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 | 国产创新药不断突破,为乳腺癌、妇科肿瘤诊疗带来诊疗新思路

2024年01月30日

乳腺癌、妇科肿瘤是我国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深入探索,乳腺癌和妇科肿瘤诊疗取得关键进展。2024年1月29日,“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安徽场和东三省场邀请诸多专家学者齐聚云端,聚焦两大恶性肿瘤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热点,深度交流和学习,取得圆满成功。

开场致辞

张强教授:HER2+乳腺癌诊疗强调全程管理,目前国内针对HER2+乳腺癌的治疗药物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大分子单抗、国产生物类似药,ADC等,临床中如何选择不仅要考虑患者疾病状况也要考虑医保等经济因素。今天的会议聚焦HER2+乳腺癌临床实践热点问题,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会议的交流、学习,能够为HER2+乳腺癌诊疗提供帮助。

图片83.png

晴赛HER鸣,妥颖而出

吕铮教授: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差,生存期短,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提供了更多选择。回顾2023年,HER2+早期乳腺癌领域,靶向方案层出,探索荟萃纷呈。APTneo Michelangelo研究证实了新辅助TCbHP方案加入阿替利珠单抗的疗效,pCR率升高5.8%(52%→57.8%);TQB2440在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与原研帕妥珠单抗相当的疗效和相似的安全性。新型HER2双抗KN026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治疗HER2+乳腺癌,tpCR为56.7%,bpCR为60.0%。KATHERINE研究证实,T-DM1辅助治疗non-pCR患者,相较于曲妥珠单抗显著提升7年iDFS率(67.1%→80.8%)和OS率(84.4%→89.1%)。标志物探索方面,基线ctDNA水平、基因突变/表达特征、TILs水平展现出预测pCR的价值,有助于指导(新)辅助精准治疗。HER2+晚期乳腺癌方面,TQB211 (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物)一线治疗展现出与原研一致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对于曲妥珠经治患者,T-DM1+图卡替尼治疗可显著提升ITT人群mPFS(9.5m vs 7.4m)和脑转移患者mPFS(7.8m vs 5.7m)。ADC药物在老年和脑转移患者中表现良好,强调了对于特殊患者精细管理的重要性。

图片84.png

TQ-B211-更适合中国HER2+患者的曲妥珠单抗

孟令俊教授:曲妥珠单抗的上市,开启了乳腺癌抗HER2精准靶向治疗时代的序幕,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方案,使HER2+ 乳腺癌患者OS不断延长。目前,曲妥珠单抗已成为HER2阳性新辅、辅助、晚期一二线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基石选择,也被指南广泛推荐。而国产曲妥珠单抗的上市更使我国乳腺癌患者广泛获益,为中国抗HER2治疗带来更多选择。III期等效性TQ-B211关键研究设计严谨、科学,在病情较重的MBC患者中证实:TQ-B211 vs. 原研药的一线疗效和安全性均一致。TQ-B211 150mg小规格,更适合中国患者;不含防腐剂、即配即用,治疗安心,管理放心,是更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高性价比曲妥珠单抗。

图片85.png

百家争鸣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主持下,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宋艳利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秦少波教授、四平中心医院阴贵华教授、中国一颗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曦和教授发表个人观点。
近年来,HER2+乳腺癌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随着双靶的应用,HER2+乳腺癌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国产生物类似药TQ-B211展现出与原研一致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小剂量更适合中国患者,希望可以早日进入临床。

图片86.png

亿立长舒,未来已来

罗旭教授:G-CSF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生长,已获多项指南推荐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得预防和治疗。历经五十年科研历程,G-CSF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目前临床呈现一、二代并存应用的格局,第二代G-CSF虽比第一代升级,但仍未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艾贝格司亭α(亿立舒®)是基于Di-Kine TM 双分子技术平台开发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c 融合蛋白,在结构、工艺、辅料方面均进行了创新,可明显降低第3/4周期的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且不易致敏,骨痛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低,为众多肿瘤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图片87.png

百家争鸣

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崔舜瑀教授主持下,双鸭山市人民医院程红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班丽英教授、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王昕教授围绕G-CSF的应用发表个人见解。
化疗仍然是抗肿瘤治疗的基石手段,而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影响治疗疗效和患者生存预后。目前临床常用的G-CSF不乏可见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艾贝格司亭α独特的结构创新,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很好的优势,且在化疗后24h即可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图片88.png

开场致辞

顾康生教授:本次大会聚焦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G-CSF的应用,并具有实际病例讨论,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可以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图片89.png

G-CSF在预防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应用

朱益平教授:二代G-CSF相比一代G-CSF药物半衰期更长,使用便捷性更高,但在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改善。随着肿瘤日间化疗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临床使用便捷性、化疗后尽早可用,同时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越来越关注的重点。艾贝格司亭α是全球首个第三代G-CSF,同时携带2个G-CSF分子,可更有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多项研究数据显示艾贝格司亭α可持续有效降低3-4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化疗后期仍可持续有效降低其发生率,较非格司亭和培非格司亭有更优趋势,且骨痛、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依从性高,可为患者带来疗效安全性双重获益。

图片90.png

病例实践,大咖点睛

王鹏旭教授:患者女,43岁,2023年10月确诊乳腺癌(T2N0M0 IIA期 三阴型),左乳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给予ddEC(表柔比星80mg/m2+环磷酰胺600mg/m2 d1,14天/疗程)4疗程,序贯qwP(紫杉醇80mg/m2,d1,每周用药),共12周。第一次化疗结束后给予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仍然出现3度骨髓抑制,遂给予短效G-CSF注射2次,中性粒细胞维持正常,后续化疗常规给予艾贝格司亭α,中性粒细胞维持正常。

图片91.png

大咖点睛

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振远教授主持下,安徽省胸科医院徐玲玲教授、安庆市立医院谢黎黎教授、霍山县医院张美玲教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牛腾腾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就G-CSF的应用发表个人见解。
骨髓抑制仍然是临床抗肿瘤过程中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长效G-CSF一级、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三代G-CSF艾贝格司亭α结构创新,不仅可持续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不良反应也较低,为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92.png

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病例分享

李文成教授:患者女,46岁,2019年8月确诊宫颈鳞癌 IVA期。给予诱导化疗1程,同步放化疗,放化疗治疗结束后病灶缩小,淋巴结消失。2019年11月辅助化疗3程,因春节中断治疗,中断治疗期间反复出现阴道出血。2020年3月紫杉醇白蛋白+卡铂2程,病灶明显缩小,因患者不能耐受,停止含铂化疗,于2020年5月给予紫杉醇白蛋白2程,耐受性较好,但病灶进一步扩大。2020年7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1程,同步SBRT,病灶明显缩小,但会阴部皮肤出现局部破损,经久不愈,换药为安罗替尼后,耐受性良好,病灶持续性缩小,持续卡瑞利珠单抗+安罗替尼维持治疗,OS长达53个月。

图片93.png

大咖点睛

随后,阜阳市肿瘤医院王静教授、铜陵市人民医院胡骏铎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绍虎教授围绕该病例进行讨论。
安罗替尼在消化道肿瘤、肺癌等领域中,单药以及联合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使患者维持较长的生存。妇科肿瘤领域,安罗替尼在宫颈癌中也有探索,虽然是小样本研究,但在临床实践尝试中患者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该病例患者在局部进展后采用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获得近3年的长期生存也进一步证实了安罗替尼的疗效,希望未来安罗替尼可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图片94.png

大会总结

两场"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云端研讨会立足临床实践,对G-CSF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深度交流,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学术内容。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