于“欧洲之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作为最重要的血液学会议之一,本次EHA年会共有3000余项研究的最新结果公布。摘要一经公布,【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就淋巴瘤领域套细胞淋巴瘤(MCL)话题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筛选与点评,内容如下。

张会来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主要协会/学会任职:
国家癌症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入选天津市第二批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津门医学英才)培养计划、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 第一层次人选培养计划,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肿瘤药学》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Hematological Oncology》、 《Blood Research》、《Discover Oncology》等国内外期刊杂志编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Cancer Research、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 、BJH、 Blood Adv 、Int J Cancer 等国际专业杂志以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九十余篇。荣获第四届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20240515-095100.jpg

Abstract S231: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多线治疗后的R/R MCL:一项I/II期研究的最新结果

标题:GLOFITAMA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VILY PRETREATED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UPDATED ANALYSIS FROM A PHASE I/II STUDY

作者:Tycel Phillips, et al.

研究背景

格菲妥单抗是一种具有新的2:1(CD 20:CD 3)的双特异性抗体,其接合并定向T细胞以消除恶性B细胞。格菲妥单抗单药获批用于治疗二线或二线以上的复发性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一项I/II期研究(NCT 03075696)中,固定疗程的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在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 MCL患者中显示出高效、持久的完全缓解(CR)和可控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

本研究报告了固定疗程的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R/R MCL患者的最新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研究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R/R MCL患者在其首次接受格菲妥单抗给药前7天接受奥妥珠单抗预处理(1*1000 mg或1*2000 mg)。在第1周期(C)第8天(D)(2.5mg)和第15天(10 mg)给予格菲妥单抗递增剂量,并在C2第1天至C12第1天天以目标剂量(16 mg或30 mg)作为固定剂量治疗。疗效终点为CR、总缓解率(ORR)、CR持续时间(DOC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治疗结束时(EOT)达到CR的患者进行PFS和总生存期(OS)的事后分析 。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9月4日,共有61例患者入组,60例患者接受治疗(1000 mg Gpt,n=16;2000 mg Gpt,n=44)。患者入组前接受的中位治疗线数为2(1~5),73.3%患者对末线治疗无效。格菲妥单抗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7.4个月,中位周期数为12。在31例(51.7%)既往接受过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的患者中,29例(93.5%)为BTKi难治性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为3(1~5),90.0%为末线难治性患者。中位PFS随访17.2个月,ORR和CR率分别为85.0%和 78.3%;大多数CR(28/47;59.6%)患者在数据截止时仍维持CR状态。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的患者在中位PFS随访26.1个月后,ORR和CR率分别为74.2%和71.0%。12个月DOCR和DOR率分别为71.0%和66.6%;治疗结束(EOT)时达CR的多数患者在EOT后15个月仍存活且无病情进展(OS率72.7%;PFS率59.2%)。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为8.6个月,中位DOCR为12.6个月。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AE)。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最常见的AE(42/60患者,70.0%;1/2级,58.3%),且2000mg Gpt组(63.6%)的CRS发生率低于1000mg Gpt组(87.5%) 。

研究结论

固定疗程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多线治疗后的R/R MCL患者(包括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的患者)显示出令人鼓舞的高效且持久的缓解率(EOT后仍持续)。安全性可控且CRS主要为低级别。 格菲妥单抗是治疗R/R MCL患者的非常有前景的新疗法,III期GLOBRYTE研究(NCT06084936)正在探索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组(2000 mg Gpt)的疗效。

Abstract P1117: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一线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为MCL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标题:BENEFIT OF RITUXIMAB MAINTENANCE AFTER FIRST-LINEBENDAMUSTINE-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作者:Yucai Wang, et al.

研究背景

BR一线治疗MCL后利妥昔单抗单药(R)维持治疗在MAINTAIN试验(Rummel等人,ASCO 2016)中并未表现PFS的改善,但在一项北美观察性研究(Martin P等人,JCO 2023)中表现出生存结局的改善。

研究目的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26个美国中心的大型观察性队列,探索BR一线治疗后R维持的潜在益处。

研究方法

纳入临床试验之外的接受1L BR方案(未接受干细胞移植)的MCL患者,在BR治疗结束后3个月,达到CR或PR且无PD证据的患者被视为符合利妥昔单抗维持的条件。EFS定义为从BR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到进展、复发、再治疗或死亡时间。EFS2定义为从BR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到二线治疗后出现的进展、复发或死亡的时间。OS 的定义为从BR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到死亡的时间。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法和 Cox 回归模型,并对性别和简化 MIPI 评分进行了调整。

研究结果

2007~2020年接受1L BR治疗的796例患者中,有693例患者达到CR 或PR。在一线BR治疗结束后3个月,613例患者仍未出现PD,其中318例(52%)接受了R维持治疗,295例未接受R维持治疗。R维持治疗组的年龄更小(70岁 vs. 72岁,P=0.010),男性比例更高(78% vs. 69%,P= 0.047)。两组患者在分期、MIPI评分、组织学类型、Ki-67、TP53是否异常、复杂核型、BR开始时间、对BR的最佳疗效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中位随访时间为 61.3个月(95%CI 62.6-70.4)。维持剂量的中位周期数为10(5~12)。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延长了患者EFS(47.1个月 vs. 29.7个月,调整后HR 0.59,95%CI 0.48-0.73)、EFS2(89.1个月 vs. 48.3个月,调整后HR 0.63,95%CI 0.50-0.81)和OS(136.1个月 vs. 74.3个月,调整后HR 0.57,95%CI 0.44-0.75)(所有P值< 0.001)。在1L BR治疗后达到CR的患者中(n=527),271 例(51%)接受了维持治疗,维持中位周期数为 11(6~12)。在该亚组中,R维持延长了EFS(60.6个月 vs. 31.5个月,调整后HR 0.56,95%CI 0.44-0.71)、EFS2(89.1个月 vs. 48.3个月,调整后HR 0.62,95%CI 0.48-0.81)和OS(136.1个月 vs. 75.6个月,调整后HR 0.59,95%CI 0.44-0.79)(P值均<0.001)。然而,由于受到样本量的限制,在1L BR治疗后达到PR患者亚组中(n=86),R维持治疗(n=47)并未改善EFS、EFS2和OS(P值均>0.05)。

研究结论

在这项大型多中心研究中,1L BR治疗后利妥昔单抗单药的维持治疗可以改善 MCL患者的EFS 和 OS,并建议将其用于初治MCL患者的常规治疗中。

Abstract P1259:序贯BTKi和维奈克拉治疗在MCL中的耐药机制和克隆动力学

标题: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CLONAL KINETICS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SEQUENTIAL BTKI AND VENETOCLAX THERAPY

作者:Tamás László, et al.

研究背景

在匈牙利,近年来包括BTKi和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在内的靶向治疗已成为R/R MCL的标准治疗方法,BTKi是常规治疗方式耐药后的首选方案。尽管MCL的突变谱已被有多项研究报道,但对于MCL患者的新药耐药机制和遗传因素缺乏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低覆盖全基因组测序(lcWGS)探究持续接受BTKi和维奈克拉治疗后出现双耐药的MCL患者的拷贝数谱和克隆动力学。

研究方法

在这项真实世界的研究中,12例接受持续BTKi和维奈克拉治疗的MCL患者共获取21个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连续性样本。使用QIAamp DNA FFPE组织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按照说明书,使用NEBNext UltraII DNA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和NEBNext Unique双索引UMI适配器制备测序文库,并在NextSeq2000平台上使用P3 chemistry进行测序。在RStudio中进行绝对拷贝数分析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BTKi治疗的中位进展时间为20.5 (2~87) 个月。在BTKi治疗进展后给予venetoclax治疗。中位随访20(3~33)个月时,58% (7/12)的患者疾病进展(PD),其中3例患者出现维奈克拉治疗早期进展(3~7个月)。最常见的拷贝数改变为del 13q(67%)、del 6q(48%)和del 9q (48%)。比较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收集的样本 (n=21),可以发现治疗后的样本中CNAs的数量显著增加(P=0.039; Wilcoxon test)。比较3例患者在诊断时和BTKi治疗复发时获得的连续性样本,发现复发时出现的新变异与不良预后相关。虽然在所有复发样本中没有普遍受到影响的细胞带,但在2/3的复发样本中新发现了包含DCL1编码区的8p12-8p23.2缺失,DCL1是细胞粘附的关键因素,据报道在MCL中经常发生突变。在3例维奈克拉治疗早期进展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显示9号染色体缺失,而治疗有效的9例患者中,只有1例出现这种异常。del 9p缺失的范围均包括CDKN2A的编码区(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主要元件)。此外,2号患者在整个病程的4个连续样本中均显示携带9p21.3缺失。该患者在伊布替尼治疗复发时获得了新的缺失,且这些变异在venetoclax复发时再次出现,影响了SMARCA4-del(19)(p13.3-q13.11)和DCL1 -del(8)(p23.2-q11.1)的编码区,强调了del(9p)和del(8p23.2)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耐药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论

由于靶向治疗后复发的患者的预后较差,了解MCL耐药机制的遗传基础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了lc WGS(一种创新的全基因组方法)来评估多重耐药MCL样本的拷贝数变异,揭示了MCL中BTKi和维奈克拉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机制。

Abstract PB2057:“MCL-2016”研究:MCL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

标题:LONG-TERM RESULTS OF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ACCORDING TO THE “MCL-2016” STUDY

作者:Evgeniy Zvonkov, et al.

研究背景

2016年C.W. Eskelund等人的研究表明MCL唯一的不良预后因素是TP53突变。2016~2024年开展的“MCL-2016”研究将MCL患者分为了3个亚组:1组:无不良预后因素,2组:复杂核型, 3组:存在TP53突变。通过多因素分析,“MCL-2016”研究也显示TP53突变是唯一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1)。

研究目的

根据“MCL-2016”研究,分析MCL患者治疗的长期生存结局。

研究方法

2016年至2024年,“MCL-2016”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中位年龄54岁(33~71岁),60岁以上患者28例,男女比例为46:32。78例患者中,36例(46%)患者被分配到1组,24例(30%)患者被分配到2组,18例(24%)TP53突变患者被分配到3组。根据Ann Arbor分期,有75例(96%)患者为IV期。检查结果显示,8例(10%)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多,58例(74%)患者出现血清LDH升高,根据MIPI评分,共20例(25%)患者的预后评分为高危。此外,母细胞型患者有26例(33%),61例患者中有22例(36%)的ki67>30%。74例患者中有28例(38%)为复杂核型,21例(27%)患者具有17p13缺失。

研究结果

1组和2组中共50例患者接受R-BAC/R-HA方案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目前,在第1组中,32例患者达到CR,在中位随访35(2~78)个月内未发现疾病复发,4例患者死于新冠。EFS率和OS率分别为81%和81%。在第2组的24例患者中,5例患者在8~33个月内复发,在这5例患者中有3例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1例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R-Hyper-CVAD/HMA治疗, 1例接受阿可替尼和CAR-T(CD19/CD70/CD79b) 联合R-Hyper-CVAD/HMA治疗。在第2组中有1例患者因难治性病程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该患者最终死于感染。在达到CR的18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新冠。因此,目前仍存活的患者有20例,EFS率和OS率分别为47%和70%。在第3组中,18例TP53突变的患者中有8例存活。在这8例患者中,5例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接受了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作为桥接治疗的CAR-T细胞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伊布替尼联合RB方案治疗,1例接受了伊布替尼联合R-BAC/R-HA治疗。中位随访29(5~91)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CR。在其余的10例患者中,6例死于疾病进展,4例死于并发症。因此,TP53突变患者的EFS和OS为30%和30%。

研究结论

“MCL-2016”方案对分析无不良预后因素的MCL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存情况提供了指导意义。例如,2组的早期复发和难治性患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将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引到R-BAC/R-HA方案中,然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CAR-T治疗。而对于TP53突变的MCL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细胞疗法。
 

张会来教授点评

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性肿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8%。其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男女比例为3:1,可分为经典型MCL、白血病型非淋巴结性MCL和原位套细胞瘤变(ISMCN)三类。MCL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整体预后差。


对于初治MCL患者,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可以选择R-CHOP、BR、VR-CAP和R-BAC等方案。然而目前关于BR方案后是否用R维持仍有争议,部分研究结果表明BR一线治疗MCL后R维持并不能改善PFS,而部分研究则表明R维持可以改善生存结局。Yucai Wang等人利用美国多中心的观察性队列对比了BR方案诱导治疗后用R维持与不用R维持患者的生存,结果表明R维持延长了EFS(47.1个月 vs. 29.7个月)、EFS2(89.1个月 vs. 48.3个月)和OS(136.1个月 vs. 74.3个月)(所有P值< 0.001)。该研究结果支持初治MCL患者应用BR方案诱导治疗后常规用R维持。


大部分MCL患者在初治后会面临疾病复发或难治,针对R/R MCL患者的治疗选择,指南及相关研究推荐治疗方法包括BTKi、BCL-2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等靶向药物、CD19 CAR-T细胞疗法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仍有部分患者对BTKi等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尽管目前MCL的突变谱已被广泛研究,但关于影响MCL患者对BTKi、BCL-2等新药耐药的机制和遗传因素仍缺乏研究和了解。Tamás László等人通过覆盖全基因组测序(lcWGS)探究连续接受BTKi和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治疗的双耐药MCL患者的拷贝数谱和克隆动力学,发现DCL1和9号染色体缺失可能与MCL进展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为小样本,数据说服力不足。未来关于MCL克隆演进及对新药耐药相关的大样本分析应进一步开展以探索与MCL进展相关及部分药物治疗耐药的因素,进一步在临床上分层患者并进行精准治疗。

目前部分双特异性抗体已获批用于治疗≥2线 DLBCL,但双特异性抗体在R/R MCL的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探索。Tycel Phillips等人开展的CD20/CD3双抗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R/R MCL的一项I/II期研究结果表明60例患者的ORR和CR率分别为85.0%和 78.3%;大多数CR(28/47;59.6%)在数据截止时仍在持续。1/2级CRS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入组患者包括既往对BTKi无效的患者。因此该研究结果提示固定疗程格菲妥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的R/R MCL患者(包括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的患者)显示出令人信服的高且持久缓解率,安全性可控。该研究结果推动双抗在MCL治疗的进一步探索。


众所周知,TP53突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MCL的不良预后因素。Evgeniy Zvonkov等人以复杂核型和TP53突变为因素将“MCL-2016”研究的患者分为3个亚组分析预后,结果表明复杂核型患者的EFS率和OS率(分别为47%和70%)优于TP53突变患者(均为30%),但相较无不良预后患者(都为81%)较差。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疗效较差,联合新型靶向药物或细胞疗法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EHA Library. Phillips T. 06/13/2024; 422335; S231

[2]EHA Library. Wang Y. 06/13/2024; 419204; P1117

[3]EHA Library. László T. 06/13/2024; 419346; P1259

[4]EHA Library. Zvonkov E. 06/13/2024; 420144; PB2057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28日
蒋从飞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内容丰富精彩,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