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 | 聚焦乳腺癌、肝癌两大癌种前沿动态,且看国内创新药如何为晚期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2024年01月26日

乳腺癌、肝癌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高发恶性肿瘤,近年来,二者的治疗都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其中,国内自主创新药物的身影更是频频出现,并逐渐由国内走向国际。在为国内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国内创新药物也正在世界学术舞台中产生影响力。2024年1月24日、25日,连续两场“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于云端盛大召开,两场会议分别聚焦于乳腺癌、肝癌的前沿临床动态,并采取学术分享、在线讨论、病例研讨等形式,多维度交流和学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开场致辞

孙可望教授:乳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理应获得更多关注,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第三代G-CSF的临床应用,以及ESMO、SABCS大会中的热点话题,希望在会议中碰撞出学术火花。

图片68.png

王瓯晨教授:乳腺癌领域发展迅速,大型学术会议的设置尚无法完全紧跟前沿发展节奏,希望借助本次线上交流共同带动乳腺癌学术水平,一同进步。

图片69.png

郭宇教授:中国创新药物正在世界学术舞台发出更多声音,国内临床研究改变国际临床指南指日可待,期待本次会议可以传递最新学术思想,与会者都可有所收获。

图片70.png

中国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历程和前沿进展研究

王卓教授:从HER2基因的发现至曲妥珠单抗问世,HER2靶向治疗时代徐徐开启,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靶向治疗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并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证明了在早期、晚期乳腺癌中的地位。原研药之外,国内生物类似药的发展也在逐渐崛起。正大天晴的赛妥®(曲妥珠单抗)为国内的抗HER2靶向治疗带来更多选择,通过成分、规格的优化,经济性佳、治疗安心、管理放心。

图片71.png

各抒己见

在孙可望教授的主持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督平教授、慈溪市人民医院胡余杰教授与湖州市中心医院沈俊俊教授发表了点评。

图片72.png

生物类似药的发展正在越来越成熟,以其等效的疗效和更好的经济性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值得选择的候选,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对于国内生物类似药的信心也在逐渐提高。曲妥珠单抗仍然是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基石,国内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将为国内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从药理学角度解读第三代新型G-CSF

谢艳茹教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五十余年的科研历程中不断更新换代,为化疗患者保驾护航。作为第三代G-CSF,艾贝格司亭α采用G-CSF双分子设计,创新地采用rhG-CSF-Fc融合蛋白形式,去除了PEG的包裹,体外药效学活性强于培非格司亭。此外,由于通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产制备,蛋白产物也更接近人体天然G-CSF;由于不含聚乙二醇和吐温80,有效避免了这类致敏物质引发的过敏反应和疗效欠佳问题,安全性良好。

图片73.png

大咖点评

在王瓯晨教授的主持下,浙江萧山医院边林莉教授、台州医院崔斌斌教授与义乌市中心医院郝静教授也围绕艾贝格司亭α在III期临床研究中的表现发表了点评。

图片74.png

G-CSF的更新迭代为临床工作带来了益处,长效的升白治疗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化疗足量足程进行。如今,第三代艾贝格司亭α已经进入医保目录,其在疗效同样优秀的同时,由于免于聚乙二醇和吐温80的使用,避免了过敏反应,整体具有突出的安全性表现,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多应用。

2023 ESMO&SABCS热点速递

陈巍教授:三阴性乳腺癌中,KEYNOTE-522研究公布了5年EFS数据,显示了EFS的显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多靶点TKI类抗血管药物如安罗替尼在新辅助治疗中的pCR表现并不弱于ICI,而安罗替尼与ICI+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更是显示pCR率达到了64.5%,RCB(0+1)达到80.6%,显示出可控的毒性和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辅助治疗方面,ADC的生存结果更新持续巩固其地位,抗血管TKI的联合方案则令人期待。晚期治疗方面,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II期研究003研究取得了62.5%的ORR,安全性良好;ADC+ICI也取得了79%的ORR和13.8的mPFS。此外,安罗替尼联合ICI、化疗等还有多项在三阴性乳腺癌后线治疗中的临床探索。

图片75.png

大咖点评

在郭宇教授的主持下,台州市中心医院潘印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文茜教授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朱娟英教授围绕两场学术大会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

图片76.png

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后线治疗中,免疫治疗并未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小样本研究令人眼前一亮,ADC药物也是在药物可及前提下的可选项。

开场致辞

王松教授:本次活动形式值得肯定,多学科专家参与本次学术讨论,期待各位专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在学术讲演与病例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图片77.png

从“双安”最新临床证据看晚期肝癌靶免治疗的平衡之道

李学达教授:肝癌发病率逐年增加,疾病进展较快,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的肝癌分期具有不同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系统治疗在其中的地位不可撼动。近年来不同的联合系统治疗方案捷报频传,特别是已成为新标准治疗模式的靶免治疗。多种靶免联合方案中,派安普利单抗+安罗替尼的双安组合在近年来报告了多项数据,其中,AK105-203研究中,双安组合一线治疗肝癌的ORR可达31.0%,DCR 82.8%,中位TTP和PFS均为8.8个月,中位OS可达23个月,且安全性佳,≥3级TRAEs的发生率仅为25.8%。在国内的《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等指南公式中,双安组合都获得了推荐。

图片78.png

专题讨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朱静娟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梁东海教授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浩教授围绕中晚期肝癌的靶免治疗用药选择进行了讨论。
多项靶免组合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打破了单药靶向治疗的限制,开辟了全新的治疗模式。一线治疗在拥有丰富治疗方案选择的同时,更需注意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双安组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保障了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实践中的选择。

图片79.png

病例分享:多学科联合治疗晚期肝癌

于春鹏教授:该患者为老年女性,乙肝病史20余年,口服恩替卡韦治疗。2021年8月因“腹痛10天”于当地医院就诊,超声示肝部占位,AFP 417.2ng/ml。完全相关检查提示肝恶性肿瘤(CNLC IIIa),门静脉癌栓(VP4),制定了TACE+系统治疗方案。2021年8月行首次D-TACE(患者此前1周已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术后复查疗效良好,2021年10月改为瑞戈非尼,行C-TACE,术后1月复查AFP已降至13ng/ml,2022年1月ASF升至83ng/ml,继续服用瑞戈非尼并开始使用派安普利单抗。2月AFP升至92ng/ml,补充TACE治疗,术后1月AFP升高至204ng/ml,完善PET-CT发现骨转移瘤。2022年3月骨转移瘤放疗25次,继续联合靶免治疗,后病灶稳定,AFP降至正常。2022年11月复查AFP仅1.44ng.ml,随访观察pCR,继续靶免治疗。

图片80.png

病例讨论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任瑞美教授的主持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郭婧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董丽娜教授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孙洋教授围绕该病例的后续诊疗进行了讨论。
该患者整体诊疗过程非常成功,通过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联合,最终取得了CR的疗效。TACE+靶免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和探索是近年来的热点,可以为患者带来较单纯系统治疗更好的生存获益。派安普利单抗+抗血管生成TKI的疗效表现出色,未来该患者仍需继续接受派安普利单抗+TKI的治疗,并保持密切随访。

图片81.png图片82.png

总结

本次两日的“与医同晴-An例说”学术交流及病例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大会分别聚焦于乳腺癌和肝癌两类高发恶性肿瘤,交流了前沿进展并围绕具体病例的诊疗进行了研讨,此外,针对国内创新药物的研发及应用也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思考。两日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未来在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深入交流,共同提高。